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必读】徐氏家族湖广填四川一些资料

 全球徐氏一家亲 2021-01-24

全 国 徐 氏 资 源 库

(点击查看)

1.【中华徐氏世系1—120世总世系表

2.【徐氏源流】章禹失国世系表

3.【中华徐氏十大分支

4.【中华徐氏世系北祖丰公世系(66——86世)

5.【寻根问祖】中华徐氏南祖霸公世系考证详解及世系图

6.【神秘古徐国历1600余年,徐家人遍布天下!

7.【徐家人必知】徐国历代帝王全景图及历史变迁

8.【徐氏族谱残本】罕见的徐氏若木祖、偃王彩色画像!

9.【全国徐氏家谱目录

10.【全国徐氏堂号大全

11.【全国各地徐氏宗祠概况

12.【全国徐氏宗祠

13.【全国徐氏宗祠合集大观

14.【全国徐氏祖源合集大观

15.唐宋元明清,徐氏状元、榜眼、探花名录

16.【视频】中华气势恢宏第一诸侯——徐国

17.【查徐氏字辈从这里开始……

18.【徐氏之歌】这首徐家人专属的MV歌曲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好听了!

19.【徐氏寻根路线图全国徐氏迁徙地竟然是这八个地方!

20.【太全了】全国徐氏字辈、源流、家谱

1


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
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按照现有资料查询显示,有记载最早来到重庆并依旧有后裔生活在重庆的徐姓族人(待查证是否还有更早的)为中山王徐达后裔于兴龙应龙兄弟二人率十二子明洪武二年(1369年)入川落户丰都北岸安仁里三甲徐氏族人。
其族人后裔居住在丰都、石柱、酉阳、秀山、忠州、涪州、梁平、南川、峨眉、垫江、内江、岳池、达州、阆中等川渝各地。
弘治四年(1491年)祖籍江西的蜀川公徐怀德和祖妣关氏、王氏到蜀东古渝城县璧山登云里二甲居住,就是现在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徐家老院子。
蜀川公徐怀德后裔的“创业基地”分别是:
长子徐国朝在永川大安花果山村,其曾孙徐孔泰在今璧山三合二郎岗徐家老院子(其四子应恒字利益在今合川);其曾孙徐孔庆在今璧山三合邓家坝老屋基。
次子徐国赏在璧山三合山背院子:其曾孙徐孔盛在今璧山三合河湾一带。幺房徐国?之子徐仕忠在璧山三合王家岩:其子徐文辉在今璧山三合王家岩;其子徐文炳在今璧山三合大佛寺。蜀川公徐怀德后裔多居住在今重庆辖区的璧山、永川、江津等地,也有部分族人散居贵州、四川各处。
此外,更多的徐姓族人则是清代“湖广填四川”时进入重庆生息繁衍的。
例如最出名的“锅铁徐”。徐家八弟兄生于贵州省——遵义——桐梓县——雅雀窝屋基,随同祖父三代人(祖辈徐大容,父辈徐文现、徐文魁,孙辈徐金辅、徐金华、徐金洪)入川,辗转跋涉于铜梁、璧山、永川、巴县,最后在璧山县——龙门溪——谢家河——流水岩——堰塘湾屋基插占为业。
后来为了发展,搬家到了福禄镇——徐家沟——挑水桥——徐家老院子。爷爷和父亲死了以后,徐金辅之子应孝(徐道远)、徐金华之子应泰(徐光文)、应龙(徐廷文)、应然(徐鸣鸾)、应蛟(徐文现)、徐金洪之子应析(徐文贤)、应连(徐荣枝)、应忠(徐逵白)几弟兄商量,分家各自去成家立业。
但兄弟之情又有些难以割舍,于是将耳锅一口碎为八块,八弟兄各执一块,意为都曾经是同吃一锅饭的“锅徐”,以此作为凭据,证明是一家人,作为日后发达了,子孙归宗合族的依据。
此八弟兄各自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其族人多居住在重庆辖区的璧山、铜梁、北碚等地。
永川徐时杰一支由广東惠卅入属落业江津德感、一支人永川壁山、我時杰一世祖到沙埂乍口子落业。時杰一世祖去世塟於乍口子、由一世祖婆方氏領着二三代祖到李市老君崗王家塆落业。一世祖婆方氏世逝。二世祖元揚世逝、落於王家塆屋后、又由二世祖婆朱氏代着三四代祖落业万家堡、二世祖婆朱氏世逝后塟於万家堡垻子边土坟。还有部分徐姓族人是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三线建设时期迁入重庆的。

流传于达州的“锅底徐”与“锅边徐”的传说

徐19—69 通川区北外镇徐家坝徐姓一脉,始祖徐正乾、徐赞乾,于明朝末年(1644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入川,落业于今通川区北外镇徐家坝。徐正乾长子徐先品生五子居此,称“上五房”;次子徐仙元生六子,居苦竹溪二层岩,一子到家庙(古佛庙)为僧,下余五子,称“下五房”。后来徐赞乾移居达县平滩场落业,年丰人发,后代逐渐移居今景市镇及大竹县安吉乡等地,该支徐姓族人现已繁衍近15代。字辈20字:乾仙国邦模,登兮仕朝德,宏永宗大家,学培仁广兴,良秀辅龙庭。

徐19—70 大竹县新生乡徐姓一脉,始迁祖徐承益于明末清初(1644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妙阳山洗脚河入川,落业于大竹县兴隆场千丘塝。此支徐姓至今已繁衍15代。字辈30字:自得公有印,顶福天喜本,才承兴大业,世代显荣昌,定要学家祖,国民永发祥。

徐19—71 大竹县杨通乡徐姓一脉,始迁祖徐立福,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入川,后因明崇祯(1628-1644年)“姚黄之乱”迁徙贵州,后又返川。该族分支较多,称有九大房,定居大竹山后,散居山前,移居重庆市垫江县、合川市、忠县、梁平县等地。该支徐姓今已繁衍30代。字辈60字:立朝为邦定,万正尚之天,以文明灿继,世代永相连,大道宏光远,安仁广泽传,诗书昭名馥,金玉定心全,昌达三元应,荣华一本先,豪才方见有,保国起良贤。

徐19—72 大竹县天城乡徐姓一脉,前五代祖居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明洪武二年(1639年)六代祖徐应昌、徐应枝由湖广入川。徐应枝落业于梁平(今属重庆市)回龙场;徐应昌插占落业于大竹县天城乡(双河场庵子坪)。徐家坝兄弟分手时应昌、应枝以铁锅打碎各执一块,以便后 辈相逢时作见证。应昌执锅边铁一块,还有祖宗神嵌,一幅楹联;世泽渊源于东海,家声辉旭在南洲,伯益正宗。此支徐姓已传30代,主要分布在天城乡、杨通乡、神合乡、乌木乡、童家乡等地。字辈40字:师本尚万仲,应朝正得方,连第元可必,光大有益昌,文明家声远,祖宗世泽长,诗书贤才继,富贵永发祥。

徐19—73 大竹县文星乡徐姓一脉,入川先祖徐启,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携家眷徐先扬、徐玉扬、徐宝扬三子及侄徐二等人“奉旨填川”。据考,入川祖时经梁平,又同先到梁平的徐正应一起移至大竹城东门外山后李家坝(今文星镇)插耕立宅为业。徐先扬居文星乡平桥村;徐玉扬居文星乡枝子坝;徐宝扬又移居到大竹县周家镇堡万嘴;徐二仍居文星乡平桥村;徐正文居文星乡广水村华景庙山。字辈四种。(1)文星乡平桥和枝子房字辈40字:扬(玉)应金殿尚,之文管万春,世代显荣华,以道正乾坤,治国诗书重,传家礼仪兴,人伦成大德,一本志光明。(2)广水村华景庙山下房字辈20字:正文裕永远,道德世泽长,志存传家国,恩荣万代昌。(3)枝子村玉河沟房字辈20字:万文金国玉,天应起光明,世代与礼兴,富贵永与春。(4)枝子村八社房字辈40字,仅存14字:可久恒长世,朝连国步臣,文武邦宪……。

徐19—74 大竹县童家乡徐姓脉,始迁祖徐允合、徐跃龙兄弟10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腊月三十日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高坎堰移民入川。当时兄弟分别以铁锅碎片作为今后汇合见证,故有“锅底徐”、“锅边徐”之传说。徐正俸、徐正禄、徐惠忠叔侄三人,被分于竹邑东南童家场插占为业,上齐茶山坪下到横担沟面积约七千余面。为耕作方便,叔侄三人分居,始称“三大房系”。徐正俸占大嘴上,徐正禄占石房子,徐惠忠占田家山。清代时有部分族人投亲靠友移居本县各乡及迁至万源县等地居住。至今繁衍18代。字辈40字:常怀万国明,永正一家清,视德存仁惠,先型守敬诚,耕读学本业,忠孝振前声,积善原余庆,复培代显荣。

徐19—75 大竹县中和乡徐姓一脉,始迁祖徐时俸,于清顺治末年(1661年)奉旨入川。徐时俸祖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人。据传,当时九大房人入川,先祖将铁锅敲成数块,交与户主各执一块,以后相见为凭。徐时俸得锅底铁一块,带着兄弟徐时泰、徐时来及家室老幼入川。徐时泰、徐时来落业高穴乡、童家乡,徐时俸先落业于长寿县(重庆市长寿区)桃花街,后移居邻水县石道场(今石永镇)。徐时俸之子徐友兴又由邻水县移居大竹县周家镇陈耳沟(今中和乡)插占为业,东至王家槽石柱坝,南至倒石桥排石沟,西达小槽河心,北至横山子,方园二十余耕种土地,繁衍子孙。字辈28字:时友文士凤元昌,洪升景运现祯祥,忠信存仁荣祖德,守正光宗万世良。

徐19—76 大竹县八渡乡徐姓一脉,始迁祖徐为尚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湖广麻城县都都乡入蜀,随行四兄弟、长房落业于重庆山关铁山;二房落于业今重庆垫江县观音岩,三房落业于大竹县杨通乡;幺房先落业于白坝松树园,后迁居八渡乡华新村,至今已传11代。字辈20字:为世增光顶,君子永传明,荣华富贵德,福禄万代兴。

徐19—77 大竹县白羊乡赵基沟徐姓一脉,始迁祖徐天富兄弟三人,于明末清初(1644年)由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坎堰入川,一个迁居陕西,一个去了开县(今属重庆)灯草坝,赵天富落业于大竹县石塘坝(南景观)耕种为业,至今已传10代。字辈20字:天启文运通,早登科甲银,长发其祥远,世代永兴隆。

徐19—78 大竹县永胜乡徐隆一脉, 原籍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先祖系明朝(1368-1644年)中山王徐达。徐达长子徐验昭虽无生独异,智谋特出,封武阳侯,洪武帝视为股肱,但昭无心朝政,被斥贬,偕室入保宁府。三月后病故,幸得遗腹高七祖健生,仍承义军,娶余氏生七子,五子皆登黄甲。次后遗祖二十余人,英贤辈出,传至“敏、绍、永”辈,人文俱兴,宰相、尚书、巡抚、太守、县郡不乏其人。

到六世祖昭吉时,遇张献忠农民起义,阆城官民纷逃。吉祖举家老小避阆城,由滇而逃黔地,数年后,天子大诏,逃散黎民各返故乡。八代祖钺之,偕室返回西蜀,但原阆城大柏垭田地,兵乱之后,宦业凋残,人丁倾败,难以恢复,遂入赘四川大竹县竹阳邑外公刘智芳膝下。立居无定所,自择竹邑顺化乡芦家沟(今徐家湾)定居至今。次后人丁兴旺,族人遂移居大竹石桥镇、梁平县(今属重庆)等各地。本支徐姓至今已传20余代。字辈60字:绍永之斯景,能业世必昌,大德元相应,友登文定芳,英武俊朝廷,义豪显远扬,顶柱兴国志,贤良安家邦,诗书礼乐旺,富贵荣华长,后裔昭其秀,万代名传纲。

相关链接:

1.【寻根必读】原来有这么多地区的徐氏族人迁居到了四川(分支字辈信息)

2.寻亲:四川叙永八锅分家徐氏

3.清明时节,安徽、浙江、广西、四川等地徐氏宗亲都在这样祭祀先祖的……

4.中华徐氏世系:1—120世总世系表

5.【全国徐氏字辈】2020年3月最新收集徐氏字辈40条(另附1000余条徐氏字辈)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