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死活都读不下去的名著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十大名著之一的《百年孤独》,真的是“狗咬刺猬不知从何处下口”的感觉,无数次开头,无数次无奈合上书,罢罢罢,不读也罢,不再管他的名分是名著不是名著了!

但始终无法释怀。

仿佛那本是很好的水果,滋味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证实过,并且被封为是“诺奖美味”,只是自己不会剥开,眼睁睁看着它就要毁坏在那里,却无法享受它的美味。

也好像是一个华美的房子,就是找不到门在哪里,外观上也没有出奇之处,但是人家都说了,这是世界名屋,不进去一次,似乎损失了一个亿的感觉。

这拆剥水果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无法想象!仿佛它满身是刺,不是钢铁侠就无从下手!

这摸门不着的焦灼有多大?门、锁,都看不到,而且还没有任何抓手,无法翻墙而进,只能门外徘徊,最后不得不离开……

不知道有多少次拿起它,也不知道有多少次放下,尽管书签就在里面,而且读到三分之一位置了,可是,每一次都是振作精神、逼迫自己;而合上书,几乎脑中没有任何留存。

实在无法读下去,那些看上去非常相近,可读来读去却又不是同一个人的人名,就够受的了,且不要说情节不推进时的错乱,也许,动动手在笔记上写下人名、勾画好关系,或许会有助于分辨,可是,懒呀,本来读书是愉悦的事情,这倒好,读得很受罪,所以,不到一半,就又放下了。

因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所以,再次想到马尔克斯的这部获奖名著《百年孤独》,明摆着一个鲜美水果,怎么也要尝试一下!公认的华美房屋,怎么也要进去一看!

既然自己剥不开水果,进不去房屋,是不是可以找个工具来?

翻翻找找,终于搜索到一个导读视频。

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想法,因为有诺奖光环,都不愿意错过它;又因实在无法读下去,又不忍心错过它,都是逼迫自己一次次去读。哈哈,并不是一个人这样的。

而逼迫自己的这位“量子小牧”先生,似乎将难啃的硬骨头,拆解成一块块的小排骨,而且以文火慢炖、小盘盛的方式(PPT的方式
,演示给大家看,一边讲解,一边配有地图,人物,和简单的动画,形象生动,且语言诙谐风趣,某些时候更是显示出再创作的文学水准,真是精彩极了。

其实就还是打开了水果,并且还切成一个小块,一根牙签插在上面,供你品尝;或者直接帮你找到了门,领着你进去,还做了地接导游,一句句讲解。

看到解读时,我也能够忆起书中某些情节,毕竟看过,虽然未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一旦别人说起,回忆就涌上来,都曾有过印象的。

看了两晚,大概有十多个视频,有历史事件简介,地图背景展示、情节解读,人物关系图解,最后还有作者自己的读后感触,至少梳理脉络上没有问题了,至于较深层次理解,应该是各有各的不同吧。

在导读带领下,算是基本明白了故事梗概,为了更加清楚,还尝试着说了两遍,但是依然有一两个人的死因不清楚了,看来还需要读书做笔记才行。

于是,再重新将书打开,从第一页开始读。

果然,一番似曾相识扑面而来。人名译音不同,但是依然可以大致明白说的是谁,看来,必须要亲自列一个人物关系图解,才能够真正明白人物关系,做到像《红楼梦》一样了然于心。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死活读不下去的十大名著之一。尤其对喜欢其他三部古典名著的男性来说,偶尔也会被鄙视为“婆婆妈妈哼哼唧唧”。可是对于女性来说,还是很接地气的,内容都是些生活琐屑,很有意思。

但是,小说不是散文,并非所有的文字都喜欢,遇到不太喜欢的,完全可以跳读过去。

对这样长的名著,不可能字字句句都斟酌一番的,除非是研究者,我们大概需要了解的就是故事情节,所喜欢的人物呢,这些细读;不喜欢的呢,就跳跃过去。遇到有所需要时,就再次翻开书查读。

《红楼梦》里的诗词一块,我基本都是跳读的,如今粗略记住的,有黛玉的《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等几首出名的,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首,其他的,大概都记不住了。

判词比较耐人寻味,都应好好琢磨。我是曾经列过人物关系表的,虽然很繁琐,但是的确非常明了,从此,就连丫鬟跟随谁,属于哪一个层次,和人物亲近与否,也基本明白了。


如此看,所谓死活都读不下去,其实,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或者,没有想到去借助工具,比如,是否可以借助导读,先帮你理清一些基本脉络,然后再去读文字、把握细节,比起“无处下口”来,这不是很好的方法吗?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多年前买的一套《追忆似水年华》,也属于死活都读不下去的十大名著之内,看来,还需要继续借助工具,来撬开美味果实,慢慢品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