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宗的崛起(禅学的智慧方法及影响)

 以双 2021-01-24

前言:

佛教的三学指的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也称三无漏学,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原则。戒定慧三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其中戒是入门,定是枢纽,慧是成就。

戒学是佛教徒的行动规范和守则;定学是禅定、静虑;慧学是领悟智慧。三学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三学是修行者获得解脱的必由之路。

具体来讲,戒学指的是佛教为出家和在家的信徒制定的戒规。戒主要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种类。定学指的是禅定、静虑,禅的意思是静虑,也就是清除杂念,使心灵和思维纯净。

定的意思是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即精神状态集中。慧学指的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佛教之所以守戒律,习禅定,追求解脱成佛,基本缘由就在于佛教智慧彻悟宇宙人生真相,通达社会事理,所以佛教智慧既是佛教守戒习禅的理性基础,又是守戒习禅的理性结果。

在三学中,禅定作为佛教中禅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要主题,除此之外,禅宗还有很多其他丰富的智慧和方法,我们慢慢来看。



一、禅宗的中心智慧

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它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因为不一定需要文字,所以传到中国以后,就成为中国文化式的佛教了。

南怀瑾先生在《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论述到:佛学的主旨,注重在修行求证,并不是纯粹空谈理论的思想问题,无论原始大小乘的佛学,及中国佛教各宗派的创建,都是以禅定修持为其求证,所谓涅槃、性空、真如、妙有的教理,以及达成圆满佛果的三身(三身为: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四智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眼(五眼是: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六通为: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命通、身如意通、漏尽通),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一律都从禅定入手而达到般若智慧的证验,然后完成圆满的解脱道果。

禅宗的中心虽然不是禅定,但仍然不离禅定修行的方法为基础。

禅宗的目的,虽然不是着重离尘遁世,逃避生死的小乘隐退,但仍然不离升华生死,要求心的出世自在,而作为入世救众生的行径,只是不再迷信宗教色彩更重的佛寺、佛像和佛经等,取而代之的是最通俗明白的观念。

教外别传(指佛陀如来言教以外的特别传授。禅宗不施文字,不立言句,直传佛祖心印,称为教外别传)的目的是为传授佛法心要真修实证的见地,并不以禅定或神通作为标榜。


二、禅学的四种方法


禅宗虽然主张顿悟,但仍需要苦行和锻炼,如果只是刚刚坐下,就说已然开悟,可能就显得过于容易和简单了,下面介绍下禅学的四种方法。

禅学的方法之一:公案与机锋

我们了解到禅,很多是通过禅宗的公案和机锋了解到的。公案我们已经大致知道,比如梁武帝见达摩,五祖弘忍传衣钵于惠能等禅宗一些典故和事件。机锋是以含蓄的语言,试验对方是否理解,又作禅机,是禅宗一种神秘主义的教学方法。

机用是善于掌握运用语言的原则与能灵活地运用语言。机境是语言表达的主题与境界。所谓“机语”,就是禅家机锋、机用、机境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句式,是接引、启发学人开悟和讨论、交流禅法的语句。机语是禅家独立创造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的言说方式,是不离文字又不立文字的生动表现。

赵州和尚法名从谂(读审)禅师,是唐代赵州的一个寺院高僧。一日,院主领了两个新来的僧人来拜见从谂禅师。禅师问一个僧人:曾来过此间否?(同学,以前来过我们寺院么?)僧人答:未曾(没来过)。禅师曰:吃茶去(喝茶去)。又问另一个僧人:曾来过此间否?答:来过。禅师曰:吃茶去。院主不解:不曾来过的吃茶去,来过的也吃茶去,何也?禅师对院主道:汝亦吃茶去。

莫非学禅就是喝茶?是否太过简单,不过禅宗就是这样,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禅宗是喝茶,是吃饭、是耕田等等,其实就是生活。后来喝茶也就成了学禅的一种风尚,至今不绝


赵州和尚“吃茶去”的故事

禅学的方法之二:棒喝

除此之外,禅宗还有“棒喝”这种方法,禅师接待初学禅者,对其所问,不用言语答复,或以棒打,或以口喝,以验知其根机的利钝,叫“棒喝”。

相传棒的使用,始于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喝的使用,始于临济义玄,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他们不仅骂新人,连佛祖、禅宗祖师、佛像、佛经都一起骂,被称为“呵佛骂祖”。

以后禅师多棒喝交施,这无非借此促使人觉悟。平心而论,禅宗的方法,就是教人“自得之”,教人知道每个人都具有佛性,自己也有佛性,无需向外求取,也无需用嘴讲什么大道理。

看来挨打受骂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所以以后小孩子如果因为淘气被父母打了,也不要难受,这个是我国千百年来传下来的传统,古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是让你更好的觉悟、成长呢!


当头棒喝

禅学的方法之三:游方

如果弟子不懂得,再去请教老师,问了还是不懂,有时挨了顿揍,如果还不开窍,怎么办?

这时,师父就打发他下山游方行脚,往别个丛林寺庙去学习学习,这个行脚可不是出去旅游,一衣一履,一杖一钵,碰到僧寺就进去住宿,替人家做点佛事,挣碗饭吃,找不到寺院,就向老百姓家讨点饭吃,夜间就住在别人屋檐下,行脚僧风餐露宿,经过长时间磨炼,也可能开悟。

这些方法,归于一点,就是自得,无需迷信于佛祖佛经等外物,在自己身上寻求智慧,只有自己才能超度自己,解脱生死。

游方行脚是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从古至今,许多僧人都选择这种方法增广见闻、修习禅定。2017年2月27日,上海静安寺方丈慧明大和尚携常住法师善信等组成的行脚队伍,历时三个多月,步行2600公里朝山行脚峨眉山。他们沿着国道始于上海,途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再经重庆入川,最终抵达“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完成朝山礼拜。

一路上,静安寺僧人一行跋山涉水经风历雨,参访了众多寺院,并坚定初衷弘扬禅法,一路布施、放生、讲经、说法、开示众生,让更多的菩提道种播撒,引领大众具足正知正见。在当今这种交通便捷的时代之下,选择这种传统的行脚方式历练,实属非常难得。


上海静安寺僧人行脚游方

禅学的方法之四:顿悟

禅宗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说明什么呢?成佛在瞬间,人人可成佛,关键在觉悟,方式无所谓。顿悟和渐悟是禅宗南宗和北宗的根本区别,但是即使是六祖惠能,也不会主张将两者绝对分离,“人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接受一件事的程度不同,领悟的能力也不同,因此不可能一分为二。渐悟不难理解,但是顿悟是有可能的么?

小乘佛教认为是不可以的,但是大乘佛教认为却是可以的,乘,在梵文里的本义为道路,汉语的本义为车辆,在佛教中指的是达到彼岸的方法和途径。

大乘和小乘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运输工具,而在于奋斗目标。小乘追求个人解脱,大乘主张普度众生。换言之,小乘主张独善其身,大乘主张兼济天下。小乘认为,只有释迦摩尼才是真正的佛,人不可能成佛,也不可能度别人,最多只能修成罗汉,把自己解脱出来。

大乘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只是释迦摩尼是佛中之佛。佛教关注的不是善恶美丑,而是觉悟和不觉悟,也就是悟和迷。因此,顿悟便完全可能。

看一下,这就与中国文化很类似了,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先生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志之人都应把天下放在首位,意思是,即使我们可能都很平凡,绝大部分人一生都只能平平凡凡的度过,但我们境界不能低,度量不能小,不能总是装着个人和家庭的小我,而要装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大我,这样才能称得上一个有志向的中国人。

三、禅宗的影响

禅宗的影响极大,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之中了。宋明理学和心学中,就借鉴了禅学的智慧,胡适先生在《禅学指归》中指出:从禅学过渡到宋代的理学,有两大进步:

一、以客观的格物代替了主观的“心理”。如二程(程颐、程颢,河南洛阳人,两兄弟为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今日穷一理,明日穷一理,辨明事物的是非伪真,到后来,便可能有豁然开朗的一天。这是禅学方法转变为理学的进步。

二、目标从个人转到天下人。禅宗教人做一个平常人,不过始终是个和尚,理学则不然,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后理学家无不是从诚意、正心、修身做起,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超度个人,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以个人为出发点,做到超度社会,这个目标的转变,其进步意义更伟大。宋明理学的昌明,正是禅学的改进,是对以后中国文化的有益补充。

宋明理学家们充分吸取禅宗的思想,运用到气学、理学和心学中,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与六祖惠能的学说有直接联系。道教的“知行观”等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六祖坛经》中禅学思想的影响。

从南北朝到现在,禅学逐渐由一种修行方法演变成一个完整的佛教流派,就是禅宗。禅宗从中国产生,现在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朝鲜半岛和日本受中国佛教影响最为深刻,这些地区传播的都是大乘的汉传佛教。以日本为例,禅宗的法门从宋朝开始就不断流传于日本,美国佛教的产生和发展很多都是从日本传播过去的。

美国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在年轻的时候就醉心于禅宗的学习,他认为如果一定需要上大学,他愿意去上一所禅学院。他认为对于禅学的研习和思考,是他最大的成功“智慧”。

当他从里德大学辍学返回硅谷后,经常到日本禅师乙川弘文主持的禅宗中心修习。在创办苹果之前,乔布斯一度不知道对自己的未来该如何决断,他很想去日本继续修习,但是又无法放弃创业的理想,于是向禅师求教,而禅师则对他讲出了那则著名的禅宗故事——风吹幡动。“千百年前,有僧人说:‘是风动。’又有僧人说:‘是幡动。’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乔布斯相信禅学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智慧和能量。

日本曹洞宗禅僧铃木俊隆,在二战之后的1959年来到美国的旧金山,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开始在美国传教,这是旧金山地区第一所类似的机构。记录铃木俊隆禅师坐禅时候演讲辑录的《禅者的初心》一书认为:“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必须归复自己无边的初学者的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忠于自己,同情众生,并且切实修行。鼓励信徒探索自己的新生命,通过修行去了悟自己的本心真性。

旧金山的禅宗文化,吸引了一大批禅宗爱好者,其中包括乔布斯,而《禅者的初心》正是乔布斯学禅的入门书籍。禅宗的修习对乔布斯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不管是确定产品设计,还是公司战略发展,甚至直面死亡的挑战,乔布斯一直都是在追随他的心。

乔布斯

无独有偶,美国NBA历史上最有名的主教练菲尔·杰克逊也以“禅”闻名,被称为“禅师”。作为NBA历史上最好的教练,“禅师”执教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常规赛胜率是70%多,季后赛是69%。

在他执教迈克尔·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时期,曾经打出过历史第二好的常规赛战绩,在其作为主教练执教NBA球队期间,一共带队进入过13次总决赛,在这13次总决赛之旅里面,有11次夺得了总冠军,其中,帮助迈克尔·乔丹拿到了6个总冠军,帮助科比拿到了5个总冠军,是北美职业体育史季后赛赢球最多的教练;也是获NBA总冠军最多的教练,“禅师”菲尔·杰克逊是NBA历史上胜率最高的主教练。

菲尔·杰克逊对东方文化禅学深有研究并非常推崇,有时会把禅学贯彻到训练与比赛中,阅读佛学的书籍、打坐甚至一次空灵的禅学对话等方式,都能起到教育弟子的作用,而且,往往能够收到特殊的效果。菲尔·杰克逊还用禅学调节球员在比赛中的心态,并且用禅学教诲弟子如何做人。这也是菲尔·杰克逊被称为“禅师”的原因。


“禅师”菲尔·杰克逊

乔布斯和“禅师”的免费广告,使得东方古老的禅宗文化在全世界拥有了更多的“粉丝”。

古今中外,无数的例子和故事表明,禅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文化,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更可以让我们不忘初心。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禅修,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佛理。佛教和佛学是有区别的,我们可能不会皈依佛门,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佛学和禅宗的智慧。这些已经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我们都可以从中启迪智慧、汲取能量。

参考书目:

1、《禅学指归》  胡适

2、《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南怀瑾

3、《禅宗与道教》  南怀瑾

4、《禅话》  南怀瑾

5、《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易中天

6、《六祖坛经》  团结出版社

7、《心经》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8、《魏晋南北朝史: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张鹤泉

9、《禅宗云居》  徐王婴

10、《禅宗经典故事》  敦煌研究所

11、《汉化佛教与佛寺》  白化文

作者简介:

冯彦龙,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常撰写历史、金融、科技类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