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亿人在生活大转折的那天,是什么样的

 Epoch故事小馆 2021-01-25

在隔离前,你在最后一天的正常日子里,干了一些什么事?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隔离之后,“正常”的感受好像在记忆中逐渐变得稀薄了。
 
现在,口罩、闭门不出、冷冷清清的街巷、人与人之间互相防备的距离、洗手、消毒水的味道、无休无止的疫情新闻,才是生活的常态。
 
我们长守家中,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变数,时间和空间感逐渐变得模糊。四十多天前的我们,哪能想到我们会经历这一切?
 
有这样一部短片,它记录的正是正常日子和隔离日子转折时期的生活。

Epoch故事小馆 X Remix教育 X 快手联合出品

影片为Epoch故事小馆和Remix教育联合快手,在2019年底组织的百校万人快手体验周活动契机下发起的影片联合共创项目。项目号召大家,拿起身边的手机、相机在2019年农历除夕的当天,记录自己的2010年代最后一天的故事。活动征集了两百多位来自国内外各地的参与者在除夕当天拍摄的素材,经过后期团队的筛选剪辑,最终形成了这部5分27秒的短片。

 
它的画面并不惊人,只是日常,但看起来却让人百感交集,因为那种日常,竟然恍若隔世。
 
这部片子的素材,全部诞生于农历2019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是从上百人记录的影像中截取出来的片段。
 
除夕那天,也正是正常生活与突如其来的隔离中转折的一天,甚至可以说,这一天,是处于14亿人两种生活接缝处的一天。




 一 

 
这一天,除湖北之外,全国很多地方的人们,还都在为一年一度最大的节日而准备着。
 
在云南曲靖,头等大事是杀猪。
 
云南农村有杀猪的年俗,尽管生活比以前丰足得多,吃肉也不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但杀猪仍然是每年过年的重头戏。
         
        
杀猪的仪式感之一,在于人多。
 
杀猪是一套完整的流程,几百斤的大肥猪,需要七八个人从猪栏里抓出来,分工把头脚按住,才能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男人杀猪,女人烧水。杀完的猪又需要老手浇开水褪毛。厨房磨刀霍霍,热气腾腾,帮忙的邻居不会少,万事俱备,就等着分出猪杂煮年菜。
 
小孩子最期待杀猪的时刻,未必是馋肉,而是大人们忙活杀猪的当口,孩子们可以看新奇。
 
在中国很多地方的农村,杀完年猪,才开始过年。
 
除夕夜,团圆也是永远的主题。
 
在陕西西安,年夜饭如常进行。这是一户大家庭,人人都有一道拿手菜,轮流去到厨房当主厨。
 
最后,道道美肴,把圆桌挤个里三层外三层。
 
电视里在放春晚,年轻人淘气,准备了“年夜饭颁奖典礼”,学着春晚主持人抑扬顿挫的腔调,为刚刚落肚的菜品评奖。
 
一道鸡翅获奖,“主持人”拉着“颁奖嘉宾”上“台”,台下笑成一团。 
       
     
城市里有城市里的年味,农村里也有农村的年味。
 
在重庆巫山,一对老夫妻围着土灶烧柴做饭,为年夜饭做准备,并围绕着柴火展开了短暂的争论。
 
泼辣的老太太含着嗔,一巴掌“啪”地打在老伴儿背上。 
       
       
现代化的镜头记录了这日常又生动的一幕,两位老人亦有所察觉。老老少少一家人全都一起大笑了起来。
 
又或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牧民在清晨更换新一年的黑姆日,烧香、向长生天洒奶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又或是在云南普洱,骑着摩托车的小城青年浪荡不羁,回到家中后听说要帮忙贴对联,车都不下,笑闹着骑车逃开。 
       
     
这本来或许可以是一个一如既往的、热闹又温馨的新年夜。
 
人只有在经历了特殊时期后,才发现平凡可贵。只有在被隔离后,才知道自由可贵。只有在正常生活被打乱后,才知道跟朋友一起吃顿饭都那么可贵。




 二 

 
在片子中,如果去问那些拍摄者,接下来有14亿人要被隔离或自我隔离,你相信吗?
 
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谁能想到情况竟然能那么快的急转直下,就如同新冠疫情对人体伤害最可怕的“炎症风暴”:前一天甚至前几个小时人还好好的,突然就不行了。
 
但在片子中,隐隐要来的风暴,已经可以看到征兆。
 
在山东济宁,一位奶奶经过漫长的治疗,在除夕终于得以出院。孙子长时间照料陪床,已经让体力和心力有点不支了。
 
走过本该冷清的科室,他跟医生打招呼:“春节值班不?”,医生回他:“春节晚上的夜班,马上要上战场了,建发热那个(病房)”。 
       
     
四川广安的女孩,走在街道上,没有戴口罩。她想要去买口罩,已经买不到了。街上没什么行人,她说,这个春节,过得有些萧索。 
       
     
也有人在刷新网络信息。数字节节攀升,几乎逼近四位数。
 
福建远离武汉,但年轻女孩仍然面露忧惧。
     
       
一个人在北京的女孩,在除夕夜终于登上了回家的高铁,整个车厢除她之外空无一人。 
       
     
在登上车之前,她拖着行李离开住处,脸上罩着三层口罩,呼吸几乎受阻。她对着镜头说“我不想死”。


在当时,三层口罩和“我不想死”,或许还是一些人眼中的反应过度,即使是这个女孩自己可能也没预料到,“我不想死”几乎成为了之后四十多天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
 
人们小心翼翼彼此防备,也是因为“我不想死”。
 
在当时,准备“上战场”的医生可能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不到两周,两座新的临时医院在武汉拔地而起,大批医务工作者走上了“战场”。
 
在当时,尚且敢于不戴口罩上街买口罩的女孩可能也没想到,接下来,口罩成了全世界买断货的稀缺品,不戴口罩出门,被批评和训诫都是轻的。
 
在当时,一个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即使我们对此已有感知,但生活最后走向了什么方向,仍然是所有人都没法把控的。
 
黑天鹅和明天,谁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三 

《一〇年代的最后一天》是一部没有导演和演员的纪录片。每一个拍摄者都是普通人,他们在他们天南海北的家乡打开了镜头,记录下了这个特殊又普通的日子,和我们经历过的任何一天没有两样。
 
他们镜头下的每个人、每一种神态看起来也都很普通。事实上,普通和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态,才是99.99%的生活本身。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也是各种日常和琐碎。
 
即使身处巨大的历史洪流之中,每一个个体在每一个日子里所能感知到的,也都是一些琐碎的日常。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即使在看起来比较特殊的除夕,也是如此。
 
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经历过特殊时期,回望这些日常和琐碎,很多美好记忆往回涌的时候,也会更能理解日常生活的本质。
 
当我们把这些日常的瞬间用影像记录下来,其实就是留存了一块时代的拼图。散落的拼图最终会拼出时代的全貌。
 
这种全貌,一定是用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写就的。
 
看完这部短片,回到文前那个问题,在隔离前,你在最后一天的正常日子里,做了一些什么,还有印象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