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话凉面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今日夏至。

   夏至的“至”,是极点的意思,夏至,就是夏天到了极点。不过按着实际情况来说,此时并非最热的时候,真正的热要等到“暑相连”之时,也就是说夏至二十多天之后,盛夏才真正到来。

       其实,很多东西都有滞后性,“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天最热的时候,不是中午十二点,而是过午二点左右;而夏至亦是如此,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光来到了,有最长的白昼,而暑热的真正到来,要错后二十天左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方地区白天最长的一天,越向北越长,这一天,海南白天13个小时,北京15个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达到17个小时,几乎成了极昼了。夏至后,白天逐渐缩短。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说起“冬至水饺夏至面”,这是山东一带的习俗,为了消暑纳凉,吃凉面是夏至最好的食物,热面条经过凉水的数次淘冲,加上蒜泥、凉拌醋、麻汁、黄瓜丝、绰水后的豆芽、切碎的熟豆角,蒸过的茄子泥,还有决不能缺少的胡萝卜咸菜丁、腌疙瘩咸菜丁、剁碎的咸香椿芽,大概将近十种伴料佐,此时的凉面,也是佐料和面各占一半的分量。某种程度上,吃凉面的主要目的在于吃多种佐料,凉丝丝的面混着凉凉的佐料吃进去,暑天的热,伴随入口的凉意,消失了不少。

     多年之前,还是井里打水吃的年代,一天,我去打水,看到井口边上有白面面条,那应该是捞凉面的人粗心留下的。直接拿到井边,用刚刚打上来的水捞
凉面条,一是捞起来方便,二是刚刚从四五米深的井下打上来的井水更凉一些。那应该是镇凉的“井莫凉水”,那是来自不知道多少米深的咕咕流出的泉水,凉得最彻底,捞出的凉面最地道。


      从小对凉面就不是很喜欢,只是因为大家都吃,不得已随着吃一点。想想擀面条的艰难,我也不会很喜欢吃面条的。大大的案板,很长的擀面杖,一个小小的面剂子,在心灵手巧的妇女手里变成一个又圆又薄的面饼,然后细细切做细条,经过和面、擀面、切面,才会有面条,况且,擀面是我这一辈子都没有学会的技能,不是厚薄不一,就是打折、出皱,粘连成一团,更不会让面上轴,得心应手的来回碾压,只会平铺面饼,用擀面轴一边一边的赶压,当然不敢弄成很大的,一般都是用很小的面剂子,擀成小的薄薄的面饼,然后勉强切成面条,迄今为止,仍然认为,手擀面条是技能含量最大的面食。我从来不会专门做手擀面,每每包水饺剩下了面,恐浪费掉,勉为其难做成面条。迄今所以,不但不会擀面,都不忍心吃面。

        我们安家时买全的厨房用具之擀面杖,至今长长的躺在那里,没有使用过一次,当初那个美好的愿望:我为夫君做面汤,一直美好的和擀面杖一样束之高阁。

      有了机器面条,倒是可以忍心吃面了,但是吃凉面依然有些担心。捞面的凉的生自来水,直接吃,一定有拉肚子的可能,虽然有醋,有蒜,可以保障消菌放心实用,但是还是有点担心。于是有人建议,可以用开水冷凉了吃,这倒是个好办法,可是,一般都要用冷水淘洗两三遍以上,需要准备很多冷开水;后来,有人建议,可以将冷水放在冰箱里冷藏一下,那样一遍就会让面条足够凉,这倒是一个好法。查询网上得知,用自来水捞了两遍之后,最后一遍需要用凉开水,这倒是也实用的方法,因为最后一遍用水的时间长,前两遍都是匆匆冲洗,而最后一遍按着父辈那里传下来的习惯,一般都要一直在凉水里泡着。当然这些都不知道对错,只知道传承。

      也想着给夏至节气一个仪式感,今天上午放学后,匆匆去买各种佐料,回家后,着急忙慌的准备,虽然下面条严格按着三分钟出锅,捞凉水时也很迅速,但是最后一遍没有准备凉白开,最后还是停留在了凉水里,一会就看到面条仿佛多了不少,看来,凉水进到面条里了,想想,喝凉面就相当于喝凉水呀,有点害怕。严格来说,应该事先准备佐料,做好凉面,马上开吃,才不会被大量吸水。

     面的确是需要淘三遍水,面才真正凉下来。把热面条捞进冷水里是个难办的活儿,热,每次筷子也捞不到多少,而且
热的面条不断滑到手的一侧,险象环生。后来才想起,应该用笊篱来捞。


     准备各种佐料的确是个费事儿的工作。黄瓜丝,用擦床子擦,孔儿太小,太细,只好用刀细细切丝,豆芽绰水,剥蒜、捣蒜,味达美,凉拌醋,麻汁,幸好咸菜是现成的一包,不用专门切丁。后来想想,并没有达到十种,所谓十香面,还缺好几样,前期做的心理准备太少,至少没有准备牛肉或者鸡脯肉,荤素搭配的凉面才应该更有营养。我们吃的就是一碗凉水素面。

     
不过,的确是凉凉的面,味道一般,和自己心里想的,相差甚远。看来,任何一餐美食,都需要精心准备,只想着省事儿,一定也会省掉很多美味。到一个大厨的距离,还有遥的路要走。


     这世间,唯美食和爱不能辜负,所以,对一日三餐的注重,依然是爱生活的吃货们最该细细品味、琢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