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音频容易不求甚解吗?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大概是北方人的原因, 听音频讲解诗词,最喜欢康震老师,这个豪放的关中汉子,不只能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也能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虽然不比十七八岁的姑娘,但是依然可以将李煜、柳永的词讲解得声情并茂, 沉浸其中。


  郦波老师的江南口音,的确有听不清楚的时候,大概是感情更为细腻,抒情语气、语调更浓厚,其伤感之重,投入之深,令听者情不能自已,所以,很想跳出来听赏析,而不是设身处地去感同身受,所以,向来都首选康震老师的音频来听。

  也许,音频只适合听赏析类作品,有其诵读的韵味。小说应该也很好,小时候那些听来的评书,至今津津乐道,记忆得都很牢固。

  为了节省眼力,现在有些学习也都选择听音频。以前习惯了看文字,习惯拿着笔圈点标画。跟着音频,如果也想得到笔记及重点,至少要听两遍以上的音频,并且每一次都要做笔记,第二次属于补充和划重点。比起看书来,的确麻烦了些。

  音频也许适合听不求甚解的内容,比如说诗词赏析,听到平常理解不到的新意,配以咋舌、感叹和赞美。音频听过去即刻就忘,很难留有很深的印记。对于操作性的很多东西,除了做笔记,用文字来指导操作之外,就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

  最近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学习,每次遇到操作就只看图片或者看做好的笔记,认为自己会了,真的没有一一练习过。结果,认为自己完全可以默默开始实战的时候,出于谨慎,按自己认为的程序先走一遍,结果遇到了很棘手的问题,选中的路径无法走下去,有一个空儿无法填写。踌躇再三,鼓足勇气在群里问了一下,结果才知道,犯了路径性错误,入口不对。走错了门,是无法达到目标房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

  虽然班长一再督促我再读一边文字提醒,抱歉,那里没有专门的敲黑板、划重点,向来囫囵吞枣的态度,这次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前面的几个图片已经明确了操作途径,谁知道,居然忽视了最后的那个图片和那一行文字,走错了路。好在及时纠正,也没有耽误什么事儿,也受到了班长温柔且严厉的告诫,小行童鞋,要用心学呀。

  不爱讨论,只喜欢在一边默默的看,很少参与讨论。就算是看到大家讨论稿,似乎也没得到多大帮助。只有亲自去尝试,遇到问题,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这一次的出错,也让班长提醒:遇到问题就问,才会得到新知。是呀,可群里都是小孩子,有时候不愿意露拙。当然这一次的问题其实就很拙了,幸好问了,不然就会一直出错而不得其解。不能再有“差不多就行”的想法了,
这一次错误提醒了我,用心去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一点都不怪学习方式,不怪音频,只在自己态度。大家也分享过听课技巧,听第一遍回答问题,再听一遍做笔记重点,再整理笔记。当然后面复习需要划出重点来,这恐怕还要再听第三遍才知,实操性的的确要在电脑上演练,不是想当然的理解,而是必须实地走一遍路,才知道哪里是平路,哪里容易出错。

  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用心学。最后的操作出错了,才明白,其实仔细看文字上的说明,也应该大致能够明白,只是没有专门强调这个重点。

  这大概跟自己不求甚解的习惯有关,很少有深入学习东西的态度,属于“水皮打一棍”的浅尝辄止,不认真,不深入,理解不透,态度不端,操作就不正确。差一点误了大事,幸好自己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演练。发现了问题,询问,最后得到了及时解决。

  想想这学得不够彻底遭遇失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以前考学时,数学英语没有考好,原因就是没有学彻底,成绩一次好,一次差,结果最后一次这两科成绩并不理想,完全可以考得更好思考再三,确实跟态度有关。而今天,这样的态度似乎还存在,而且曾经还得到过自我宽慰的妥协:这样大年龄的学员,学不好,似乎也有理由。失败有千百个借口,而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要。

  没有脸再为自己开脱,只有全力以赴去做,争取学会,学好,学到会用。不和年轻人比,只和自己的过去比,争取坏习惯再去掉一点,态度再好一点,不辜负时间,不服输于年龄。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一点,让明天的自己再前进一点。

  这些跟音频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跟态度有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