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笑起来的样子,真美!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去吃喜面,路上还讨论这对小夫妻前两年结婚时,新娘满脸的笑容。车上人都说,这样爱笑的女孩,运气都藏在笑容里,福气都是爱笑带来的。

  同车的一个舅舅问,你觉得你凤姨家的儿媳妇怎么样?想起了那个曾经在婚宴上同桌吃饭的新娘,两个多小时,自始至终,都不曾看到过她笑一次,当时,大家都感觉不太舒服,看惯了新婚喜庆里由内而外自然洋溢的新人的喜悦,见惯了因为喜悦而微笑的美丽新娘,无法接受太过冷静甚至低沉的表情所带动的不够愉悦的气氛。

  并非一人有这样的感觉,谈起她本身就说明有共鸣。一张微笑的脸,就像喷洒过香水的房间,弥漫氤氲,角角落落都有淡淡的清香。相反,情绪太过冷静,冷漠到空气紧张,让人呼吸困难,倍感压抑。

  
  说笑着就到了产妇房间,看到宝妈正下床走动,眼睛笑得弯弯的,嘴角上扬,在婆婆指导下,亲热的对陌生的亲友一一称呼。那种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同样的产妇房间,想起了表哥儿媳妇生孩子时,我们也去看望,她家婆婆一一介绍,后面该称呼的时间却成了空白,凝滞的空气里飞舞着大大的失落,最可怕的是,其中婆婆说,这个大娘应该认识。耿直且实事求是的儿媳妇说,不认识。而且全程无笑!这句像飞刀一样甩出来的冰块大实话,让大家满心的期待,迅速凝固成冰坨一个。曾经崇尚任何时候都应该说真话的人,忽然感觉暖心的假话胜过真话;必要的客气话,的确是交往中的必需品。

  同从房间里出来,我们不禁感叹,给了钱,也未能换回一句称呼。可是这些中年女人事儿事儿多?不肯包容年轻人的直率,非要听到假话“认识”,才肯罢休?或者,给婆婆介绍后的沉默,只是口里没有,心里早已默认?

  无独有偶。一次去走老亲戚,同样有人介绍,这是谁,谁,一一介绍过去,结果女孩没笑,没有称呼长辈们,而且还主动来一句,不认识。很热络的谈话,被迅速画上的句号,让充满期待的下文戛然而止,断然封口,无法再有交流。

  孩子是厌恶至极这俗套的介绍一个称呼一个的模式,还是不会说话?这个女孩生孩子时,我们一同再去,这一次介绍后,也有这样一句,这个大爷应该认识,看她懵懂的眼神,没等到她说“不认识”,我们马上接话,这一次不认识,下一次就认识了。担心火热的气氛再次凝固成冰点,所以提前撒上融冰剂,防止话题凝固成冰坨,出现“聊死天”的结局,只好提前化解。

  我们人情世故了这些年,老练圆滑,孩子们还年轻,难有这样说话的技巧,应该也正常,特别是,新媳妇新宝妈,对亲戚们的认识尚浅,“不认识”是实话。从小接受教育,都是要求说真话,人家说了真话,大家却又感觉不够好。年轻的孩子,哪里分得清何时该说实话,哪里要说假的客气话,根据说话环境,说出什么话最合时宜,会让当事人听了更舒服?

  有些礼仪教育的确跟不上,被家长忽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有些时候需要成长的东西太多,孩子们意识不到这也是问题,是没有注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故意这样做,只是她不知道怎么做最好。不知者不怪!

  说话的技巧是阅历导致,而笑容,似乎来自对生活现状的满足,知足者方能常乐。而笑容力量的影响,却是无法估量的,这是最好的家风,也是一个家族最好的风水。如此看,最应该改变的,首先是嘴角上扬,露八颗牙齿,眼睛弯弯,笑容可掬。

  无论是谁,笑起来的样子都是最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