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莉教授:癌症姑息治疗,为了更多人笑着离开

 腰间盘突出病人 2021-01-24

融媒体记者 荆冰


“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用自己的医学技能,帮助个体实现生命末期最大限度的舒适和充分的尊严。”2016年底,从事了20多年肿瘤内科工作的她一脚踏入了姑息医学领域,走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2年多的时间,庄莉以云南省肿瘤姑息治疗以及肿瘤热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身份,为云南省姑息医学的发展趟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

庄莉教授:癌症姑息治疗,为了更多人笑着离开

庄莉 教授

姑息治疗的目标是提供最佳生存质量

从肿瘤内科到姑息医学,从一线科室到很多人眼中的“非主流”,很多人对于庄莉的“跨界”不解。其实,她在做肿瘤内科医生时,就很关注晚期患者血栓及癌痛相关并发症管理。在她看来,规范的症状管理并不亚于一个新药上市带来的生存获益。

“姑息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及减轻痛苦,提供所能达到的最佳生存质量,而不受疾病分期或其他治疗的限制。”庄莉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90岁老人,78岁时患了膀胱癌,后来又患了结肠癌和喉癌,2/3膀胱切除。家人排斥化疗,老人却非常乐观开朗,说“我相信你,我会全力配合你的治疗!”

她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为老人选择了适当的干预手段,并辅以相应的心理疏导和饮食指导。在最近一次治疗中,她为老人选择的精准放疗,让老人保住了声带。老人告诉她:我的目标是100岁。

有人说,姑息治疗本质上是以爱为核心的医疗服务。除了发自内心地关心患者,她还在细节方面下了很多小心思。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医护人员会邀请患者和家属聚在一起,普及知识,答疑解惑,举办生日派对,交流绘画书法手工技艺。对于心结很重的患者或家属,科内还配备了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疏导。轻柔的音乐,醇香的咖啡,文化墙,读书角,可以舒缓患者情绪的元素让病房充满了温情与爱。

癌痛管理 要全更要专

癌症疼痛是癌症的主要伴随症状,作为云南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今年年会上,庄莉特意安排了半天时间分享和讨论癌痛领域的进展和难点。很多外科医生开完会感慨地跟她说:没想到手术后还有那么多需要干预和管理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她发现难治性癌痛的学术推广、症状管理规范化是很多相关医务人员的短板。作为云南省卫健委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唯一专家组组长和难治性癌痛基地医院的主要负责人,庄莉牵头成立了难治性癌痛专家组,2019~2020年培训推广癌痛规范理念并培育难治性癌痛医联体医院30家,GPM签约医院50家,完成近1800余人的教育培训,并辐射贵州、广西多省区,在国内及云南省形成了较好的影响力。

对于签约医院,她要定期抽查,组织全省学习观摩优秀基地医院的经验做法。同时通过政策文件,要求省级以下三甲医院分管副院长负责。她希望明年率先将难治性癌痛MDT门诊开起来,“让那些疼痛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通过专家号,就能得到相对比较规范的治疗。”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目前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5%左右。庄莉看到了转化医学的作用。“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突飞猛进,以前不可手术的,如4期肠癌,经过转化治疗,甚至可以期待根治。”今年初在她的倡议下,云南省转化医学学会肿瘤转移分会成立。

肿瘤医院强调“专”,但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是从事肿瘤支持姑息治疗的医生积极倡导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肿瘤内科基本功、耐心爱心外,还需要有处理合并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能力。庄莉创立了“无痛、无栓、无呕”病房,并在全省推广;加强亚专科建设,成立了肿瘤血栓、肿瘤心脏病、肿瘤糖尿病等亚专科学组,引进心内科硕士博士生,除了对常见抗肿瘤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干预外,尤其关注增加心脏毒性的药物或是对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肿瘤患者进行规范的管理。

她强调,“对于走向深度老龄化的中国,支持姑息医疗不仅是医疗体系发展所需,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我们关心生命的质量,一如我们关心生命的长度。”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