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年后,你的老家会在哪里?

 新用户6326I9Ei 2021-01-24

每次回老家,都被村里房前屋后的菜园吸引,上次回家,更是看到了三只母鸡,它们在土里安详休憩,看到人走近它,有点惊慌的离开。不知道这样熟悉的画面,以后是否还能看到?





看到了东阿县乡村振兴村庄体系空间布局规划,虽然出自2019年5月,目前还没有见到大的变动,但也听到村庄合并的种种消息,不清楚是否确凿?不过看到这个很正规且清晰的规划,便觉得是板上钉钉,只是时间问题。仔细看看,你的村庄去了哪里?










找了半天,图上没有自己的村子,原来这是被归并之后的样子,搬迁拆并、规划布局在下面!




这些搬迁拆并类的村子,虽然新住处更靠近县城和乡镇驻地,毕竟有点“背井离乡”的感觉,回家种地、上坟烧纸应该麻烦了不少。

如果几个村子汇集一处,高楼林立,恐怕再也难以见到“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的村子了吧?(原诗为“亭台六七座”,改为写实派“门前六七树”)。

像”迎门墙“这样的词语,会不会从此绝迹?再出现课本上,是不是要专门注释才能明白?





上图紫色标志的村子,是特色保护类,是可以一直保存下去的村落状态,这种可以继续保留古风的村子有十多个,比如古村落群关山的苫山村附近,有净觉寺的皋上村,艾山、香山,有古老牌坊的魏庄村,名字很美的青苔村,还有一些村子不熟悉,但一定是有深厚文化在里面的村庄,他们距离县城较远,从未被开发过,保存相对完整,能够以古老村庄的形式保存下来,流传给后人,这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



还有一类绿色标志的村庄,它们有很美丽的名字,比如“道口”类,这些是暂不做规划,也许,这些位置关键的村庄,也能够保存下来。

我们向往繁华都市,但是也愿意守住质朴村落。

那些古老的村子,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乐园,藏着无穷无尽的故事,有老辈们的心酸和快乐,有我们数不尽的玩伴儿和往事,一提及,便心花怒放,喜从中来。

如今,这样规划之后,有相当一部分村庄再也不存在了,那么,再填写籍贯时,是否相当一部分人填写的都是一样的地址,仅仅门牌号不同?

房前屋后的菜园,和家家的香椿树,再去哪里寻找?

三黄鸡到哪里去养?大鹅的叫声是否还能够听到?



那些保留下来的古老村落,会不会成为我们子孙辈旅游访寻的景点?多少年之后,是否会像山西大槐树一样,让人们寻根拜祖?

那么,在村庄里生活的人们,依然可以固守住一份宁静,种菜养花,劈柴喂马,听鸡鸣狗叫,看日月星辰,过着最质朴、最环保、最让人羡慕的生活。

忽然想到了朱之文,如果朱家村规划,网友们大概都支持所有人住进楼房,相对严密的空间,朱之文可以不再受到村民骚扰,也不会担心村民挖祖坟恐吓了,毕竟,搬进楼房的朱之文,并不是搞特殊,而是和大家伙儿一起搬进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