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有人在贴吧等贾君鹏回家吃饭

 Epoch故事小馆 2021-01-25


互联网的记忆好像总是更迭得特别快,意图假装年轻的老网虫们必须步步为营,否则很容易暴露年纪。
 
比如,真正的年轻人,可能根本不会知道,“贾君鹏”这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到底掀起过怎样的一波巨浪。而经历过“贾君鹏”时期的网友,可能也想不到这个帖子,仍然稀稀拉拉地有人在跟帖:

这是这个帖子的第1361129楼,像这个帖子的大多数跟帖一样,只是简单的符号、表情,或“顶顶”等等无意义的上古网络语言。而这些无意义拼凑在一起,制造了国内互联网世界最早的爆梗。

 

贾君鹏,
十一年过去了,你还没回家吃饭吗?
 
事情发生在2009年7月16日。那天,在百度贴吧的魔兽世界吧中,出现了一篇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内容仅“RT”(“如题”)两个字母,再无其他信息。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评论区突然涌现出大量“贾君鹏”的“妈妈”“姥姥”“姥爷”“奶奶”等等“家属”,他们在跟帖区各种乱斗,发言也几乎是胡言乱语,毫无章法可循。
 
但就是火了。
 
在此之前,华语网络世界有流行语,但从来没有这种程度的爆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围观了这场结构松散的家庭伦理大戏。
 
具体有多火?7小时内,跟帖就超过了一万,一举创下了当月魔兽世界吧的破万记录。从一万到两万,只用3个小时。到了第三天,电脑回帖数量已经达到上限,回帖数为302,259,并且手机回帖数还在不断飙升。
 
一时之间,这句没头没尾的话很快在线上线下以各种方式被重塑和传播,记性好点的朋友可能不会忘记,那段时间,大街小巷的横幅广告,几乎都跟上了这一波潮流:
 


这种全民狂欢性质的呼声之中,贾君鹏到底是谁,好像成了一个最不重要的问题。
 
这至今仍然是互联网世界的未解之谜。热心的网友经过搜索ip地址、各种人肉,也只不过得到了几个版本不一的答案。有说他是北京海淀的一位书商,有说他是一位来自江苏的员工,又有人说,贾君鹏确实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真的有一个妈妈在等他回家吃饭。
 
但这些关于身份的猜测,很快就烟消云散在时间里。
 
如果贾君鹏实际上就查无此人,这是否一次有意为之的营销行为?
 
当年,有几家策划公司跳出来认领贾君鹏,声称这是一次为新上线游戏造势的策划,并给出了细节,譬如动用了800人跟帖,譬如获得了高额的酬劳,并且获得了远超意料的成果——但这种“认领”无法被滴血认亲,对于广大吃瓜网友来说,也并不关心这一点。
 
有人试图分析这种狂欢的浪潮从何而来。当时,《魔兽世界》运营权转移,但行政审批迟迟没有结束,于是暂时停服。魔兽玩家们无处可去,于是转入贴吧一类的社区中默默等待。
 
“跟帖,跟的其实是一种群体的寂寞。”
 
但这样的理由,似乎也不足以支持全社会一起喊话的奇观。从第一天开始,呼唤贾君鹏回家的就不只是魔兽世界贴吧的吧友,更不只是魔兽玩家。贾君鹏的“出圈”速度之快,即使是放到今天,可能也会同样令人瞩目。
 
学者也分析过为何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像魔咒一样被不断发酵、并成为一个病毒式传播的meme。最首要的原因当然是从众心理:当它有了一定的热度以后,就注定会越来越红。另一方面,帖子本身“无内容”的虚空也给了网友巨大的发挥创作的空间,而“妈妈叫你回家吃饭”这样一个深植于中国人记忆的场景,一定会唤起巨大的情感共鸣。
 
连引发五条人大火出圈的《道山靓仔》这首歌,里面有句歌词也是——“我妈讲:阿仔啊回来吃饭吧。”
 
但参与传播的每个人应该都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参与本身,就带来了一种狂欢的情绪。直到“贾君鹏”最终随着更多信息和热点的出现,逐渐被淡忘。
 
少数没有淡忘这件事的人,会回到那个帖子下跟帖,已经没什么人会再互动了。有人跟帖“爷青回”——这已经是十一年后的网络流行语了。
 

不能忘记的神贴,和曾经的社群
 
知乎上有个问题:百度贴吧里有哪些神贴?下面的几百条回答,在答案区走一圈,仿佛梦回好几年前。
 
有口吐狂言让人聚众看笑话的:


有战线拉得很长的日常生活的文字直播(竟然有点伤感是怎么回事):


有人类智慧的结晶:

 
还有一些纯粹的搞笑故事:

还有一些贴子本身自带流量,在进入贴吧之前,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聚集在一起。
 
还会形成独特的亚文化社群:魔兽世界吧平时谈天说地,唯独很少谈论游戏本身,游戏玩家不得不出门左转魔兽玩家吧;
 
李毅吧也不聊足球,倒是因“屌丝”“女神”的语言体系成为百度最火的贴吧之一(李毅吧的《小张和小丽》至今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第一神贴);
 
只有戒赌吧的老哥们真的在戒赌,即使看上去只是一群嬉笑怒骂的普通人,但其实很多人就在家破人亡的逃亡路上。
 
当时没有热搜、没有营销号,不同贴吧之间有天然的壁垒,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神贴总是能自然地吸引到受众,并且动辄被水出几万的高楼。
 
跟帖之间有时候会横跨好几个页面产生联系,但在大多数时候也会各说各话。
 
和现在大广场式的网络世界不同,兴起于2003年的贴吧更像是依靠兴趣而被划分清楚的小花园。
 
伊伊很年轻,对于贴吧的记忆要追溯到小学。那时候她爱看一部《猫武士》的儿童文学作品,贴吧里也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小朋友。小朋友在贴吧里分出了几大家族,各自写各自的同人故事。伊伊不写,但她会运营管理,成了那个“家族”的小吧主。
 
她笑说那是羞耻的回忆,“上了初中以后就再也没有上过”,但是又记得当上小吧主的那天,又开心、又光荣,迫不及待地去向好友宣布。“后来因为干得不错,别的家族还想来挖我”。
 
贴吧神奇之处在于,再小的话题,都可能形成一个贴吧。不同贴吧之间天差地别,这边是小学生兴致勃勃的自娱自乐,那边可能就是追星粉丝们的一腔热血。
 
之昂中学时喜欢国内的某个偶像团体,那时候还没有微博,贴吧是追星的主流。在明星的贴吧里,发言必须有固定的格式,大小吧主常年驻守,随时会删掉不符合格式的发言。
 
“但和现在的超话打榜也不一样,那时候没有刷数据一说,发帖格式主要还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整理”。还有一点与现在的饭圈迥异:“其实氛围还算和谐,不像现在各家或粉或黑撕得血雨腥风。那时候大家喜欢才会一起在贴吧追星,不喜欢的,也不会特意过来黑”。
 
当时,之昂喜欢的那个团体很红,贴吧是如日中天的追星据点。新发的帖子,很容易就被刷到好几页之后。
 
她也经历过“爆吧”事件。“六九圣战”是当年的互联网大事,原本是网民集结,集体攻击哈韩粉丝、涌入韩流明星贴吧刷黑贴“爆吧”的行动,后来很快扩散到所有偶像团体。
 
之昂当时的墙头也在其列,那一次吧友们也奋起抵抗,一起刷帖,是为“洗版”,即把黑贴洗到海底。圣战和洗版都发生在深夜时分,像一场偷袭遇上严阵以待的守卫,双方都把这当做了真正的战场。
 
之昂后来对于那个偶像团体脱粉了。等到重新开始追星,主要的阵地也早已转移到了微博和其他平台。只有需要刷数据的时候,她才会偶尔上百度贴吧为自己的爱豆签到一次。
 
但她也很少想到要再驻足看一看。




作  者 | 麻  薯
编  辑 | 麻  薯
设计、排版 | 馆 长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Epoch意为“新时代、新纪元”,也有“历史或生命中的一段时刻”的意思。不论这是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这都是一个有故事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