分享

鲁迅到北大上课,刚入教室学生哄堂大笑,几句话后课堂便鸦雀无声

 大师兄666999 2021-01-24

很多人都认为,鲁迅先生的思想意识远远走在了时代之前,鲁迅先生以笔为枪,写下了许多铿锵激烈的文字。《晋书·孙绰传》中有言:“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深究鲁迅先生的思想,不要说是在民国时期,其中很大一部分放到现在也非常深刻。所以当鲁迅先生在大学中授课时,往往广受学生欢迎和喜爱。

1912年,鲁迅开始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教育部门中工作,后来又应蔡元培的邀请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做兼职讲师。在此之前,蔡元培先生还曾经邀请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鲁迅设计的这个校徽一直沿用到1949年。

当时鲁迅还在国民政府的教育部工作,所以到北大任教只能是一个兼职,按照当时北大校规的规定,给鲁迅先生安排的是一个兼职讲师的职务,而并非教授。不过鲁迅先生倒也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此后他在北大当了6年多的兼职讲师,去听鲁迅先生课的学生们同样也完全不介意他是不是一位教授。

在北大执教时期,鲁迅先生的所授课程是《中国小说史略》,其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历史的观察体验以及社会一些丑恶现象的批判,还有关于文艺理论的探索讨论等等。当鲁迅先生第一次走进北大课堂时,他显得与其他的北大教授十分不同。

当时的大学教授收入非常高,特别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教授们,个个都是时代精英,在上课时或中式或西式,都打扮得气度非凡。而鲁迅先生则穿着一件蓝色长布衫,布衫上还打着补丁,腋下夹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布包,手里拿着薄薄的讲义,耳朵上夹着一支笔。到了上课时间,鲁迅先生准时走进了教室。

见惯了衣冠楚楚、气度非凡的教授们,北大的学生对鲁迅先生的这个形象感到十分新奇,顿时就开始议论纷纷。不过鲁迅先生却不以为意,他径直走向讲台开始授课。据说鲁迅先生的普通话并不好,他的口音带着浓厚的绍兴话特色,所以当他刚刚开始说话,再加上略显“土气”的打扮,课堂上的学生们便哄堂大笑起来。

鲁迅先生却也并不生气,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便切入了正题,开始正式授课。据说鲁迅先生授课时语调非常平稳,既不过分高亢,也不会让人听不清楚。虽然鲁迅先生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他讲述的内容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对于自己的观点,鲁迅先生能够深入浅出,每一句不但表达清楚,而且还引人入胜。

《周易》中有言:“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鲁迅先生在课堂上阐述的独到见解,以及精辟的评价很快便吸引了所有的学生。他的一些说法与学生们之前所了解的截然不同,但是却并不偏激,既新鲜又中肯。短短15分钟后课堂上的学生们再也无暇顾及鲁迅先生穿着什么以及口音问题。

他们每个人都被鲁迅先生的阐述牢牢吸引,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漏下一词半句。鲁迅先生的课堂并非完全是自己讲述,在大约半小时后,他便开始与讲台下的学生互动起来。这些心中充满热情,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极为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这与其他枯燥烦闷的课堂相比对比鲜明。

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来听鲁迅先生上课,不只是国文戏别的系的学生甚至不少,校外青年也都慕名而来,只要是鲁迅先生的课,几乎堂堂爆满。不过当时鲁迅先生在北大上课是兼职,所以每个星期只有一次课,这也令诸多北大学子颇为遗憾,更是抓紧每一次鲁迅先生上课的机会去仔细聆听。

曾经上过鲁迅先生课的学生,曾经描述鲁迅先生的课堂情况,每到鲁迅先生上课时,教室里总是挤得满满当当,原本坐两个人的座位能挤着坐四、五个人。有的学生来得晚了没有抢到座位,干脆就站在门边的走廊上旁听,有时候其他一些北大的老师也会过来听鲁迅先生上课。

在北京大学27周年纪念时,北大学生会曾经力邀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我观北大》。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表示因为只是兼职,所以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北大的正式教员,但是很多人却将鲁迅先生划分为“北大派”,从先生的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对北大非常认可。北大的学生们也非常喜欢鲁迅先生,有的学生在第一年听了课后第二年仍然继续听。

参考资料:

《晋书·孙绰传》

《周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