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让自己有力量温暖人心

 汕头朗读者 2021-01-24

第86期

编者按: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心,大家全力以赴参与防疫阻击战。汕头朗读者也主动积极行动,与汕头市作家协会合作进行抗疫诗歌朗诵,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阻击战鼓劲加油。本次活动共朗诵发布诗歌作品22首,得到听者看者的好评,大家纷纷留言支持、点赞,一起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而努力。公号阅览量高的有五千多,少的有三百多,一般在一千左右。其中诗歌音频作品《致敬,白衣战士》(牧言朗诵)和《背影》(刘科奇朗诵)被“学习强国”平台刊用。活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此,《汕头日报》专门撰文对汕头朗读者进行宣传报道,内容如下。在此我们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下来汕头朗读者公号将继续推送抗疫朗诵或自选朗诵作品,欢迎大家来稿。也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和朗诵知识。

读书,让自己有力量温暖人心

《汕头日报》记者 吴湘红

在汕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读书,热爱朗读。在抗疫行动中,他们用手中的笔、真挚的感情、动听的声音,为义无反顾的逆行者鼓劲加油。

鼠年春节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也许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春节,一场疫情让这个中国人最热闹祥和的佳节蒙上一层阴霾。车水马龙的街道空空荡荡,人们响应号召居家不出门,而成千上万的逆行者义无反顾地奔向抗疫前线,他们视死如归、舍己为人的精神和行为,感动了国人的心,也激发了我市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他们创作了诗歌、歌曲、潮语顺口溜、快板、小品等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在网络传播,鼓舞斗志,传播正能量。其中汕头朗读者是反应较快的一个团队,团队负责人、市作协副主席郭勤亮很快便创作了诗歌《武汉挺住,中国加油》,并连夜组织朗读队队员录音,在网络平台传播。郭勤亮还创作了诗歌《致敬,白衣战士》,并邀请全民悦读全国朗诵大使、广东省“最美阅读声音”奖获得者牧言朗诵,在公众号向社会推送,阅览量达五千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诗歌朗诵作品还被学习强国广东平台刊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图为被学习强国广东平台刊用的诗歌朗诵作品

汕头朗读者是一个有一定朗读基础的公益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在抗疫行动中,他们至今已推出十几首作品在线上播出,受到网友好评。朗读队的成员大多喜爱阅读,他们认为读书不仅有助提高朗诵的水平,也让他们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勇敢地或以手中之笔,或以声传情,传递信心,温暖人心。



庄文端

因为阅读而感悟生活


庄文端是龙湖区语文一级教师,是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她也是诗歌《武汉挺住,中国加油》的朗读者之一。庄文端说,当她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就被深深地感动了,所以当队里提出要录制诗歌,以线上的方式为一线的工作人员加油鼓劲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录音的时候是大年初三的晚上,天气很冷,寒风瑟瑟,在当时的情况下,儿子坚决不同意她出门。庄文端再三向儿子保证一定小心注意,戴上口罩,多穿点衣服,终于说服儿子同意她前往录音。由于平时大多举办朗诵会,很少线上录音,没有设备,他们只能靠手机录音,几个人戴着口罩保持一定的距离,分别朗读自己的那一部分内容,就这样把这首感人的诗录制完成。庄文端说,朗诵完这首诗的时候,她已经泪流满面。这首诗是较早录播的一首作品,上线之后深受网友好评,网友们纷纷点赞转发。庄文端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觉得能够为那些勇敢的逆行者加油鼓劲,能够为那些在病中煎熬的人们送去抚慰,自己便是做了有意义的事。

庄文端很喜欢读余华的小说,她说这个时候读余华的《活着》特别有感触,主人公在受尽磨难之后依然那样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那种对活着的渴望,着实让人唏嘘,而在这个时候,这部作品让人有更深的感悟。庄文端说,读书能够让人对生活有更深的思考,她也很喜欢读萧红的作品。她写的人物是从生活里提炼出来的、活生生的,不管是悲是喜都能使读者产生共鸣。而萧红的作品所蕴含的对人性的思考也对读者有所启迪,读萧红的作品总能体会到一种浓烈而深沉、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她也爱读顾城的诗,他的诗所蕴含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人性的斗争让她也有颇多思考。对庄文端而言,因阅读而思考,因阅读才有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黄晨子

把读书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子里


《最美的逆行者》朗诵者黄晨子自嘲好做“无用之事”,她喜欢读诗、作画、习字、诵读、写文,自得其乐。黄晨子认为,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远没有琴棋书画那么超凡洒脱,而是柴米油盐这么真实,身为一位辣妈,又是一位公务员,不可避免的要承担社会工作、照顾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想要每天挤出多一点时间来读书,已是不可能,只能把读书这件高雅的事情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常里。这样每过完一天就会有收获,而不是做了一个完美无瑕的计划后束之高阁,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黄晨子告诉记者,她怀孕那时在南澳上班,父母和先生都住汕头,因为不便奔波,周日到周四晚上都只能一人在海岛度过。那时候,每天学一首古诗词。短到四句,长到上百句,不论长短,每日一首,从不间断,当时整个孕期学了150多首古诗词。黄晨子说,将对古诗词的品读学习融入到孕期的日常里,既打发了孤独的时间,又缓解了孕期的压力,更是不错的胎教。她的女儿从出生到读幼儿园之前,每天的作息都特别规律,平日几乎没有哭闹过,更没有出现过半夜哭闹的情况。这和孕期规律的读书、学诗词习惯,包括诗词本身包含的韵律感所产生的胎教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在女儿咿呀学语的时候,晨子就发现韵律节奏鲜明的古诗更容易被模仿,于是每天利用晚上睡前的时间,教女儿读一首唐诗,这是她和女儿一天里最惬意的交流的时光,不到一年的时间,女儿已经能熟读150多首唐诗。

谈到抗疫期间录播诗歌,黄晨子说,古代有些边塞诗就十分鼓舞士气。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之时,诗歌是具有鼓劲作用的。她很开心能够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用诗歌为最可爱的逆行者呐喊助威。读书学习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能让读书学文这种形而上的事物“接地气”,让平凡的日子过得诗情画意,同样读书也能让你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那也是很幸福的。



潘友楷

读书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在讴歌逆行者的众多诗歌中,有一首诗歌角度选取十分独特,那便是市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汕头朗读者成员潘友楷创作的《孩子们的寒假日记》。该诗通过孩子的视觉,从孩子在穿着防护服的背影中寻找爸爸的身影,剪了长发的妈妈说“剪了头发,才能更快地去医好病人。”以及摘下口罩脸上满是勒痕的护士姐姐,致敬抗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读来十分感人。

潘友楷说写这首诗也是有感而发,当看到新闻报道中刊发的这几幅照片,他被深深触动了,创作热情也被激发了,一鼓作气写下这首诗,由市法学会法治小演说家报告团朗诵录制,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网友评论,孩子的视觉更真实,更能打动人。潘友楷在政法部门工作,他喜欢宋词,尤其喜欢读李煜的词,因为喜好英文,因而也喜欢看狄更斯的英文版小说。潘友楷闲来懂读书,读得多自然就有了创作欲望。他的文学作品多次在刊物上发表。潘友楷坦言,多读些书是有利自己的成长的,别人的见解对自己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还能开拓眼界,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社会也会多一份责任感。

汕头朗读者是一个有一定朗读朗诵基础的公益团队,成员50名,来自市区各地各部门,有教师、公务员、警察、企业高管等,以市汇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基地,通过微信群以及每月的朗读沙龙和公益表演进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朗诵水平。目前有公众号编辑组、普通话纠正组和节目编排指导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