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谷亭,邑人为画圣王石谷所筑,是一种过去,也是容纳过去的当下。每当我在此会友,饮酒,品茶,回来后亭子便会糢糊起来,变成了悬崖上的茅亭、苍茫中的水榭、荒原里的独屋……我画画便为了记录这一切,画之不足,以诗补之,诗之不足,以文记之。 避世还是干预,古典还是当代,皆非我所虑。所虑者,下一场与谁共饮? 虞山抱琴客识于勉庐 2020719 石谷亭写意 文 | 虞山抱琴客 乙未夏日闲居山水一组 一 这日子,淡如溪石 又像摘掉头巾的陶潜 发出秃头的光泽 南山有很多棱棱的石块 像一把腌制千年的日子 正和我互相磨损 我是流泉,是汤汁,是母亲的羊水 我自夸我的新鲜是永远的 像一群迁移出山涧的白鹭 树木和白云都是暂时的 它们只用阴影和我交谈 二 与你同行,不说话 你的牙齿噙着溪水 一说话就会倾泻 一些野花会零落 一些槐国会灭亡 一片苇叶会沉浮 你是一辆古老的水车 有时会牙牙学语 但你就是不松口 你是石头做的,顽固精致 用一个个繁琐的链接来体现温柔 沉默吧!我的爱人 海拔高了,话语就会伤人 三 林子老了,呼吸咸咸的 石头开始咩咩地叫着 牧放石头很久了 白天开始生锈 暮色腻腻地,沾了一山 我们坐下,调戏真理 月色如霜,古琴像一头卧虎 溪流尽头,一只黑洞洞的大耳朵 正倾听着我们喘息 四 山路爬起来,寻找一个罐子 虞山轻于盐粒 泉水像菜刀一样到处切着 白云和白石 映月池是一只铁锅 我用樗树生炉子 煮玄学和诗歌 我喜欢没有力量地 煮沸失败,我已尝不出滋味 它们有时是甜的 像剑门上的茶叶 2015-6-13 乙未夏日偕汪老汉家陆美娟女史石谷亭听雨 一 心事如亭 该歇歇脚了 三百年来 我们在这里喝茶 与王石谷对谈 并嘲笑世界 雨是一种解释 但终究无用 山林一切故我 我们就是盘石上的 几个雨水坑 为损耗这个世界而活着 我们是这无用之雨的杰作 并总是向下 成为灾难 二 雨在亭子周围嗡嗡叫着 没法躲藏 我想起白云在挤下乳汁 喂养一群刍狗 我想起月亮在不断融化 使嫦娥掉泪 我想起空心潭在变浊 需要静止和倾诉 我想起城市粗暴无能 无法哭泣 多年之后鱼鳖会爬上岸来 化为人类 三 听松是一种无奈 雨点在亭子上爆炸 充满了对水泥的愤怒 我们佝偻着,听栗树林在窃笑 栗花像毛毛虫般爬满山涧 洪流滚滚,发自内心的悔恨 亭边,松树不敢发声 它们像小朋友站成一排 等待训话 雨就是家长、老师、领导…… 四 这些石头一动不动 像被谁扔在那儿 任流水踩来踩去 浑圆的样子 像地球的雏形 里边应该有个沉睡的火山 我们坐下,表面冰凉 体温无法改变它的表情 在心里 它们是会流动的 只要雨水足够多 2015-6-17 乙未夏日山中独坐 一 山生出云来 还是云吐出山来 我坐在溪边 品茗和沉默 此刻不需思考 只需等待 一辈子的云在山里 进进出出,毫无理由 它们滋润我的皮肤 弄湿我的衣服 然后,化成溪水 流向杯中 二 这些石头便是我的兄弟 他们无言,执着 坚守着一种至深的情谊 好兄弟,从不背叛和敷衍 我愿意成为这样一块石头 不需要雕刻和涂抹文字 ——意义和功用 只会使人堕落 一块纯天然的石头 一个纯本色的兄弟 都是天赐的奇迹 现在,已很难遇到 从破龙涧到石屋涧 从石谷亭到言子墓 要成为一块真正的石头 是一种奢望 三 大雨后,林子碧玉一片 大雨使石头想往起人间 使鱼想往起山顶 使栗树,枫杨不停地告诫 傻傻,别傻,傻傻…… 我坐下来,感到王石谷已湿漉漉的 他的大黑牛,在石碑上吃草 我坐下来才理解某些树木 但还不能理解整座虞山 他们都在下雨时反复诉说 而现在却突然缄默 他们都蹲下来,观察我 用露珠的放大镜 四 路是山的回肠 体现着一些弯曲的心思 山,有时藏得很深 我们总是在最幽深的地方止步 只有石阶还在向里延伸 路外风景更美丽,使我怀疑 路也是一种偷懒的方式 它是山的逻辑部分 总是引向幽暗和错误 我只有往回走,才能明确方向 而身后,路奔向山头,消失在云里 2015-7-22 乙未大伏与汉家姚月青衣夜茗石谷亭得姚月赠《蹑空草》戏赋 一 大清无聊,时间是罐装的 石谷亭像一把菜刀,破山而已 明月怀愁,栗树怀春 天空养满了织女的肥虫虫 见与不见,全在于你是否拄了三百年的好拐杖 人老也开花,但不结果 现在最想做的是 把自己压扁,嵌进几个篆字: 百花开日松千尺,众鸟鸣时鹤一声 看不见人 天堂不小心漏了一下 那副对联翻了翻白眼 二 路站起来时像钉子 撒一把钉子,然后用脚跟一一按下 虞山就更加牢固了 天空像一只泛黄的陶罐 撒着盐、胡椒和味精 听松泉尝鲜,枫杨树诉苦 我们像一条白毛巾容易感染 而城市,则像块破抹布 擦着万家灯火 从高处往下走,微雨 身后有具骨头架子,哗啦啦地松塌 草丛里,到处漂着柳如是泪眼 三 这座水亭便是玄祖母 我们穿过她就会诞生一次 使玄祖母怀孕的月亮 正玩着白蛇 我们沉默,一如玄祖母 九曲桥掌握着九曲的情节 没有结尾 枫笺没有文字 溪水不会记录 一万个帝国正在哺乳 一口叫映月池的大锅 正煮着避孕的苦药 四 夜色脆弱,栗里无奈 喜欢喝茶的是一群山蚁 庐山变虞山,一畚箕茶叶而已 石桌椅在吟唱: 结庐在人境,悠然见南山 栗树装聋作哑 像陶渊明的重孙子 东晋变酸,挤出卤汁,下面 新亭在下棋,失败者 必须在水中站一辈子 五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吴文英《禹庙》 孤雁无常,梦窗常常琉璃醉 黄帝的金简没有解酒法 一根枯枝敲着酒瓮 大禹正被反复酿制 嫦娥是一枚嵌入酒糟的落叶 水亭梦酣,石阶潮红 枯树才是我们的老酒友 年轮当中,尚有刘伶盘踞 他在醉意里拼命摇晃 直到落英缤纷,砸在我们头上 砸一次就像一次恋爱 2015-7-27 乙未夏末山中写意 一 一室,闲然于石上 我刚好路过,在一首清词里 开绮户,摘红豆,仗剑 处决一些副词 残碑论道,荒草称王 一些幸存的词句化为一亭 危石无云,无水 四野沉酣,五谷萧然 一亭枯瘦成词律 妄图用平仄解决人生 二 山径夷犹,树木哄人 二里外就是夏天 卧石龙眠 朋友比白云更遥远 岩石一生的职责是滴水 并从内心滴血 山岭蓬松,呼吸大于存在 细细算来,一辈子就走了一条路 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 三 乞食闲亭,花朵不如馄饨 乞饮山泉,人手不如杯子 乞者转向我,是我的祖父 我的心在他的胸膛里跳动 他的衣服上,祖母缝补的口袋 又大又蠢,里边可以掏出 大别山、天目山、沂蒙山…… 祖父告诉我,白云就是他的未来 他向我伸手,一辈子就这一回 他向我伸手,我的心在他手掌里跳动 我起身鞠躬,已头皤如雪 蓦然沉吟,已苍如废殿: 请坐!请用残碑充饥,并替代亲人 这一回是永远,是永远 注:于亭中见一乞丐神似去世的祖父而作 四 某日下午,又一条命将被告知 五行据地,罗盘占天 一辈子的光明,比不上一瞽 我手头有马路,书本,工具 而泉水流入血液,告诉我 游戏于市,不如骑驴诸野 十万座华城换不来白云一朵 我摊开手掌,掌纹如长江,如黄河 一国的命运,系于一言 2015-7-30 乙未夏末石谷亭杂记 一 吴烟几点,我在其中放牧龙虎 绣花针称王,郡县穿过尾孔,缝补伤口 二十四史无奈,高城溜进暮霭 一种叫君子的虫子,蠕动着,爬过一个个针脚 二 折径而上,亭子并不前进或后退 它站在虚空,建设着貌似的终点 我们沉默如石碑 石碑也沉默如我们 城市依靠喧嚣活着 溪水倚靠唠叨活着 而我们则在亭子里 等待一种寂静 坐下,喝杯茶 用月色喂养一个个 先贤的脚印 让它们继续生长和前进 直到,有个影子 在沉睡中醒来 捶击地上的方砖 使之产生血肉,和灵魂 2015-8-5 三 晨昏半壁,江山如此 亭子踞坐着 用阴影思考 杯中,泉水沸然,虞山鲜嫩 钱柳,黄王在一齐呐喊 四野虚薄、空洞 像藏着一个六朝 三千里江南,经不住一恨 四 平生一大耻,老于楮墨,死于木石 虞山,一大坟而已 点窜江山,终会遗恨残碑 也不见人荷锸,死便埋 向死而生,此山匪石 啼鸦声里,虞山做出虎的摸样 但不踏草,不近活物,还害怕人类 2015-8-7 石谷亭秋兴 一 亭子不会吃草 偶尔会吃肉 还会生孩子 一个又一个 我们每天做一次 他的孩子 叫他爷爷的爷爷 而他横竖不说话 只管做出奶奶的模样 二 石头扭曲于虚空 却在亭下变甜 我们咂么着 老去 和石头比甜的方式 是变成山峰 并且要拥有 白云 从半山轩到听松泉 有人走过 背着口大铁锅 他已熬了几百年 三 亭子是空寂的 害怕表达 吸满黑碑的黑 呼出白墙的白 它永远在等我 用鲁班的方式 黑夜没有骨头 亭子没有肉体 它四肢僵直 害怕冷却的树叶 害怕在月色上 题上孤峭的名字 四 我走上去 它就会下来 行到路穷处 等云朵穿过身体 它在顽石间散步 踏碎虫声 摘下几张树叶 当作告示 妇、孺、工、商、兵 停住,坐下,伸出手来 这时山峰 便会站上掌心 2015-8-2 ![]() 石谷亭冬日即兴 大雪朦胧,闲亭相邀 我的每一步都踩到了石头的心里 很久以来,我的脚印轻似浮尘 化为帝国的多馀部分 现在天下一统,脚印却在随时消失 石谷亭也已须发皆白 含着空核桃般的枯寂 石谷子,在用他的延伸部分去充满一切 他的头发在渐渐变黑 关节在渐渐舒展 浑身发出了青草的味道 2016-3-12 石谷亭 它就在那里 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 不再移动分毫 仿佛不曾新过或旧过 它自然而然地存在在 这片山腰的树石间 容纳和拒绝浑然一体 雨雪和花月一视同仁 它用尖顶指向苍天 用六柱立足大地 使城市变得幽远 使沉默比表达更有力量 每晚,当我路过 仿佛都能听到 它墙上石碑的呼吸 和柱上对联的呼喊 每晚,我仿佛都能感到 某些缝隙在坼裂增大 而它始终踞守着 不再有其它想法 仿佛已忘记了 建造者的使命和意义 它的名字叫石谷亭 可王石谷从未来过 20190912 ![]() 石谷亭写意之二(近体诗) 其一 寂寂西风送晚香,参差桂栗弄柔光。 一溪如线穿林过,织得千峰锦绣章。 其二 风拂层岩暮色开,清枫爽桂月边栽。 可怜石谷亭前景,都似王翚画出来。 其三 曲径深林步步幽,古人过尽我来游。 连峰似枕眠难得,明月如盘托故愁。 其四 置酒危亭醉欲还,凉风吹晃月中山。 吟虫识得家前路,远近和鸣到梦关。 其五 林亭滋大气,风露正微茫。 栗荫浓茶色,泉声冽酒香。 缘岩廊影湿,过岭堞痕凉。 枯坐何能尔?扪碑诵古章。 其六 曳尾东南自在观,坐知海若泛轻寒。 雨从画圣亭边过,山自吴王梦里看。 桂事不堪承露霭,枫期渐欲染衣冠。 正疑水漫无归处,一脉龙溪度石栏。 其七 绿树阴浓侵碧穹,茗传香缕意融融。 亭闲不觉连城迫,径曲长疑异域通。 坐待言公今古地,悬论蒙叟是非中。 繁华已尽莺雏老,啼出空山处处同。 其八 待月高亭月正遲,論交石谷永眠時。 看山漸有騎牛愿,把酒更餘投瓮痴。 嚴子弦空唯撫碣,張顛書罢愧臨池。 吾生料是前朝客,醉后猶生挽日悲。 其九 观泉无意复观心,泉响心情两不禁。 游女妆成林下蕊,退翁闲作石边禽。 风和想象长安事,日朗寻思曲水吟。 笑语玄言聊共乐,环山松竹自阴阴。 其十 客去波平月一輪,映山湖畔欲迷津。 藕耕無路能回蔡,獨釣何人可避秦! 舉世揮戈生彼黍,頻年沃血棄斯民。 倚欄時有拍欄意,擲筆塵霾失鳳麟。 ![]() “系于一言”的白云 ——我读周向东《石谷亭组诗》 姜丰 与向东兄相交很久,亲近而谈诗论文的时候不可谓不多,然而更多感慨倒如他所赠一联所述,“高会平生江海愿,倾谈此际鬼神盟。”仅仅是“高会”“此际”就一切发生,如同多少一起喝下的老酒化为融融酒意周流身体,亦如《石谷亭组诗》里说,“朋友比白云更遥远”,或者“大禹正被反复酿制/嫦娥是一枚嵌入酒糟的落叶……他在醉意里拼命摇晃/直到落英缤纷,砸在我们头上/砸一次就像一次恋爱”,酒气氤氲,酒里有吞吐的山水和烟云,有圣哲之气开花结果般的诞生,套一句俗语,“一切皆在酒中”。这两联是无意识的理解与沟通的古典诗语的印证,语言诚属多余。然后笔者发而为声,倒是真如后结构主义所严格定义的“能指”那样,从音乐之声般的音调中切入对他诗文的新解。 这“音乐之声”大致也是向东兄从古典诗学与大量的阅读、思考、创作中寻寻觅觅而得的和谐之声。拙意认为他的诗歌创作实绩里是有一种和谐的音调贯穿其中的,尤记他反复强调过古典诗词之美当中的“金石之气”“无论是否破格与怎样命意,都要字字句句掷地作金石声”等语,和谐的基调中看出从古典感情、气韵、意境、学养、诗学(向东兄诗宗虞山诗派,又尽量别出机杼)……等等而来的张力。 这组《咏石谷亭》是向东兄近年的代表作,嘱为之评析,读之除上述诸见之外,更集中体味到他在古典诗词的表现能力与现代、后现代诗学精神的汇通上颇得感通之道,无论近体诗还是新诗都不仅仅是学问的积淀、技巧的熟稔,而是服从于表意的精准与抒情的音调,读之使人颊齿留香、感悟良多。文化人常有文为画所掩、诗为文所掩……等等说法,又抑或为学派、诗派、大师、宗师所掩,向东兄的诗不在乎于鲜明可辨识性的确立,而在乎于其一心孤往的艺术情怀与思考深度,尽管常常为“虞山诗派”标签及他的几位画家、诗人老师的风格所掩,然而深深凝注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的诗中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即如《咏石谷亭》而言,由新诗《乙未夏日闲居山水一组》始,十首《石谷亭写意之二》加一首新诗《石谷亭》终,有意的古体诗、新诗诗体的配合,体量庞大、表达灵活,真有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命意,如最后一首《石谷亭》如同一个本体论感知的框架将所有诗语统摄于一个关于石谷亭的深度意象式的洞见(向东兄在新诗上甚喜澳大利亚后现代诗人哈特,美国深度意象派诗人罗伯特.柏莱,葡萄牙神秘主义诗人佩索阿,感觉精神上与中国古典诗词有借鉴通融之处),整组诗以多样化的句法、修辞、音调切入对石谷亭的具象到种种表象化、表现化的指涉,气韵连贯,若荣格所说的人类无意识中首尾相噬的长蛇般,封存了古典又现代,甚至后现代的今人的本体经验引导中的感怀。 《石谷亭》中的聆听与发声是在一个幽古的语境中展开的,一开始,“它就在那里/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不再移动分毫”,就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语调,仿佛一切天成、合乎天籁,世界的诗意及其未来的通达感是不言而喻的,“新过或旧过”“容纳和拒绝”等二元性都属于“尖顶”“六柱”召唤而来的与存在融为一体的沉默,属于“使沉默比表达更有力量”(组诗中亦有“我们沉默,一如玄祖母”之句宜参看)的力量,这正是古典的力量,仅仅名词性或归于名词性的叙说里就包蕴了诗词语言里最大的纯粹之诗的构成秘密,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到“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然后才有诗人主体性的切入,“每晚,当我路过/仿佛都能听到/它墙上石碑的呼吸/和柱上对联的呼喊”,这是古典文本之声,有抱负的承担了文化负重的文化人的深呼吸,隐约可闻。然后是绝对身体性的融会,“每晚,我仿佛都能感到/某些缝隙在坼裂增大/而它始终踞守着/不再有其它想法”,聆听与声音并不互相妨碍,耳朵与音韵相会之处就是空中的身体感,是归于文化人格中心的身体感,我们何以能言说不可言说之物呢?对不可言说之物的言说是不是既是徒劳的诱惑又是伟大的徒劳呢?“而它始终踞守着/不再有其它想法/仿佛已忘记了/建造者的使命和意义/它的名字叫石谷亭”,声音与想法的隐遁、消解、无名,有名亦是无名,因为“可王石谷从未来过”,使石谷亭在具象到隐遁到文化附加意义的虚化中,获得完全的新颖性,又由于他注重诗歌折射的现实伦理经验(向东兄文备众体且兼擅书画,王石谷是他喜爱的清代名画家),《石谷亭》于是如同普罗提诺所说的“太一”流溢之物,一遍遍在这首诗中重获新生。 可以说,《石谷亭》是“高高山顶立”的抵达和传递本体经验之作,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道:“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向东兄心心念念似乎是在努力写出他心中的独一无二的石谷亭,千万遍的由人到来然而还新鲜无匹的深植于本体经验的石谷亭,从无名中永恒发生又发声的石谷亭,“一”座石谷亭。然则我们还要看到“深深海底行”的诗行字里行间传递的昂扬的诗思与意境,看到他的诗作的丰富性与难度。可以说,向东兄的诗是庞大驳杂而又自成系统的,他早年习古诗,未得真趣,又习新诗,从迷恋佩索阿、弗罗斯特、史蒂文斯、庞德、布鲁斯基、希尼、博尔赫斯、哈特,还有美国的罗伯特.伯莱、墨温等“深度意象派”诸诗人,再到后来重新研习古诗,尤其对“虞山诗派”情有独钟,新诗的容器涵纳不下的诗歌抱负,他重入了古典诗词创作后,愈发斑驳陆离、手段频出。记得向东兄曾对笔者说他写新诗,“扭断语法的脖子”(组诗中有“处决一些副词”宜参看),而他重新回归古诗,则又不断从语言的本体经验处出发,返回离言绝相的个体学养、抒情音调的养成等。看起来回归平淡,但是诗人始终是不但对世界没有失去言说的欲望与能力,而且是多向度打开言说世界的可能的。从《石谷亭组诗》开首就申明了,“这日子,淡如溪石/又像摘掉头巾的陶潜/发出秃头的光泽”,平淡是难以以炫目的诗化语言共时性呈现的,向东兄这“淡如溪石”的开始带着隐约的自嘲之意,仿佛说着一种表里不一又合于自然之理的悖逆的诗语,有点“超现实”的开端了《石谷亭组诗》,同时不断抵达看视外在世界的幽明之见,“树木和白云都是暂时的/它们只用阴影和我交谈”,这首组诗《乙未夏日闲居山水一组》与石谷亭关系不大,向东兄更像是在用一种导入的纡徐语调切入对石谷亭精神气息的把握,这里有“你的牙齿噙着溪水/一说话就会倾泻”的友伴,有从“水车”到“石头”到“繁琐的链接”体现的温柔,观念化的部分是有机融入的,如宋诗的议论入诗,而这议论又是现代,甚至有超越现代的后现代精神的,“沉默吧!我的爱人/海拔高了,话语就会伤人”,使人想到德里达对在场形而上学的一步步解构,甚至取消文本中心的“沉默”。 全诗的表义高贵而自持,尽管有着维特根斯坦式语言游戏的轻松,“我们坐下,调戏真理/月色如霜,古琴像一头卧虎”,甚至带着微妙难言美感的性意味,“溪流尽头,一只黑洞洞的大耳/正倾听着我们喘息”,这种聆听感带来的时间感是有复沓意味的,容易使我们想起东方式的循环觉知的时间观,“山路爬起来,寻找一个罐子/虞山轻于盐粒”(组诗中亦有“大清无聊,时间是罐装的”之句宜参看),根本的语义上到了“映月池是一只铁锅/我用樗树生炉子/煮玄学和诗歌”已然结束,诗人主体的融入成为一个达道、体道的无名隐士,与“煮沸失败”,与味觉的“剑门上的茶叶”在一起。 接下来的几首我们还会读到一些诗咏虞山的句子,虞山同时是轻与重的精神之物,从“清如盐粒”到“我坐下来才理解某些树木/但还不能理解整座虞山”,轻到重的变化,真是如斯之重。虞山同时是记忆与遗忘的守护神,从 “路站起来时像钉子/撒一把钉子,然后用脚跟一一按下/虞山就更加牢固了” ,到“庐山变虞山,一畚箕茶叶而已/石桌椅在吟唱:结庐在人境,悠然见南山”。虞山同时是古典的精神又是无用的荒坟, 从“亭子踞坐着/用阴影思考/杯中,泉水沸然,虞山鲜嫩/钱柳,黄王在一齐呐喊”到 “平生一大耻,老于楮墨,死于木石/虞山,一大坟而已”。虞山同时是随性、随意、随性、随处之物,又是有着莫名的高深与智慧的象征,从“ 点窜江山,终会遗恨残碑/也不见人荷锸,死便埋/向死而生,此山匪石/我坐下来才理解某些树木/但还不能理解整座虞山” 到“啼鸦声里,虞山做出虎的摸样/但不踏草,不近活物,还害怕人类”(向东兄特别说过这里是把虞山比作传说中的仁兽驺虞)。这些虞山意象在常熟籍诗人那里是不常见的,可称新颖,因为它们表达了深植古典的现代、当代情韵及其张力,而且这些二元性、多元性的张力是在诗语的流动中自然呈现并镜照主体的,由此使这些诗句获得深邃、澄明的“深度意象”的回旋感,总结这些之时,笔者倒又想起向东兄在接下来的《乙未夏日偕汪老汉家陆美娟女史石谷亭听雨》中的句子,“雨是一种解释/但终究无用/山林一切故我//我们就是磐石上的/几个雨水坑/为损耗这个世界而活着”,有一种搁置解释学的现象学精神在里面,同时展现了看待世界的豁达与悲观,豁达在于下文的“我们是这无用之雨的杰作”,悲观在于这“无用”,这“成为灾难”。这种搁置是有痛切经验的,譬如,“雨点在亭子上爆炸/充满了对水泥的愤怒”等,由此这种“拒绝阐释”的古典精神获得了新颖的现时代气息。 事实上,《石谷亭组诗》的豁达与悲观的张力亦是贯穿组诗的,最典型是《乙未夏日偕汪老汉家陆美娟女史石谷亭听雨》中的: 二 雨在亭子周围嗡嗡叫着 没法躲藏 我想起白云在挤下乳汁 喂养一群刍狗 我想起月亮在不断融化 使嫦娥掉泪 我想起空心潭在变浊 需要静止和倾诉 我想起城市粗暴无能 无法哭泣 多年之后鱼鳖会爬上岸来 化为人类 全诗给人一种智者掌中阅世的通达与悲悯,竟有着老子“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观感,排比句铺排的是对自然之道毁弃的悲伤、对诗人失去言说能力的悲伤,对于可以看见的“空心潭在变浊”“城市粗暴无能”,要多么悠长的时间才能疗治?一种泛灵论的情愫涌动于中,最后两句倏然跨越了亿万年的时间,似乎对于人类作为高等动物的进化旅程点出一种科幻的进路。 话说回来,中国古典传统里有太悠长的“水文化”特质,当“雨就是家长、老师、领导……”向东兄这组诗中很多歌咏流水的诗句折射了他的反思,如“我们坐下,表面冰凉/体温无法改变它的表情//在心里/它们是会流动的/只要雨水足够多”,变他者规训为自我规训,如精神分析所言,将大他者的欲望颠倒为小他者的幻象扮演,世界浑融一片,无分彼此,诗的批判性由此失去了指归。不过由这类句子可以看出向东兄诗中包蕴的如书法藏锋般的批判性,而这类文化批判只能点到为止,没有必要深入,仅仅是带着如中国古典诗文强调世界静观中一切天成的描述意味,就使诗歌获得表达、表现的力量。人们往往在诗,尤其是新诗中寄托了批判性的力量,而诗的本质并非直接相关批判性,而是相关存在本身,无论是“表象与本质的同一”(曾与向东兄探讨过这个议题)还是“去中心化”的后现代精神的叙说,皆有意无意指向存在的实体的精神,尽管这可能是一个幻象。在一个通达了文化精神及其源流、去路的诗人心目中,这些皆可洒然处之,“一辈子的云在山里/进进出出,毫无理由//它们滋润我的皮肤/弄湿我的衣服//然后,化成溪水/流向杯中”。他眼中的云,似乎是水的智慧化身,自成生命又随物赋形、创造万有。 组诗秉有的典雅、通达、明净感当中,很多句子可以使人体味到意识流、超现实、表现、意象的词语锤炼、语言狂欢……等等现代、后现代的精神诉求,兹不细举,尤其是不在他的新诗中细举。总体概观是向东兄抒写出的酒徒、隐士、精神洁癖者等的诗性意味最值得留意。而“请用残碑充饥,并替代亲人”“一辈子的光明比不上一瞽”,以及在亭子里,“等待一种寂静”,王石谷与石谷亭皆如“影子”诞生的幽灵性等,揭示了这是与死亡有关的、艰难于命名的亭子,然而诗人有足够的耐心抒写,还原它、激活它、一定意义上完成它,“大雪朦胧,闲亭相邀/我的每一步都踩到了石头的心里……石谷子,在用他的延伸部分去充满一切/他的头发在渐渐变黑/关节在渐渐舒展浑身发出了青草的味道”,这是一个德勒兹“延异”意义上的增补,由此从幽灵性中获得一种新生的力量,而石谷亭也变得有血有肉、王石谷是一个活泼青春的可对话的古人了。而若在组诗中的近体诗看,各种新时代情愫的交汇、混响依然是存在的,但那更多也仅意味着一种姿态、倾向、感发可能,不多发挥,笔者更欣赏的是他近体诗中显现古典与现代精神结合的语言智慧,如“吟虫识得家前路,远近和鸣到梦关”的老马识途般的安然自持,如“曳尾东南自在观,坐知海若泛轻寒”的隐士安隐自况,如“绿树阴浓侵碧穹,茗传香缕意融融”的物我相忘又得其滋味,如“繁华已尽莺雏老,啼出空山处处同”的喜见春意相续的禅趣,都是使人百读不厌的。 对于诗人来说,语言同时是最轻又是最重的,世界的秘密仿佛就承载在话语吹动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当中,向东兄的这组诗在语言的边缘感、技术胶合性、命题命意对社会的干预性等方面,或可让我们有更大的期待,但如他所说,“游戏于市,不如骑驴诸野/十万座华城换不来白云一朵/我摊开手掌,掌纹如长江,如黄河/一国的命运,系于一言”,如他亲近的“深度意象派”诗观看来,“白云”是向东兄最轻又最重的语言的重量,可以是虞山诗派的灵心、世运、学问,可以是古典诗词的一切,亦可以是当代精神视野中重新看视的一切。 配图:虞山抱琴客 / 编辑:湖北青蛙 ![]() 虞山抱琴客,真名周向东,68年生,又号隅山主人,斋名勉庐。书画师从虞山王震铎先生;诗词师从沽上王蛰堪先生;兼擅新诗,评论等。 ![]() 说明:本平台打赏即稿酬。一周后回款即付。投稿信息关注公众号后获取。 向度新刊上架 ![]() 长按识别二维码订阅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