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傍晚,走进静谧温婉的南浔古镇,感受古镇别样的柔软诗意

 上海旭日东升 2021-01-24

  


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位于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地处中国长江三角洲中心,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

  


南浔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庞大的古镇群楼依河而建,南浔景区主要分南北两片,北边主要以百间楼为主,南边主要以小莲庄为主。小莲庄片区相对热闹,景点也主要集中于此。

  


南浔古镇在早上八点以后下午五点前是需要买门票的,成人100、学生半价50。五点以后进去是免票的,我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到的,在入口呆了一会儿,五点不到,工作人员放行后进入古镇,此时的古镇所有的景点都关门打烊了。我之前来过南浔,所有景点也都去过,这次来南浔,只是想逛逛傍晚时分老街,感受一下古镇的那份清静。

  


此时,已经没有了如织的游人,古镇中只有零星的游客游走其中。天色渐暗,贯穿整个古镇的河面上停满了手摇小木船,古镇越显宁静,只有河边的临河饭店灯火依旧,显得安静而从容。

  


到下班时间了,小莲庄门口只出不进。这是一座私家花园,在江南远近闻名。是南浔首富刘镛祖孙耗时40年建成的,由家庙、义庄和园林组成,是南浔五大名园之一。

  


又来到一旁的嘉业堂藏书楼,同样关闭了半扇门,不让进了,在门口拍了张外景。嘉业堂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跨过蒋家桥,来到古镇北边。

  


同样的粉墙黛瓦,却是不一样的小桥流水。这里的水面碧绿光滑,就像是一面可以照出人心的镜子,只有舟儿在这水面上划过时,水面才会泛起阵阵涟漪。

  


通利桥位于古镇南栅,俗名华家桥,东西向横架南浔南市河。

  


走进古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民居临水而筑,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

  


傍晚,游客渐渐稀少,三三两两的漫步在这安静的古镇中,此时的南浔古镇就像是一位恬静内敛、温婉柔美的姑娘。

  


张家铭院占地面积6600平方,他曾是民国时期富甲一方的人物,是以房地产发家致富的,里面介绍了张家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事迹,旧宅里面的建筑也是中西结合。

  


傍河而筑的百间楼,相传百间楼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女眷家仆而建的居屋。因一河两岸,有楼房百间左右,故而得名。

  


一座徽派院墙上写有巨大的楷书字体——生記糧棧。河边石阶上,当地居民沿袭着几百年来的洗涤生活。

  


河边茶座

  


百间楼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

  


坐着船穿梭于古镇市河中,可以说是非常惬意了。

  


河中的手摇小木船,船娘站在船篷下,摇动着船桨划水前行,其竹编船篷下的蓬裙及船帘系采用传统的小青花布制作,与江南妇女戴的头巾和围裙相似,地域风格浓郁,令人倍感亲切。

  


老街上游人很少,静静的

  

  


广惠桥位于镇丝业会馆附近,横跨南市河,相传元末张士诚起义后到此占广惠宫为行宫,桥在广惠宫前,故得名。

  


广惠桥上向西看,临老街的是一堵“紫气东来”四字的照壁,应该是与古桥和对岸的广惠宫相关的。

  


斑驳老墙上“顾丰盛丝行”五个大字历经了岁月的沧桑,明清时期,蚕丝业的发展,孕育了大批商人,在清代南浔古镇上的居民大多以经营蚕丝为生。“顾丰盛丝行”也应运而生,并在短短数十年间,成为中外商人心中“优质”和“诚信”的代名词。而它的创始人“顾丰盛”也由此发家,成为近代浔商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人物。而“顾家”也成了大家熟知的“四象”之一。

  


南浔古镇“丝业会馆”,1860年,湖州商人在上海召集各丝栈主,以“联同业之情,而敦异乡之好”为宗旨,成立了丝业会馆,标志着上海湖州商人群体的崛起与初步形成。顾福昌是会馆创立时的最早参加者,又是其主要绅董。

  


步行在南西街,会见到一座桥旁的墙上立有一块标牌,上面简介了东西交界埧桥的来历:元末张士诚起兵反元,南浔为其囤粮基地;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建南浔城,修今之东西交界坝桥……东西交界埧桥、百间楼河、西北港河等就是当时护城河范围……。这座古桥见证了南浔城的修建和南浔市集的发展,是难得的古迹。

  


南浔东西交界埧桥

  


三三两两的散客沿街静静的走,慢慢地逛。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了6点,正是晚饭时间,外国朋友一家吃着农家菜喝着啤酒,夕阳的余辉洒落在古镇的南市河上,点亮了南浔古镇的傍晚,这一刻静止,你会体会到真正的流年安然,岁月静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