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说孝贤纯皇后:温顺娴淑的失独母亲,风流乾隆帝塑造的贤能爱妻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友情提示:本文有点长,看完需要点耐心,慎入。
如果现在随便问网友,清朝哪个皇后最出名,恐怕很多人都会说,乾隆的孝贤皇后富察氏是最有名的,或许还会热心的给你科普他们夫妻之间的真挚爱情故事,随便去搜索孝贤皇后,就会发现她还是热门题材,很多自媒体在写她。
那么多关于富察氏的文章都写的什么内容呢?随便浏览一下,多半都是富察氏和乾隆帝的爱情故事,出身豪门的她,是他念念不忘的白月光,他为她写了多少句诗来悼念,他对她娘家有多么的爱屋及乌等,其中不乏各种没有来源的谣言,现代网友为了打造封建王朝的帝后真爱也是蛮拼的。
历史上,孝贤皇后富察氏的出身到底如何?真的是除了蒙古后妃就数她最豪门么?既然二马吃尽天下草,为何遭到康熙大帝的无情辱骂呢?孝贤皇后富察氏的父亲李荣保真的是雍正帝的伴读吗?



01,二支命运不同的沙济富察氏

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1712-1748),是乾隆帝弘历的嫡妻,出身满洲镶黄旗,按照现在的眼光,她出自一个显赫的豪门世家。
富察氏是满洲大姓,一共有六十三个支派,分住在不同的地方,沙济富察氏就是其中的一支。沙济富察氏在清朝起家最早的,并不是孝贤皇后家,而是她家的长支建州右卫莽色督珠乎家族,莽色督珠乎的女儿就是陪伴清太祖弩尔哈齐(努尔哈赤)创业的衮代皇后。
如果没有太祖后宫的恩怨情仇,衮代皇后的信息不会被人为抹掉,后人要提起沙济富察氏,就会说他家出了两位皇后。沙济富察氏的始祖檀都,在明末的时候迁居到今辽宁新宾一带,建立沙济城以居,因此得名沙济富察氏。



檀都的儿子哈礼,有三个儿子,长子果臣噶哈善就是衮代皇后的祖父,也是建州右卫莽色督珠乎的父亲。次子牟泰无后。三子德云珠(德依珠)就是孝贤皇后的六世祖。檀都还有个哥哥叫纳苏莫尔根,子孙繁衍也很茂盛,组成庞大的沙济富察氏。
沙济富察氏很早就和爱新觉罗家族联姻,就是衮代嫁给弩尔哈齐的堂兄戚准,还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孝贤皇后这一支是在弩尔哈齐开始创业后,德云珠的儿子旺吉努才投靠过来,被授佐领(即牛录额真、牛录章京)。
此时衮代已经改嫁弩尔哈齐,并生育二子一女地位稳固,其中长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身为衮代皇后堂叔的旺吉努就被划分到正蓝旗。
旺吉努的儿子万济哈没有留下什么讯息,但他生了一个能干的儿子哈什屯,也就是孝贤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是前锋校出身,历任侍卫、袭管佐领、礼部参政、内大臣、议政大臣、太子太保,孝贤皇后一支的飞黄腾达就是从哈什屯开始。



02,孝贤皇后娘家不光彩的发家史

哈什屯又是怎么发家的呢?说出来倒是有些不光彩,身为正蓝旗佐领的哈什屯是靠陷害本旗旗主德格类,才被皇太极重用发家的。
众所周知,衮代皇后的两个儿子莽古尔泰、德格类都是暴毙而死,他们兄弟之间的恩怨这里就不说了,总之他们兄妹三个都死了,正蓝旗也被皇太极吞并,皇太极把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糅合混编后,分成正黄旗和镶黄旗,原来的镶黄旗则改为正蓝旗,身在正蓝旗的孝贤皇后家族就是这样变成镶黄旗的。
哈什屯在蓝旗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卖主求荣角色,他是衮代皇后的娘家堂侄子,和莽古尔泰、德格类算是表兄弟,眼看衮代皇后一系已经完蛋,沙济富察氏身为娘家人肯定要跟着倒霉,为了把自己这一支摘出来,哈什屯就陷害德格类给皇太极递刀,让他有借口清洗莽古尔泰兄弟的势力,哈什屯也摇身一变,成了皇太极的亲信备受重用。
不管是身为属下陷害旗主,还是没出五服的娘家人陷害表兄弟,说出去都不光彩,这不单单是人品问题,还有背主的问题。但哈什屯很幸运,皇太极把衮代皇后一系的信息销毁很多,大概除了管理档案的就没人知道哈什屯的卖主行为。



那他背主这事是怎么爆出来的呢?因为“毒舌”康熙帝才曝光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二十二,一废太子后,马齐(哈什屯的孙子,孝贤皇后二伯父)推荐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引起康熙帝的暴怒,就把马齐家的老底儿揭出来羞辱他,大骂他家陷害本旗贝勒才混入上三旗,居然不念皇恩擅作威势,又骂马齐幼弟李荣保(孝贤皇后之父)妄自尊大、虚张气焰,命诸王大臣拟出惩处方案。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春正月。癸酉朔。○甲午(二十二)○谕曰:马齐原系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之人。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问其族中有一人身历戎行而阵亡者乎?乃不念朕恩。擅作威势。朕为人主。岂能容此。马齐之弟李荣保。妄自尊大虚张气焰。朕屡加儆戒而怙恶不悛。亦当治罪。马齐等。著诸王大臣会集速审拟奏。(康熙实录卷236)
皇帝震怒,大臣们都吓坏了,就在当天,诸王就拟出章程:判处马齐、李荣保立斩,兄弟马武绞刑,他们四兄弟的子孙有职务者全都革职,妻子发配黑龙江,就连亲族也受牵连被革职。(注1)
暴脾气发完也骂完了,康熙帝的气也消了,念起马齐的能干来,又改了立斩的判决,交给胤禩拘禁,李荣保免死照例枷责,也交给胤禩看管,马武和其他富察家有职务的只是革职,有世袭爵位的革爵,除了马齐大哥马斯喀一系从宽释放,其他三支可以说一夜回到解放前。(注2)
康熙四十八年的辱骂事件,让蒸蒸日上的沙济富察氏暂时停止了继续上升的脚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荣保和二哥马齐一样,都是铁杆八爷党,所以才被康熙帝重罚,而没有站队的马武只是倒霉的池鱼。
让马齐兄弟被皇帝当庭辱骂的始作俑者,正是他们的祖父哈什屯,哈什屯也是在那次卖主事件中为自己家族闯出了新天地,并为大清南征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累加世职至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如果站在道义一方,哈什屯陷害本旗旗主,的确让人不齿;但站在他本人立场,总不能眼看船要沉了,还不知道跳?出卖一下良心去陷害旧主换取前程,既保护家人跳出沉船,又改变了门庭,也无可厚非吧?毕竟原始的第一桶金多半都不那么光鲜,对有些古人来说,道义其实和橡皮泥差不多。



03,二马吃尽天下草

不能因为蓝旗事件就否定哈什屯,他人生中也就那一个污点,在随后多尔衮当权时期,机敏善变的哈什屯坚定的站在皇帝一边,得罪了多尔衮,世职被降成骑都尉。
随着顺治帝的亲政,哈什屯很快得以翻身,世职晋一等男,卒于康熙二年(1663),赐谥“恪僖”,由长子米思翰袭爵。
米思翰就是孝贤皇后的祖父,历任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议政大臣,他最知名的事迹就是力挺削藩,因此,康熙帝对他印象很好,不过他死的早,康熙十三年(1674)就卒于官。他的四个儿子分别是马斯喀、马齐、马武、李荣保。
马斯喀历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兼管火器营、昭武将军;马齐历任内务府总管、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太保;马武历任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李荣保任察哈尔总管。从他们父子几人都做过内务府总管一职,可以看出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四兄弟中尤以马齐、马武最为显赫,时人称:二马吃尽天下草。
马太傅齐,富察氏,为文忠公之伯。历仕两朝,居相位者几三十余年。时明、索既败后,公同其弟太尉公武权重一时,时谚云“二马吃尽天下草”云。(啸亭杂录卷九马太傅)
兄弟中混得最差的反而是老四李荣保,康熙四十八年辱骂事件后年末,马齐就被释放去管理俄罗斯事务,随后起复,当时康熙帝还特别注明:马武、李荣保不必复职。(注3)



康熙帝虽然说马武不必起复,但其实还是很看重马武的,马武受哥子牵连夺官,没多久就起复为内务府总管,迁镶白旗蒙古都统,雍正帝更是信任倚重他,康熙驾崩后,十一月二十雍正继位,十二月初八就任命马武为领侍卫内大臣。马武生病,雍正帝担心不已,命宝亲王、庄亲王前往视疾,马武病死后,又命弘历和允禄前往祭奠,很快就赐下谥号,并为之流涕。(注4)
李荣保不知道是能力问题,还是的确被康雍两代皇帝讨厌,到死都没有再起复,他继承父亲的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也被雍正皇帝赏给二哥马齐承袭,和马齐本身的世职合并特授二等伯世袭罔替。(注4)但是,人李荣保孩子争气,闺女做了皇后,被追封一等公;儿子傅恒立了军功,他又混上“庄悫”的谥号,不比哥哥们差啥。
虽然李荣保混成白身,但满洲看重门第,他的两个哥哥备受皇帝重用,他的子女身价也跟着提高,所以,孝贤皇后能够嫁入皇室,不是因为他爹,而是沾了两位伯父的光,特别是马武,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马武去世,随后侄女就被赐婚,次年嫁给皇四子弘历,个人觉得是雍正帝对马武的爱屋及乌,才恩及其侄女。
虽然二马权倾天下,富察家的门第还称不上一流豪门世家,最少在雍末乾初时,《啸亭杂录》记载的八大家中的富察氏(昭梿误记为辉发氏),就不是马齐家,而是镶蓝旗满洲赛音讷殷富察氏阿兰泰家,阿兰泰是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儿子富宁安,也是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侯世袭,与父同祀贤良祠。
直到傅恒那一代,依靠椒房起家,孩子们自己又努力上进,多少人战死沙场,为大清开疆辟土、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各自的贡献,拎着脑袋挣出来的前程,才让富察氏进入一流世家的行列。



04,贤良淑德的宝亲王嫡福晋

孝贤皇后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十二,比她丈夫乾隆帝刚好小五个月。雍正五年(1727)指婚给乾隆为嫡福晋,年15岁,同年七月十八两人举行婚礼。
雍正五年。丁未。秋七月。乙卯朔○庚午(十六日)。上自圆明园进西直门。诣大高殿祈晴。礼毕。风日晴明。○上以本月十八日。皇四子婚礼吉期。回宫。(雍正实录卷59)
在这里又要辟个谣,网传都说孝贤皇后是乾隆帝的初恋,是他的第一个女人云云,其实并不是。
乾隆帝的第一个女人应该是另一位富察氏,后来被追封为哲悯皇贵妃,这位使女富察氏就在孝贤皇后嫁过来时就已经有孕,并在雍正六年(1728)五月二十八,为乾隆帝生下庶长子永璜。大概孝贤皇后和哲悯皇贵妃两人同姓富察氏,就被网友混为一谈了。孝贤皇后嫁过去的时候丈夫身边就有一堆格格了,扯什么初恋和第一个女人啊?
这个使女富察氏死的早,雍正十三年(1735)七月初三就亡故,乾隆帝九月初三继位,在继位当月中旬就先追封病故的使女富察格格为妃,乾隆元年(1736)十月又追封哲妃,后来又晋封皇贵妃,如果不是第一个女人的情节,单单是长子母身份,乾隆帝不会越过其他妻妾去追封一个死人,甚至在她死后46年还写诗悼念。
永璜出生后不满百日,孝贤皇后就为丈夫生下嫡长女,但这个孩子在次年(1729)十二月就夭折。长女夭折的时候孝贤皇后已经再次怀孕,并在雍正八年(1730)六月二十六生下乾隆帝的次子、嫡长子永琏。



生下长子之后的孝贤皇后很快又怀孕了,汗,在永琏还不到十一个月的时候、雍正九年(1731)五月二十四,为乾隆帝生下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
和敬公主之前的皇二女只比她大27天,仍然是使女富察氏所生,也就是说两位富察氏是前后怀孕。不过,这个皇二女只活了不到八个月。在雍正年间,乾隆帝所生子女有史可查的只有三子四女,分别是永璜、永琏、永璋(生于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母纯慧皇贵妃苏佳氏)、皇长女、皇二女、和敬公主、四格格。
这个四格格并不是和嘉公主(生于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比永琮大四个月),应该是夭折的年龄太小所以没有序齿。她大概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前后,母不详。
在雍正十二年正月,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等文开给和硕宝亲王之四女格格做红铜腊台一对、签盘一对、剪烛罐一份、大小锡盆二个、柿子壶二把、背壶一个。十月的广储司皮库月折中也有“给宝亲王之四女格格嬷嬷买奶母,照例赏”的记录,档案中还有“给和硕宝亲王之四女格格嬷嬷买奶母,毋照例”的记录,可见乾隆帝另有早夭的女儿。
孝贤皇后在婚后九年中,连续生育二女一子,在乾隆帝七个子女中占头一份,单从生育率就可以看出夫妻二人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雍正十三年(1736)八月二十三,乾隆的第三子永璋还不满三个月时,他的父亲雍正帝驾崩。九月初三,乾隆帝继位,十二月十八,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注5)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册封典礼,同时行册礼的还有高贵妃、那拉娴妃、苏纯妃、金嘉嫔,这些女人都曾经在乾隆帝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初五,以册立皇后礼成颁诏天下,26岁的富察氏正式成为大清第八位皇后。



05,猝死的失独母亲

乾隆四年(1739)十月,被内定为储君的二阿哥永琏生病,十二日,忧心嫡子的乾隆帝和皇太后一起幸宁寿宫,去探视永琏的病情。
孝贤皇后并没有亲自抚养儿女,永琏养在寿祺皇贵太妃和温惠贵太妃那里,和敬公主养在纯裕勤太妃那里,永璜则养在顺懿密太妃那里,都在宁寿宫居住。
就在乾隆帝去探视儿子当天,9岁的永琏夭折,这是乾隆帝送走的第一个儿子,还是他看重的嫡长子,伤心的乾隆帝为此辍朝五日,并公布儿子的储君之位,让丧礼按照皇太子礼执行。(注6)
28岁的孝贤皇后痛失爱(独)子,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为了自己,也为了实现十全丈夫的立嫡梦,她必须得继续生育。
皇天不负有心人,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八,35岁的孝贤皇后在长春宫生下次子、七阿哥永琮,这个年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称得上高龄产妇,对身体不可能不造成伤害。
乾隆十一年。丙寅。夏。四月。丙寅朔○癸酉(初八)。上诣皇太后宫问安。○皇七子永琮生。(乾隆实录卷264)
在永琮快一周岁的时候,乾隆十二年(1747)三月初十,孝贤皇后的女儿、17岁的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沁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36岁的孝贤皇后荣升岳母。
乾隆十二年。丁卯。三月。辛卯朔。○庚子(初十)。上以和敬公主下嫁。御保和殿筵宴。○以固伦和敬公主下嫁科尔沁辅国公色布腾巴勒珠尔。授为固伦额驸。(乾隆实录卷286) 
嫁女的喜悦还没有退散,不幸再次降临到孝贤皇后身上,才一周岁零七个月的永琮就在姐姐出嫁九个月后,死在乾隆十二年的除夕夜里(十二月二十九日),第二天就是新年的大年初一。这个孩子的夭折对孝贤皇后的打击是致命的,她已经36岁,再次生育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心中的绝望大概是封建时代所有正妻都能感同身受。(注7)连一向自恋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的乾隆帝也备受打击,觉得自己想获得祖辈们不能获得的福分——立嫡子——实在是太妄想了。



殇子的两个月后,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不管是思念儿子的缘故,还是偶感风寒的原因,总之,才37岁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在德州去世。
她亲爱的丈夫乾隆帝就在次日宣谕:皇后是在侍奉婆母膝下的路途上仙逝的,对于身为儿媳妇的来说,这样的死法是愉快的。乾隆的言下之意,是不是战士就应该死在战场上?儿媳妇也应该死在侍奉婆母的路上?想起那句“纵做鬼”也那啥的话,有点恶寒。
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乙酉朔。○乙未(十一)。驾至德州登舟。亥刻。皇后崩。上诣皇太后御舟奏闻。皇太后临视。悲恸良久。上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
○丙申(十二)。遣内监赴皇太后御舟问安。○谕曰。皇后同朕奉皇太后东巡。诸礼已毕。忽在济南。微感寒疾。将息数天。已觉渐愈。诚恐久驻劳众。重廑圣母之念。劝朕回銮。朕亦以肤疴已痊。途次亦可将息。因命车驾还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变故。言念大行皇后。乃皇考恩命作配朕躬。二十二年以来。诚敬皇考。孝奉圣母。事朕尽礼。待下极仁。此亦宫中府中所尽知者。今在舟行。值此事故。永失内佐。痛何忍言。昔古帝王尚有因巡方而殂落在外者。况皇后随朕事圣母膝下。仙逝于此。亦所愉快。一应典礼。至京举行。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乾隆实录卷311)  
三月十七日,皇后梓宫回京,二十二日,乾隆帝传谕礼部,给皇后赐谥号“孝贤”,五月二十一日,奉上册宝,随后暂安观德殿、静安庄。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孝贤皇后沙济富察氏和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一同奉安裕陵地宫。
孝贤皇后死后百日,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乾隆帝就下诏说奉皇太后懿旨,让娴贵妃那拉氏继体坤宁,等孝贤皇后二十七月后,佳儿佳妇再举行吉礼,策命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二十七月后即正位中宫。



06,皇后丧仪剃发事件之我见

关于孝贤皇后的话题,基本都被说烂了,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车轱辘话,乾隆帝有多爱她,因为爱妻之死乾隆是极度悲痛,情绪恶劣,所以在皇后丧礼中引起一连串的地震。比如严厉斥责两位皇子,惩罚贬斥甚至赐死大臣,在乾隆初年平静的朝廷掀起轩然大波,朝廷政策也从宽变严,改变了以往的仁慈作风等等。
对乾隆帝在皇后丧礼时所表现出来的疯狂,有的人觉得那是乾隆真爱孝贤皇后的原因,所以才为她疯为她狂为她不要子和臣,好像要和所有不敬皇后的人为敌一样。
有的人从乾隆前期的政治环境分析,认为那不过是乾隆帝整顿朝政的借口而已,和帝王、特别是做作自恋、妃子众多的乾隆帝讲真爱,是不是有点太亵渎真爱了?
还有的人认为,乾隆帝因为自己的八字批语——此命贵富天然,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才被迷信八字占卜的康、雍二帝眷顾。他为了显示自己是天选之子贵富天然,当然努力要让自己的八字批语成真。
“文武精微”,就把骑射练好,写了好多诗;“子息极多”,就努力生儿育女;“妻星最贤最能”,就与正妻和睦相处,屡屡夸赞正妻是贤后、孝顺,努力塑造出“最贤最能”的正妻名声。
所以在遭遇连丧嫡子,去祭祀泰山后正妻又突然死亡时性情大变,他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天拒绝眷顾他的表现,来自上天的羞辱——连丧妻、子——让他大失脸面,陷入挫败感的乾隆帝才掀起乾隆十三年的政治风暴。
乾隆帝到底是为什么从宽变严呢?
以猴格之见,还真是政治原因,他一直号称效法皇祖康熙的宽仁,继位的前十年行政都比较温和,直到从皇后丧礼中暴露出各种问题才发现,整个帝国从上到下居然那么散漫,满汉大臣目无君上、巧伪沽名、各种不作为,还有若隐若现的朋党问题,在乾隆帝眼里,这不是怠慢皇后,而是怠慢他的皇权。
自然要对此进行惩戒,结果,面对他最初的惩治,大臣们居然没有乖乖听话,不是集体沉默就是掩饰避罪、互相遮掩,要不就是对他的旨意置若罔闻,简直把他当成“幼年无知之主”看待,这让拥有着一颗“雄主”之心的乾隆帝怎么能容忍?自然来一场政治大地震,把他爹那套偷偷摸摸捡起来。



07,辟谣东巡为皇后散心论

关于孝贤皇后的死因,按官方说法是皇后在东巡回銮途中“微感寒疾”,后来病情又反复就不治而死。当然,民间传说还有皇后撞见丈夫偷情被投水死、皇后看到丈夫偷情而愤慨的投水死、皇后不慎失足落水死,总之,死因都和香艳故事有关。
但是,在没有确凿实锤之前,还是要采纳官方说法,孝贤皇后就是寒疾复发而死。皇后都端庄那么多年了,就算乾隆帝再偷情,也犯不着气死或者寻死。
说道东巡,猴格继续辟谣,网上一些文章说乾隆帝东巡是为了陪丧失爱子的孝贤皇后去散心,这就是胡扯了。
乾隆十三年东巡,是在乾隆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他老娘崇庆太后圣寿节时就确定的行程,那时候永琮还活得好好的呢!所以,乾隆东巡和陪妻子散心莫得关系,别再以讹传讹了,你传谣的不累,我辟谣的累啊!
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一月。丁亥朔。○辛亥25。皇太后圣寿节。遣官祭太庙后殿。○上诣寿康宫。行庆贺皇太后礼。王大臣于慈宁门、众官于午门、行礼。○复诣皇太后宫侍宴。 
○谕、朕尊崇先师。仰止宫墙。已降旨于来岁孟春。躬谒孔林。嗣因东省秋潦成灾。虽经赈恤。恐一时民气未复。若改俟秋间前往。未知于民情实在若何。该地方业经动帑豫备。迟至秋间。不免又多一番劳费。踊跃望幸。自属舆情。但巡幸大典。所期于闾阎实有裨益。是以特召巡抚阿里衮来京。面加咨询。或春或秋。何者为便。据该抚奏称、东省被灾州县。俱已抚绥得所。其经行道路营盘。俱经豫备。若春月前往。春麦虽不能补种。而秋田即可及时耕作。以待西成。若迟至秋间。则既误麦收。并妨秋稼。即在地秋禾。亦须早获。转于民间岁计未便等语。看此情节。则改至秋间。仍不如乘春前往为宜。但正月尚寒。著定于二月初四日。恭奉皇太后銮舆起程。(乾隆实录卷303)
乾隆帝给他娘过生日那天决定要东巡谒孔林、祀泰山,因为正月还冷,定于二月初四启程,参与东巡人员名单都是提前确定的,然后通知山东准备,可不是说一声出门就出门了。



如果有些人非执意认为的东巡就是陪皇后散心,再来看看这心是怎么散的,按官方说法,皇后在济南就开始生病,从三月初四到济南,至初八回銮,乾隆一行在济南呆了四天,正是皇后病体缠绵的时候,猴格把东巡行程简单列了一下。
2.4发京师——2.5驻跸卢村——2.6驻跸当陌村——2.7驻跸高桥——2.8驻跸雄县十里铺——2.9驻跸任邱县五里铺——2.10驻跸河间府——2.11驻跸卢家庄——2.12驻跸阜城县——2.13驻跸景州七里铺——2.15驻跸德州七里庄——2.16驻跸靳家庄——2.17驻跸孟家楼——2.18驻跸李家庄——2.19驻跸兴隆屯——2.20驻跸东阿旧县——2.21驻跸凤凰台——2.22皇后千秋节驻跸河源屯——2.23驻跸安乐村——2.24驾临曲阜。驻跸曲阜县——2.25上诣先师庙释奠○上诣诗礼堂○驾谒孔林○诣少皞陵致祭○诣元圣周公庙行礼——2.26驻跸兴隆镇——2.27驻跸南留——2.28至泰安府。诣岱岳庙。驻跸泰安府——2.29上诣岱岳庙致祭。奉皇太后銮舆登岱——2.30诣关帝庙行礼——3.2驻跸湾德——3.3驻跸开山——3.4至济南府。幸趵突泉○驻跸济南府——3.5奉皇太后阅济南青州兖州三营兵○诣帝舜庙行礼——3.6阅济南府城。幸历下亭——3.7幸趵突泉○御书岱庙——3.8奉皇太后回銮○驻跸高家庄——3.9驻跸王家庄——3.10驻跸桃源站——3.11至德州登舟。亥刻。皇后崩
实录上没有一句提到皇后病情的事,只见乾隆娘俩今天去趵突泉,明天去阅兵拜舜帝,后天游济南城幸历下亭,大后天再去一趟趵突泉,还给岱庙写匾额,玩得别提多欢脱,这是陪皇后散心?是他娘俩散心吧!他们母子游玩时,可想到正在和病魔做斗争的孝贤皇后?
不但没见他们母子对皇后有只言片语的关怀,还给才死儿子不久的皇后添堵,在济南会见七岁神童,还把神童默诵的诗文送到后宫遍览,根本不考虑失独子的妻子看到别人家聪慧的儿子会不会扎心,这是陪皇后散心吗?没看到有顾及妻子的地方啊!
乾隆戊辰,纯皇帝东巡,济南张宦家有童子,年七岁,能默诵《五经》及上御制《乐善堂集》中诗。上大喜,钦赐举人,命后宫遍览之。(啸亭杂录卷九神童)
更何况就在当年正月十五,天象预示对皇后不利,此等大事没有人敢瞒着皇帝吧!然而,没看出乾隆帝有什么为妻子转移灾祸的应对,只是在妻子死后才在诗里:哎!原来真对皇后不利啊!
是年正月望夕。土星掩月。如月蚀状。占者以为孝贤升遐之兆云。(永宪录卷四)
乾隆帝对妻子真爱与否的问题,只能见仁见智了,写诗悼念也有,虚伪做作也存在,看读者自己想看什么结果了。



08,猴格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网络上出现一些关于孝贤皇后的新资料,据说新资料都来自一位自称傅恒第十六代孙名字叫富察玄海的民间学者,新资料包括了李荣保是雍正帝的伴读,孝贤皇后幼年师从庶吉士福敏,雍正帝去李荣保家见过九岁的孝贤皇后、并夸她字写的好、回家鞭策自己娃等等,如今被有些自媒体写手引用的是漫天飞舞。
李荣保是雍正帝伴读吗?猴格在前面已经说了,雍正帝重用马齐、马武,从他继位开始就重用,还把李荣保被革去的世职让马齐承袭(注4)。如果照玄海先生所言,雍正很佩服伴读李荣保,视他为知交好友,怎么如此对待他?就算他清高不愿意做官,也该把世职还给他啊?怎么不见雍正帝对李荣保有一点伴读情义?
能查的史料都查了,没有看到任何地方有记载李荣保是雍正帝伴读的事,更没有雍正帝去探视李荣保见过孝贤皇后的记载,一个现代人写出来的史料和官方实录相比,我选择相信实录。



对孝贤皇后师从庶吉士福敏的说法,猴格依旧保留意见,福敏传记只说他教过乾隆帝,如果福敏真的教过孝贤皇后,那就是教授了皇帝、皇后夫妇俩,这多大的荣耀啊!要是猴格得吹破天际,就算猴格儿子也得“谦虚”的吹嘘:今上与皇后都跟着我家老大人读过书云云······
时世宗在籓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读······赠福敏太师,诏言:“冲龄就傅时,启迪之力多也。(清史稿·福敏传)
自六龄就学。受书于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课必兼治。进业日勤。动契夙悟。(乾隆实录卷1)
为何福敏传记只字不提?也没见孝贤皇后娘家有人提过?其他私人笔记也没有提过?直到二十一世纪了才被玄海先生讲出来?
再说孝贤皇后书法好的问题,据猴格所知,孝贤皇后她娘家,好像对汉文都不大精通哎!从“不甚识字”的马齐到一着急就飙满语的傅恒,再到“不及读中秘书”的福康安,可以揣测他们的汉文功底并不好,身为家族精英的男人都如此,身为女孩儿的孝贤皇后享受的资源会超过男子吗?她有练习欧风柳骨书法的学习环境吗
最后聊聊这位玄海先生,猴格查了好久,没找到太多信息,只查到凤凰网在2012年3月21日的一篇文章,上面写到文章来源是北京晚报,作者是金鉴。本篇文章作者说,傅恒第十六代孙玄海先生已经于2012年1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5岁。



网上关于孝贤皇后的新资料,引用者都说是来自这位玄海先生,这位玄海先生已于2012年去世,享年65岁,倒推的话大概生于1947年,据说他是傅恒的第十六代孙,还有说是十八代孙,而大学士傅恒的生卒年公认的是1722-1770。逝者已矣,猴格也不多说了,以免对亡者不敬。
满洲氏族,罕有指腹定婚者,皆年及冠笄,男女家始相聘问。(啸亭杂录卷九满洲嫁娶礼仪)
虽然只是业余历史爱好者,猴格还是很诚恳的说一点:希望写文章的朋友,在引用资料时学会分辨,不是第一手史料的要谨慎引用,我们写历史的不求科普大众,最少你别以讹传讹啊!要知道,孤证不举!疑证不用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世系表系猴格自制,参考资料文后有列,有求知欲的读者菌请往下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这厮虽然总是处于拖延症晚期,但写出来的东西尽量不会让读者菌失望!如果发现有失误之处,非常欢迎留言纠错。

参考资料:
注1:是日。和硕康亲王椿泰等遵上□日审鞫马齐等覆奏。马齐等系正蓝旗贝勒德格类属下。陷害本旗贝勒。投入上三旗。其族中并无一人行间效死者。今马齐图谋专擅、欲立允禩为皇太子。且马齐于御前拂袖而出。殊为可恶。不可留于斯世者也。李荣保、妄自尊大、虚张气焰、亦甚可恶。俱应立斩。马武与马齐李荣保系亲兄弟、亦应立绞。马齐、马武、李荣保、及马齐之兄马思喀等之子孙有职者革职。概行枷责。其妻子并发黑龙江。马齐之族护军参领庄图等、有职者革职。其护军、披甲、及闲散人、俱鞭一百。(康熙实录卷236)
注2:奏入。谕曰:马齐原不谙事。此数年中起自微贱。历升至大学士。其处心设虑、无耻无情、但务贪得。朕知之已久、早欲斥之。乃潜窥朕意而蓄是心、殊为可恶。理应立斩。以为众戒。朕因任用年久、不忍即诛。著即交允禩、严行拘禁。李荣保、著免死、照例枷责。亦听允禩差使。马武、著革职。其族中职官及在部院人员、俱革退。世袭之职、亦著除去、不准承袭。又谕曰、马思喀在日、曾有效力之处。著将伊子佐领三等侍卫衲尔泰、从宽释放。(康熙实录卷236)
注3: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丁酉朔。○壬子。○谕大学士温达曰、从前鄂罗斯事务、俱交原任大学士马齐管理。今鄂罗斯来京贸易、著将马齐释放、管理鄂罗斯事务。(康熙实录卷240)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冬。十月。辛亥朔○谕大学士等。内务府事件。积滞甚多。所关甚要。著原任大学士马齐。署理总管事。○丙辰○谕领侍卫内大臣等。马齐等所管佐领。乃朕镶黄旗旧有佐领。前曾拨给皇八子贝勒允禩。今彻回。仍著马齐等管辖。其族人一并随入本旗。马齐原系大学士。朕另有谕上□日。马武。李荣保。傅尔敦。不必复职。其余族人庄图法生等三十七人。俱著复还原职。(康熙实录卷251)
注4:康熙五十年辛卯冬。十月丙辰朔○庚午○以原任乾清门一等侍卫副都统马武为内务府总管。(康熙实录卷248)
康熙六十年。辛丑。冬。十月。戊午朔○丁卯。以镶白旗满洲副都统马武、光禄寺卿品级李英贵、内务府员外郎伊都立、俱署内务府总管事。(康熙实录卷295)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二月。壬子朔。○己未○以镶白旗蒙古都统马武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仍兼理内务府总管事务。○癸亥○以大学士马齐袭伊祖哈世屯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职(一等男)。○壬申○吏部题。大学士马齐、奉旨特给一等阿达哈哈番(一等轻车都尉)。并前所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云骑尉)、授为二等伯。准其世袭。从之。(雍正实录卷2)
雍正四年。丙午。十二月。戊午朔。○丙寅。上命皇四子弘历庄亲王允禄视马武疾。谕曰。马武抱病危笃。闻之深为凄恻。马武事我皇考五十余年。朝夕侍奉。不离左右。恪恭谨慎。事事能仰体圣心。每当盛暑严寒。随从勤劳。并无几微倦怠之色。朕幼龄时。伊抱扶服事。备极小心。其情事宛然如昨。伊为人虽未读书。而侍从皇考数十年如一日。其功甚大。朕追念皇考。凡系昔年侍从之人、皆加恩眷。况马武乃年齿最高。效力最久。圣眷最渥之人。是以朕闻其病势沉重。悲伤垂涕。不能自已。屡次降旨、欲亲身前往看视。诸大臣合辞劝阻。至再至三。不得遂朕之愿。朕尚望其痊可。倘伊病果不起。著照伯爵、赐与恤典。赏银一千两。并给与世袭阿达哈哈番。以示朕优眷老臣之至意。
○己巳。上命皇四子弘历怡亲王允祥、庄亲王允禄、及左翼四旗部院大臣、一等侍卫、往奠故内大臣马武茶酒。(雍正实录卷51)
雍正五年。丁未。三月。戊子朔。○己酉○予故领侍卫内大臣马武祭葬。谥勤恪。(雍正实录卷54)
雍正四年岁在丙午。冬十二月戊午朔。辛未。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卒。上召内大臣大学士等垂涕谕曰。马武事我皇考五十余年。恪恭谨慎。事事能体皇考之心。朕幼时。伊抱扶服侍。备极小心。以臣子之情揆之。较宣力封疆赞襄朝宁者为更大。且胸怀坦白。性情和平。至于操守。不过交际之间不能一无所取。而枉法贪婪作威作福如阿灵阿、拉锡之所行。则伊所绝无。朕闻其病势沉重。欲亲身往看。而诸大臣合词劝阻。庄亲王同四阿哥即今上代朕看视。倘病果不能起。照伯爵赐与恤典。赏银一千两。给与世袭阿达哈哈番秩。及卒。上命怡亲王允祥、诚亲王世子弘晟、内大臣一等公马尔赛、都统佛伦、太监刘进忠、陈福往奠祭。左翼四旗都统大臣及管旗大人俱随行。(永宪录卷四)



注5:雍正十三年。乙卯。十二月。丙寅朔。○癸未(十八)。上诣皇太后宫问安。○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谕礼部、钦奉皇太后懿旨。伦常攸重。肇始坤元。风化由基。恒资内辅。礼昭王制。聿隆褕翟之仪。诗首关睢。爰启肃雝之治。典至钜也。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宫廷视膳。笃敬顺以承欢。壸掖传徽。昭俭勤而宣教。动符礼度。化洽贤慈。宜正位于中宫。用光襄夫宸极。应立为皇后。以崇内治。以裕嘉祥。钦此。朕祇遵慈命。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详察具奏。(乾隆实录卷9)
注6:乾隆元年十一月皇上尊封圣祖仁皇帝妃四位曰皇祖寿祺皇贵太妃皇祖温惠贵太妃皇祖顺懿密太妃皇祖纯裕勤太妃亲诣宁寿宫行尊封礼以世宗宪皇帝服制不奏乐停止庆贺(皇朝通典卷五十二)
乾隆三年。戊午。冬。十月。庚辰朔。○辛卯(十二)。上奉皇太后、幸宁寿宫。视皇次子永琏疾。是日。永琏薨。辍朝五日。 
○谕和硕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军机大臣曰。二阿哥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朕御极以后。不即显行册立皇太子之礼者。盖恐幼年志气未定。恃贵骄矜。或左右謟媚逢迎。至于失德。甚且有窥伺动摇之者。是以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遵照皇考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面谕。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扁之后。是永琏虽未行册立之礼。朕已命为皇太子矣。今于本月十二日。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朕心深为悲悼。朕为天下主。岂肯因幼殇而伤怀抱。但永琏系朕嫡子。已定建储之计。与众子不同。一切典礼。著照皇太子仪注行。元年密藏扁内之谕旨。著取出。将此晓谕天下臣民知之。(乾隆实录卷78)
注7: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丁巳朔。○乙酉(二十九)○皇七子永琮薨。  
○谕王大臣等、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复念朕即位以来。敬天勤民。心殷继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殇。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岂心有所不愿。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乃朕立意私庆。必欲以嫡子承统。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此朕悲悼之余。寻思所及。一并谕王大臣等知之。(乾隆实录卷3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