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最平凡的事坚持做,做到极致,你就是圣人了

 书语人间 2021-01-25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做一件好事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第七》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能够做到三个月都不违离仁德,其他的人呀,有的只能做到一天,最多的也就只能做到一个月而已。

我们先来看「三月」和「日月至焉」。

有的人理解得浅,认为三个月是真实日历里的三个月,加起来就90来天的样子。事实上,在古代,三、九都是虚词,指的都是「多」的意思。

宋朝理学家、教育家程颐对此就有一个批注,「三月,天道小变之节,其言久也。过此则圣人矣」,三个月,天道就要发生一小变,天道变了你都还没有变,那就不会变了,你比天还要厉害。

然后,我们说回颜回与其他同学的区别。

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庸》里有提到人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生安知行、学知利行、困知勉行。

这三个层次的差别,在于:

「困知勉行」是制定一个标准,然后勉强你按照规则去做,是普通人的境界;

「学知利行」稍微好一点,让你学习理解,让你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与好处,积极主动地去做,去改善,去提高,是读书人,是君子的境界;

「生知安行」是圣人的境界,生来就知道该怎么做,若有了一丁点不仁不义的念头,自己就不安,就浑身难受。

孔子与后世为什么认为颜回是圣人?

因为孔门众弟子中,只有颜回一人,在名为「仁德」的这间屋子里,住得很安心、很得劲,三个月也很得劲,三年也得劲,出去一下子,他反而觉得不舒服。

其他同学呢,虽然很努力地学习,遵循孔子的教诲,学而时习之,把知道的对的道理,在日用常行,在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彻底落实,但是就是待不住,老想出去透透气,有的只能待一天,就要出去放放风,有的好点,待了一个月,总得溜出去一回。

所以,和颜回相比,格局还是差了许多。

02.

该你做到的,别解释,

解释就是掩饰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第七》

前面夸完颜回,这里批评冉求。

冉求何人,孔门十哲之一,因为有权有势,所以在传播孔子的思想上,起到了非常的贡献。但是,孔子对他却非常生气,几乎不认他这个徒弟,说「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为什么生这么大气呢。

季氏执鲁国国柄,冉求做季氏家宰,实际上执掌国政。冉求文治武功对国家虽然都有贡献,但是在季氏做出祭泰山越礼不臣、改田赋聚敛民财等孔子深恶痛绝的事情时,冉求不但不能劝阻,反而还参与其中,拒不悔改。

比如,在这里,冉求就辩解道,不是我不喜欢老师的思想,是实在是心有余,力不足呀。

听了冉求的辩解后,孔子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怼道,你别跟我讲这个!你如果力有不足,早就死在半路上了。你如果没死,休息好了继续前进,哪有什么力足不足的。

孔子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对此做了解释,「不为不能之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什么事情没有做到,你不要辩解,别说你力有不足。你如果真是力有不足,大家都看得到,不用你解释。你解释了,那就是你自己化解而止,选择不做而已。

人活一世,但凡想要欺人,还是挺容易的,只要给自己找个台阶,心安理得的下去就是了。

所以说,《大学》里才会把「诚意、正心」列为内修的四个标准之一,而像颜回这种始终如一的弟子,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毕竟,把最平凡的事情坚持到底,对自己始终保持高要求,是真的难呀~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