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漂洋过海来看你 | 高子

 sswy66 2021-01-24

                                                  点上方“山水文苑”关注

                          文|高子  

     漂洋过海来看你
            ——游英国有感

7月24日—7月30日英国七天自由行回来,许多人问我:“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吗?” 

有的人是出于好奇,有的人是带着嬉戏,还有的人可能带着嘲讽。即使带着嘲讽我也可以理解,因为他可能是激进的爱国主义者。

当然,如果不是因为参加女儿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我也没有机会走出国门,解除长久以来对西方国家的好奇。


1.走出国门,做一个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中国人

早在26年前的1993年,在北京工作的哥哥拿到全额奖学金出国读博,当时在我们小小的县城还是凤毛麟角。

那时沿海城市经济已很活跃,但内陆湖南依然物质贫乏,经济滞后。当时,如果我们从国内打电话给哥哥,一分钟需要32元,而爸爸妈妈的工资每人不足200元/月,哥哥说,他打过来要便宜得多,所以,一般都是哥哥从国外打过来。

现在,中国的4G无线网已覆盖全球(全球共有约600万座4G基站,中国占了400多万座,其他的基站被美国等190多个国家共同拥有),我们出发时在中国移动订购的欧洲多国7天流量包不足100元,随时随地可以微信联系,网速比女儿英国当地的网卡还要好。拨打或接听内陆电话也只需要0.99元/分钟,短信0.39元/条。

哥哥以前都是从北京飞欧洲,长沙没有开通欧洲的航线,但2017年6月底女儿飞英国时,长沙机场已开通欧洲航线,只不过要从香港或者俄罗斯转机,而2018年4月长沙就有了直飞英国的航班。这就是中国速度。

这次我们从长沙黄花机场出关时,我的新护照,直接走智能自助通道,1分钟快捷通过,先生的是老护照,走人工通道稍稍多用了几分钟,但总的来说,比我们预计的快太多。

经过11小时飞行9488公里后,到达英国希思罗国际机场入关时,本来坐了11个小时的飞机就有点辛苦,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轮到我们,虽然英国的海关工作人员也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因为没有智能自助通道,所有人员必须通过人工检查,速度实在不敢恭维,不过像我们这种来参加女儿毕业典礼的只友好的问了几个问题,就通过了。

后来回国出关时,虽然比入关快一点,也用了40多分钟,有熟人委托女儿在机场免税店带的商品也因为时间紧张不得不放弃,还差点误机。深有感触于我大中华的高效率。

中国现在坐地铁、高铁、火车、汽车都有智能自助通道,或者下载软件后手机扫码支付即可,比如湖南的“湘行一卡通”,很是便捷。

中国的微信、支付宝支付更是从小孩到老人,人人都会,处处都收,但英国一般只有中国人开的商铺才可以使用,所以,我们换了英镑才行。

当然,英国也有apply pal类似于微信、支付宝支付的软件可以在手机上购买火车票(显示手机支付的电子票,不用再取纸质票,提倡环保),但不是每个店都可以使用。

虽然不得不承认英国十八世纪修建的地铁(英国是首先拥有地铁的国家)现在还很实用,但是已经很老旧,没有WiFi,没有空调(英国夏天这几天最高气温不超过23℃,但地铁里却热浪滚滚),舒适度大打折扣,而飞速发展的中国地铁先进、干净、舒适,已经远远超过了它。

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英国那些充满浓郁复古风情、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老式建筑,种上绿色植被花草、漆着洁白明亮的外墙是那么富有现代感——梦幻而精致。

从他们上百年的房子到他们上百年的街道可以看出,他们的建设都是做的长远规划,不像我们这里两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没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远见卓识,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正是我们应该好好向他们学习的。

虽然中国也有如任正非等一样的企业家有远见卓识,但更多的领导者、决策者或者普通公务员都应该把长远规划当做一种习惯贯穿于工作中,造福于社会。

2. 心容乃大,做一个谦虚好学的中国人

这次去英国之前,有朋友提醒:现在香港局势混乱,英国可能因为香港问题对华人不利。

幸亏先生出于对女儿的爱与支持,态度坚决,才得以成行。

去了之后,就如在国内自由行一样,很轻松自由。因为在英国的中国人很多,他们已司空见惯,而且因为英国的包容性,英国大街上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还有非洲国家人也不少,走在大街上,不会引起过多关注,没人会太在意你。(英国的包容性从大街上行走的肥胖人无人侧目也可以看出。)

那些别人眼中的风景于我只是虚无,唯有女儿学习、生活的校园、图书馆、校园公交车、公园、天鹅湖、海边(泰坦尼克号出发港)才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我们用三天时间陪女儿重温她学习期间的艰辛与收获。

现在正值新一届学生开学季,在街上,我们不时会遇到三三两两的中国留学新生买了学习、生活用品在探寻的赶路。

女儿说,这就是她当年的样子——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精,陌生而怯懦,柔韧且坚强。

在商场,我们碰到过新来的中国留学生购物时,可能怯于开口说英文而向女儿求助。

女儿告诉我们,刚来的时候,她也不敢开口,出门买东西都是约一两个英语口语好的打头阵。

后来,慢慢的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课后听课堂录音,阅读各类文献,扎图书馆,写学习小结等英语水平才有了质的提高。

这次英国自由行7天,除了和女儿一起重温学校学习期间的美好,还去了剑桥大学康河泛舟,参观了英国王室寝宫白金汉宫,领略了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圣保罗大教堂的风采,在泰晤士河畔的巨型摩天轮“伦敦眼”上鸟瞰伦敦,一切吃、住、行,女儿全程免费翻译加导游,见证了女儿的成长。(大学时英语过了四级的先生英语早还给了老师,只欣慰的看着女儿,心里暗暗决心:回去了好好复习英语。)

女儿说,在英国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出现问题后会想办法积极解决。这就是英国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英国教育重在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去掌握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如何得来,并让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成为一种习惯。

深有感触的一次是,不久前我去外地拜见一位老师,不巧那位老师出门开会去了,需要等4个小时才能回来。当时已临近中午,而且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是饥寒交迫。

女儿知道后,立刻搜索我当时位置的最近酒店,然后网上订好房间,让我马上去住,还告诉我一份快餐马上送到。

女儿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让我又惊又暖。

根据英国教育统计局的报告,2007—2008年度,英国有来自中国大陆43530名在读留学生。如今,已增加到106530名,其中有60460名研究生,46070名本科生。英国许多大学中国留学生占了10%—20%。

中国这一代年轻人秉持心容乃大、去粗取精的精神,正成为积极进取的新一代中国人。

3.自觉自律,做一个有素质的中国人

以前看过许多关于写外国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规则的文字,这次才真正体验见识了一把。

在英国走路,最深的体会就是车少人少,即使是在繁华的伦敦,也很少有车辆(和我们国家的区别是车辆靠左行驶,方向盘在右)拥堵的现象,但道路比较狭窄,许多路虽然双向但一共只有两条道,不过虽然路面老旧,但依然干净、平坦、牢固。这在我大天朝可能早重新改造了。

伦敦因为是国际化大都市,繁华的牛津街,真正的英国面孔并不多,更多的是印度人、中国人、韩国人和非洲国家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印度人啊?”我心里一直觉得印度比较穷,所以,很好奇的问女儿。

“哈哈~他们可能在心里想:怎么有这么多中国人呢? 我猜测可能因为印度曾是英国300年的殖民地吧?”

因为英国街上本来就车少人少,而且他们也不像中国人那么快节奏的奔生计,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们遵守交通规则已成习惯,还有英国街道两旁设有许多手动交通信号灯。如果走到有手动交通信号灯的地方,又急着过马路,可以按一下开关,等这个绿灯亮了,过去。

还有一种设置在横跨街道斑马线两端、由黑白条相间的灯柱顶着的定时闪亮的桔黄色圆形交通信号灯,是英国女王灯,在有此灯的地方,车是让人的,行人可以随便过。

这是他们不同于中国道路交通的地方,所以,英国就没有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英国的公共场所,常设置有残疾人通道、专用洗手间,残障人士在英国出行可以提前预订站点协助服务,所以坐地铁、火车或公交,下车时经常看见工作人员为残障人士已搭好铁制斜板,帮助他们下车,残障人士不会受到任何歧视或者漠视,在衣食住的方面也有许多对残障人士暖心的小举措,这些都是关爱残障人士的最基本配置。这就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地铁、火车或公交车,市民上车后发现没有了座位,为老弱病残孕设置的专座,即使空着,宁愿站着,他们也不会去座。这就是他们的公共意识。

至于商场、超市,我看见购物者背着大包小包出入超市购买物品,不用在进入购买区前,将包存放在寄存处。

自选商品完成后,可以到自助售货机处结算,也可以走人工结算处结算。

想想中国的各大超市必须将自带的物品存放在寄存处方可进入商场购买区,中国超市就英国这种文明购物、自觉自律、相互信任的购物环境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中国人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

 4. 自信阳光,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月平均气温13℃—17℃,最高气温不超过32℃。

这次我们去的那几天,内陆湖南已是高温39℃,英国最高气温才23℃,气温舒适。

无论街道两旁布置的吊盆花卉,还是家家户户院外的盆栽,我的感觉像在昆明,天空澄明,风景如画,和煦美丽。

英国乡村比城市更令人向往,那是因为英国乡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比城里要高。

我们看见那一座座花园式的房子古朴而雅致,外面摆放的摇椅或茶座,浪漫而诱惑。

虽是集中的居住地,但没有小型商铺。

他们一般在周末开车去附近大超市买两个礼拜的东西塞冰箱。

我们看见一磅店或者大超市一磅区(当天一磅等于8.75元人民币),很受欢迎。

许多东西比如六罐可乐一磅、十二个鸡蛋一磅、一大包面包一磅等等。与英国昂贵的人力资源和服务业价格相比,一磅特价商品还是很划算的。

英国的牛奶、鸡蛋、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牛肉、羊肉、果汁等相对便宜,但是鱼类、新鲜叶类蔬菜、猪肉相对贵一点。

如果不去餐馆,也不去社交,两个人一个月生活费在200磅—300磅。

如果去一般餐馆消费,每个人平均15磅—20磅。

所以,留学生一般自己做饭,他们租住的学生公寓有公用厨房,他们都很有主人翁精神,公共区域都很干净、卫生。有楼道管理员会经常检查。

留学生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共同生活中,都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在学习上,会分组讨论课题,每小组每个人都有分工部分,小组分数一般是基础分,每个人都不想因为自己拉低小组分数,所以,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就形成了。(每个人的工作量会写在作业后面,老师会按每个人工作量按比例给分)

公寓的卫生方面,也是一样,公共卫生区域,如果检查时发现不合格,大家都有责任。所以,没有一个人会拖别人的后腿。自觉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很强。

英国的税收很高。正式工作1500磅—35000磅收入者,需要交20%个人所得税,另外一年要交11%的医疗保险费。

收入高于35000磅的部分,将支付40%的税收。也就是一个年工资四万磅的英国人,一年的个人所得税是35000× 20%+5000× 40%=9000磅,另外4400磅医疗保险费,合计交13400磅,自己余26600磅。

这就是英国的高收入、高税收。纳税所得,被用于医疗、教育等公共建设。

英国本国国民教育成本极低,医疗全民免费。(所有合法在英国居住的居民,包括留学生)

这种制度保证了再穷的人也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权。不过看病需要排队预约。

有时,可能等到预约时间,病已经好了。又或者,等不起,病情加重了。

所以,许多中国留学生都是从国内带常用药品备用。

这和中国大陆24小时随时随地都可以到医院看病就诊的便利比,虽然免费,但也有很大不足。

英国所有的水龙头都是冷热两用的,而且冷水可以直接饮用,但热水不行。

当然,你也可以买矿泉水,但他们更鼓励你直接饮用冷自来水,提倡环保。

有网友说,既然出国留学了,干嘛还回来?就在那里工作生活,不好吗?至少那里没有地沟油、打激素和农药的蔬菜水果。

这个问题正好可以用网上流行的诗来作答: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

你若光明

中国便不黑暗”

我们应该做一个自信阳光,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而不是祖国有不足,我们就逃离出国。正如女儿在英国留学学到的思维: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既不是抱怨,也不是逃避。只有祖国强大了,你才强大。

如果祖国贫瘠、落后,即使你出国了,也会被外国人瞧不起。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自我做起,尽自己的能力,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好。

5. 上善若水,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中国人

出国前,我一直不明白:现在中国如此发达,物质如此丰富,为什么许多中国人仍然愿意留在国外工作、生活甚至移民定居?

通过这几天的走走看看,发现:和中国的拼劲、勤奋、快节奏比,国外相对宽松、休闲许多,适合享受慢生活。既没有中国大陆那么多人情世故的压力,也没有熟人、亲戚、朋友之间的攀比羁绊,自顾自过日子,怡然自乐。

例如女儿去年就慕名而去,结果老板却早早关门的酒吧,这次去又被别人生日Party包场;女儿恋恋不忘同学推荐的茶吧,玻璃门上贴着下午5点打烊。要知道,英国夏令时下午10点还落霞满天,夕阳的余晖长长的拉着金光,灿烂明亮,可他们却早早的在下午5点就下班了。这就是他们的慢生活。

女儿说,如果你愿意,他们每天都会有这样的沙龙,那样的party可以参加。休闲且充实。

这可能就是有些中国人愿意呆在这里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可能有的人像浮萍一样,生命力旺盛,只要有水,放在哪里都能够郁郁葱葱,适应能力很强。

而有的人,习惯了自幼生长的环境和饮食文化,还有周围浓浓的亲情、乡情和友情,以及满满的爱国情怀,一旦离开,便失去了生长的根,不能生存。比如我认识的,像我哥、我女儿、我闺蜜的女儿、同学的儿子等等,他们说:我的根在中国,只有在中国,我才有认同感、归宿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踏实而温暖。

那些移民国外的中国人,在国外可能比在国内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与他国公民同等的待遇。

而他们在饮食、文化等传播上,是中国通往外国的一股民间力量,让外国人更了解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播者,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是有功劳的。我们应该谢谢他们,而不是诋毁他们,仇视他们,说他们是卖国贼。

正是因为全世界都有中国人的存在,才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出国前,怕吃不惯,准备带“老干妈”,被女儿拦住了。

“英国多元化,国际化,想吃中餐或西餐,都有,不担心不合你的胃口。”

后来,果然在女儿学姐开的中餐馆里吃了一顿地道的湘菜。而那天,我们也碰到了几桌外国人在那里消费。

许多商店或图书馆玻璃门上,用中文写着“欢迎”二字。

会做生意的印度人直接用中文和你交流。

在康河的康桥,那个英国剑桥大学在读大学生讲解员和我们一起诵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这些,都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明证。

而我们也从许多细节、小事中,了解了他们。

每次在电梯里,虽不认识,他们都会友好地问候你,出电梯时,总有人会按着电梯暂停键礼让他人先行,温馨且温暖。

在排队进入教堂参观前,由于队伍太长,时间还有许久,女儿拉她爸照相去了,让我排在那儿。后面一位中年英国女士微笑着建议我也去拍照,告诉我这个位置她给我们保留。我心里一暖。

女儿说,这样暖心的事她经常碰到。一次搭火车,因为弄错了站台,在仅有3分钟的情况下,需要赶紧提着一个32英寸的大行李箱过天桥,到对面乘最末一班车,而且那个火车站比较荒凉,附近没有酒店,如果赶不上这一趟火车,将露宿火车站。当时心急如焚,幸亏中途一位英国人在问了女儿是否需要帮助后,很绅士地帮她直接提到刚来的火车车门前,女儿来不及道谢,他已折返回去了。

这些温暖、善良、友好的细节,让我们更具体的了解了英国。

其实这种温暖、善良、友好的氛围,在中国,曾经不足为奇,比比皆是。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却丢失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友好,总是带着戒备与怀疑。

我们是不是在奔生计的路上跑得太快?是不是该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学会停下,拥抱美好生活?

我总觉得,当我们拥抱这个世界时,世界便会温柔待你。

当然,不能说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圆。我们也曾在酒吧门前看见一个醉汉正被保安制服在地,等待警察的到来。本想拍张照片,被女儿制止:不能拍照的,赶紧离开。于是,我们加快脚步,跑开。

还有一次,在安静的火车上,一个2岁左右孩子的哭闹显得那么刺耳和烦躁,我不禁好奇地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个外国小男孩,不禁轻轻的舒了一口气——不是咱中国孩子。

女儿说:你这种思想不对啊!(指我以为是中国孩子在哭)

我其实只是怕是中国孩子打扰了这样一车人的安静,自己作为中国人不好意思。

正在我讶异于怎么不见家长说教于他?就听见孩子妈妈拍着孩子的背,轻声教育儿子:你不可以在车上哭的,这样不礼貌,你想要干嘛,可以告诉妈妈。(女儿在旁边轻声翻译给我)

后来,孩子慢慢就安静了下来。

看来,哪里都有熊孩子,只是看我们如何引导教育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诚信明礼,宽容善良,仁爱孝慈,上善若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修身律己养性,温柔善良友好,做一个有幸福感、骄傲感和自豪感的中国人。

有文友质疑:祖国山河壮丽,干嘛跑国外旅游?有闲先游遍中国,有钱可以支教贫困山区。

他说的没错。要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水平,教育肯定是第一位。

当然,走出国门,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英国人整体素质高于国人的现实,取长补短,自觉主动的为祖国建设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愿我们人人都发一份光,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高子,文字爱好者,《山水文苑》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