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周芯闻|百亿级项目落地;宁德时代固态电池专利;比亚迪融资300亿港元;碳酸锂报价跳涨至8万;12月车企销量排行;又一新势力重组

 起点锂电大数据 2021-04-15


01

动力电池

1、宁德时代公布两项固态电池专利

1月19日,宁德时代公开了两项固态电池专利:一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

其中第一条公开号为CN112242556A。专利摘要显示,该申请提供了一种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锂前体、中心原子配体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反应初混液;将硼酸酯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改性溶液;将反应初混液与改性溶液混合,干燥,得到初始产物;对初始产物研磨、冷压、热处理得到固态电解质。在该申请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中,制得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也利于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表现。

第二条公开号为CN112242555A。该申请提供了一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申请所提供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包括硫化物电解质材料及掺杂于硫化物电解质材料中的硼元素,且电解质片表面任意位置的硼元素质量浓度B0与距离该位置100μm处的硼元素质量浓度B100的相对偏差(B0‑B100)/B0不超过20%。该申请中,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引入的硼元素可有效降低阴离子对锂离子的束缚作用,提升锂离子的传输能力;硼元素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均匀分布,固态电解质的掺杂均匀度和电导率均得到提高,固态电解质片表面的粗糙度得到显著改善,从而利于锂离子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片和锂金属阳极界面的扩散过程,降低界面阻抗,并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从两条专利信息可以看出,都是关于固态电解质(片)的制备专利。

2、蜂巢能源与华友钴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月18日,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的优势在锂电新能源电池循环回收、减少碳排放方面展开合作,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3、中航锂电百亿级项目签约落地

1月18日上午,总投资达百亿级的中航锂电江苏四期项目(25GWh)在常州签约。据悉,本次签约的四期项目计划于2023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这标志着中航锂电2021年量产、在建及新建产能突破100GWh。

4、特斯拉新式电池生产线首亮相!续航里程可增16%

特斯拉日前首次展示了其4680新型电池和名为Roadrunner的电池生产线,并称这一产线将用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和柏林的超级工厂。

据了解,新的“4680”电池能量密度提高5倍,续航里程提高16%,动力提高6倍,同时由于解决了连续生产问题,特斯拉电池生产线的速度提高了7倍。

5、宁德时代在云南的合资公司发生爆炸,德方纳米:子公司安全事故不会对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1月20日晚间,德方纳米发布公告称,1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公司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铁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室外尾气吸收塔发生爆炸,目前救援已经结束。德方纳米表示,事故造成12人受伤,伤者均已送到医院救治。经初步分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最近气温过低,设备故障导致尾气塔压力过高,阀门失效所致。曲靖麟铁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营产品为磷酸铁锂,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正常。本次事故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而宁德时代表示,宁德时代只参股,并未参与生产运营。

6、亿纬动力荆门圆柱电池产品线扩建投产 年产能提升至5GWh

1月19日,亿纬锂能(300014)全资子公司亿纬动力举行了荆门圆柱电池产品线扩建投产仪式。

据悉,该扩建项目于2020年8月18日开工,仅耗时5个月,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和检测设备,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操作,稳定高效。投产后公司年产能规模从2.5GWh提升至5GWh,年产数量可达4.3亿颗,将有效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并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

公开资料显示,亿纬动力2012年落户荆门,已拥有先进生产基地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规划总产能37GWh,预计到2022年,销售额可突破100亿。

目前,亿纬动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船舶、储能、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等市场领域。

02

锂电材料


1、厦门钨业预计2020年净利同比增135% 电池材料利润约2.78亿

1月20日,厦门钨业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13亿元,同比增长135.29%。

其中,2020年公司电池材料业务(含锂电正极材料、储氢合金业务)累计营收约82.19亿元,同比增长约14.62%,实现利润总额约2.78亿元,同比增长约123.21%。

2020年12月29日,厦门钨业分拆厦钨新能至科创板上市成功过会,厦钨新能IPO拟募资15亿元,用于年产4万吨锂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2、中伟股份230亿元加码三元前驱体

2021年1月20日晚,中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钦州市政府签署北部湾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合同书,项目总投资约230亿元,占地面积约3500亩,分期开发。主要经营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等前驱体开发以及金属镍钴及电池材料综合循环利用。其中一期项目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5万吨前驱体和7万吨金属镍钴及其综合循环回收设施,建设期4年。

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极大提升中伟股份三元前驱体产能。届时,中伟股份新能源电池材料供应能力和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巩固。

3、赣锋锂业锂盐年设计产能:氢氧化锂8.1万吨 碳酸锂4.05万吨

近日,赣锋锂业在与投资者交流互动时表示,目前公司氢氧化锂设计产能达到8.1万吨/年,碳酸锂设计产能为4.05万吨/年。

在供应方面,赣锋锂业表示,目前公司锂产品供应紧张,特别是1、2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产品供不应求。公司预计今年锂盐产品都将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

在锂原料储备方面,公司目前持股的锂矿资源主要包括澳大利亚的 MountMarion、Pilgangoora以及爱尔兰的Avalonia;卤水资源主要为阿根廷的Mariana、Cauchari-Olaroz;墨西哥的Sonora锂黏土矿。公司已储备了半年的锂辉石库存,近两年的原料储备充足。

4、三菱化学:2023年全球电解液产能提升到9万吨

据外媒报道,三菱化学将把电动汽车电池所用液体的全球产能提高约50%。此举旨在更好地与中国企业进行竞争,在全球绿色出行倡议下快速扩大的市场中争夺市场份额。

这家日本制造商将投入数十亿日元,以提高锂电池电解液的产量。这些资金将用于升级美国、英国和中国工厂内的设备。到2023年时,三菱化学将把其全球产能提升到9万吨。

5、多氟多:固态电池商业化程度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近日,多氟多(002407)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包括多氟多在内的主流电池企业对于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多种电池形态均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但很多企业仍然将研发重心放在了液态电解液的三元电池上,这表明固态电池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以目前的研发进度到大规模量产仍需较长时间,商业化程度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6、碳酸锂报价跳涨至8万

一家贸易商在1月19日对电池级碳酸锂报出了8万元/吨的高价,这在市场上放出了新的信号。

自从去年底价格筑底反弹后,碳酸锂涨势不断加快。最近5天,碳酸锂均价上涨3.68%,10天上涨9.93%,20天上涨24.00%,30天上涨34.49%,60天上涨54.23%。目前电池级碳酸锂报价普遍集中在6.2万-6.7万元/吨。

碳酸锂整体依然处于货紧价扬的状态。从供应来看,受到南方地区限电的影响,部分厂家的产量有所下滑,碳酸锂市场供应水平紧张,部分厂家降负荷生产等使得整体工业级碳酸锂的供应有所下滑。

而需求方面,随着春节前材料厂家备货周期来到、终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加明显的带动下,动力电池的装机量明显好转,增加了对碳酸锂的需求。整体来看,预计碳酸锂价格水平继续上涨,上涨空间在0.1万-1万元/吨之间。

03

电动汽车


1、12月车企销量TOP10:上汽通用登顶,上汽乘用车意外登榜

数据显示,得益于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的超预期回暖,以及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走高,国内乘用车市场继续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从具体数据上看, 12月乘用车批发销量231.4万辆,同比2019年12月增长6.8%,环比2020年11月增长2.3%。2020年全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累计批发销量为1976.3万辆,同比下降6.3%,减少了133万辆。从头部车企去年年底的具体表现就能大概看出各家车企销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已经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车企明显放缓了市场节奏,而距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的车企则在持续加大市场促销力度。表现在具体排名上,2020年12月的车企销量前十排行榜中,车企的先后排名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上汽通用一跃成为了月度销量冠军企业,上汽乘用车也十分难得的跻身了前十榜单,反而是此前一直表现不错的长安汽车出人意料的跌出了榜单。不过自主车企的一进一退,倒是继续维持了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合资各占5席的平衡局面。

2、爱驰汽车将寻求20亿美元融资 滴滴为潜在投资方之一

市场消息:中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爱驰汽车将寻求20亿美元融资,滴滴为潜在投资方之一。

3、大众CEO否认推一千公里续航电动车计划:不能让造车陷恶性循环

1月20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在2020大众中国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大众目前没有推出1000公里续航电动车的计划。同时他认为,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续航的电动车需要搭载更重的电池,为此要搭配极高成本的、更轻的车身,这样整车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稍早,有专业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动力电池的技术产业化的大方向是固态电池,这是业界较为认可的,其他的技术路径大多都是改善方案。”“在固态电池成熟之前,产业端很难出现其他具有迭代意义的电池技术路线。”根据业界估计,全固态电池真正的产业化至少还需5至10年的沉淀。

4、比亚迪融资300亿港元

1月21日,比亚迪官方发布公告,宣布配售1.33亿股新H股,每股的价格为225港元,募资总额近300亿港元。配售所得款项将用作本集团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带息债务、研发投入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5、长江汽车宣告破产重组

2021年1月14日,杭州市余杭区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本院根据北京紫荆聚龙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申请裁定对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进行重整。

资料显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杭州长江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电车生产厂家之一。2013年,五龙电动车出资51亿元对其重组,并将其更名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其后,长江汽车更是成功获得了发改委审批,成为了继“北汽新能源”后第二个新能源车企。

当时长江汽车被看好的一大因素就在于李嘉诚的加盟。但是从2011年至2017年,长江汽车连续六年亏损,白白花了51亿巨资。随着补贴退坡与市场需求下降,长江汽车就开始传出资金紧张的消息,并长期深陷欠薪风波。

6、华晨新日联手孚能科技,进击微型电动车市场

日前,孚能科技华晨新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实现战略共赢。

根据协议,双方将力争在2021-2023年实现动力电池采购总电量超过5GWh的目标。同时,双方将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动两轮车电池。

昨日看点:又一家!负极材料龙头企业IPO获受理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




研究报告:锂电两轮车报告 | 数码锂电池报告 | 汽车动力电池报告 | 储能锂电池报告 | 报告定制
起点会议: 第6届中国锂电新能源千人大会暨中国智能电动出行生态大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