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国确诊超2000例,我是那个没有回家的中国人

 Epoch故事小馆 2021-01-25

 
草莓在韩国留学、工作,最近新婚不久,丈夫是韩国人。
 
1月底,国内疫情爆发时,草莓一边通知在中国的家人做好防护,一边开始在韩国家中囤积粮食、口罩、消毒液,并且开始推掉一些家庭聚会类的活动。丈夫还感到不太理解:有这么严重吗?


草莓是辽宁人,家乡的疫情本身不算特别严重,二月底时数据已经渐趋平稳。家人的生活正在缓慢恢复正常,但现在轮到他们来担心草莓了——韩国的疫情大规模爆发,每天的确诊人数飙升,大部分企业仍然在正常工作,人员的流动也没有被切断。
 
家人问草莓,要不要趁早回来?
 
这可能是所有滞留在韩国的中国人面临的两难问题。一边是中国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似乎远远没到成为“避风港”的时候。另一方面韩国面积小密度大,防疫举措和中国也不相同,病毒究竟会有什么样的走向、疫情究竟会如何发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李玥家人也问过她要不要回家。她家在吉林延边,是朝鲜族人的聚集地,本身也和韩国往来密切。延边已经拉响了警铃,旅客(绝大多数来自韩国)一下飞机就会被安排坐上专门的接驳车,希望能借此阻断接机、公交等接触。
 
和草莓一样,李玥也是较早就开始准备采买口罩和消杀用品。国内疫情刚刚爆发时,她还试着从韩国买口罩寄回家中,但她记得当时网购口罩很多都会被砍单——“全球的货都被当时的中国抢光了”。没想到一个月后的韩国出现聚集性的爆发,也因此,韩国全境都仍处于一个口罩紧缺的状态。


现在口罩已经限购,而且可以网上登记,所以网络热传的“首尔千米长队买口罩”的状况并非常态,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韩国口罩的吃紧程度。
 
除了限购口罩,一系列举措也应运而生:公车、地铁上都配备了免洗洗手液和口罩,大型的公共设施如影院等逐渐被关,小区每天消毒,快递和外卖也开始使用“无接触配送”。草莓的丈夫是普通的上班族,公司一般都允许他们错峰出行,以避开通勤时的巨大人流。
 
现在这位丈夫好像终于理解了疫情初期草莓的紧张,好在无论理解与否,他一直非常配合草莓的防疫工作,每天回家的时候都乖乖地洗手消毒。现在在公司,每天早中晚需要三次上报体温。
 
他们在家时也会交流各自国家的疫情和防疫措施做得如何。因为彼此的信源、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不同,似乎总有一些差异存在。
 
李玥也深深感觉到这一点。她身边的中国留学生普遍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恐慌,有些留学生甚至非常快地做出了休学或回家的决定。大家对于过去一个月间家乡的种种境况都有所触动,这样的焦虑似乎也可以理解。

 
但韩国的年轻人在越来越注重防护之余,情绪倒是淡定得多。小方在韩国的一家三甲医院当口腔科医生,是非常高危的科室,极易接触到病人的飞沫。她所在的区域已经出现六名确诊,自己工作的医院也确诊了一例,她自己前两天还出现了发烧症状——即使如此,似乎也没有引起身边同事的重视,大家一如往常地劝慰她:可能是过度劳累引起的,不必想得太多。
 
后来她很快退烧痊愈,证明是虚惊一场,但也足见同事的心大。她提到,今天科室本来还有一场大型聚会活动,直到早上才被宣布取消。
 
这种“心大”可能也是其来有自。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确诊患者都是当地“新天地会”教派的信徒,属于典型的聚集性发病。在网上也不难看到相关的信息——这个教派举行活动时,信徒似沙丁鱼一般挨挤在极小的空间,因而形成了爆炸式的爆发。


在爆发之后,韩国的应对反应其实也算得上迅速,确诊患者的行动轨迹及疫情相关信息会每天被推送到每个居民的手机上,新闻媒体也有诸多报道。这一点也是许多韩国本地人相对淡定的原因——“他们会觉得,只要避开这些病患和发病轨迹,就还挺安全的。
 
但小方很难说服自己也和身边的韩国同事维持在同一频道上,她还有其他的担忧:新天地教会的信徒人数众多,许多人对于自己的信徒身份三缄其口,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这样的信徒遍布韩国的各个角落,又因为无症状传播的可能,小方为了这种可能性隐隐感到被揪住心脏。
 
她还需要面对的,是韩国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自从新冠在韩国爆发,网络上对于中国人的不友好言论不绝于耳(“可以想象吧?”“当然”)。韩国民众会为了“毒源”究竟是新天地的信徒还是中国人而争论不休。民间的这些争论对于事实可能并无助益,但只是煽动了更多人的仇恨和歧视情绪。
 
小方和李玥都是中国朝鲜族人。这种身份也在一些时刻给她们带来了非常复杂的情绪。因为语言文化上的接近,韩国有非常多的朝鲜族人。但又因为许多固有的偏见和排外情绪,在韩国,“朝鲜族”几乎成为一个“没礼貌、教育程度低”的代名词。
 
在被确诊的患者中,朝鲜族人似乎需要承受许多额外的压力和恶意。李玥提到,在一家医院,有一名朝鲜族护工被确诊感染。这本来是值得同情和尊敬的事,但在网络上,有人则在揣测:“她就是那个毒源吧?
 
“这和国内刚爆发疫情时候,各地人对于武汉人态度类似吧?”李玥说。事实上,疫情导致的,从来都不只是传染、生病、治愈、死亡这样的结果。疫情也会催生流言、假话、彼此间的攻击和排挤。
 
李玥眼看着两边都有各式各样充满情绪的不实传闻横行。一边是自己的家乡,一边是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哪一种都让她感到气愤。她的朋友圈有不少辟谣信息,某种程度上,她自觉成了朋友圈的“文化桥梁”。
 
她朋友圈里最近一条是关于“大量韩国人涌入中国”的消息。这个消息在国内的各家营销号上赚足了眼球和情绪,但其实并非事实。“其实航班上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威海青岛一带本身韩企很多,即算是韩国人,基本上也是因为要正常复工才去中国。在身边的大部分韩国人眼里,中国都是比韩国疫情严重得多的疫区,不存在要去中国躲避病毒的说法。


其实国内的许多家权威媒体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辟谣,但远没有营销号信息传播得快。那些充分利用了人类情绪弱点的信息总是可以第一时间攻陷人的认知,让人失去明辨和思考的能力。这也让李玥觉得非常无奈。其实疫情当前,大家应该有一些命运共同体的关怀,现在反而看到各种各样的仇恨和自大,我觉得这样真的不好”。
 
李玥最终也没有回国,韩国对于疫情信息的相对公开透明让她更感到安心。但她很想念自己的家人,中韩两地的相继爆发让她原本回国的计划一拖再拖,可能要再等好久才能和家人团聚。草莓也因为种种顾虑,取消了回国办回门宴的计划。
 
她原本还有个去武汉旅行的计划,“可能要很久以后才能成行了吧,但还是希望可以成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