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中医药界“12大热事”盘点:风雨无畏,高光依旧,未来可期

 医馆视界360 2021-01-25


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各行各业许多人都在打卡,告别2019,迎接2020这个听起来就很欢喜的名字。希望在新的一年,万物更新,长安常安。

在这重要的时刻,又怎么能缺少中医药的参与。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中医药经历了哪些高光时刻,又历经了哪些风风雨雨呢?

以下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1
中医药陷鸿茅药酒风波

12月21日,在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中药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中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鸿茅药业被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此消息一出,再度引发舆论热议。

12月26日,针对发生的《中国中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引发相关舆情事件,中国中药协会正式发布致歉函,称因把关不严,诚恳道歉,决定撤销本次表彰,纠正错误,规范管理。

人民日报表示,鸿茅药酒既不是一无是处的“毒药”,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希望回归自我定位。期待鸿茅药酒反求诸己、真心整改,用真心实意的行动换取用户口碑、社会评价的提升,从而迎来品牌形象的凤凰涅槃。

随着鸿茅药酒事件的发酵,中医药也再次裹挟其中,成为负面舆情的讨伐点。如网友所说:

所谓的中药文化,无非就是在收割民众的智商税,夸大选择,子虚乌有,这都什么年代了,应该相信科学。

中药的疗效本来就有问题,根本不能治病,能治病的是经过高度化学提纯的物质,这个技术,中医药是做不到的。

当然也有网友反对,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中医传承几千年,现在的人没有好好继承,只是往金钱利益道路上去了,所以才害人。

类似这样的负面风波,以及以上无端妄论中医药经过了许许多多。可以说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这些风雨不过沧海一粟,但中医始终屹立,并走向国际。中医的生命力在于疗效,疗效就是行走未来的力量。

2
中医专长考核陆续落地

中医药界的大事,缺少不了民间中医这个群体。

2016年12月25日,《中医药法》出台,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随后2017年12月20日,重点配套《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民间中医转正梦想一步步接近。

2018年,是各省中医专长考核实施细则密集出台的一年,也是开启首次考核的一年。2019年,许多省份已然开启了第二次考核,浙江省民间中医胡春根更是拿到了全国第一本《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真正实现了转正梦想。

截止目前,根据我们所知,公布考核合格名单的省份大概有以下(可能会有遗漏):



陕西省先行考核共有144人参加,通过考核的有103人,通过率71.5%;

陕西省2019全省首次大考,1857位人员参加考核,1041人成绩合格,通过率约为56%;

青海省参加考核的人员共161人,最终通过考核的有18人,通过率11%;

广西省参加考核的有2540人,经考核认定,确定156人通过考核,通过率为6.1%;

广东省参加考核人共有140人,考核合格人数92名,考核通过率65.7%。

江西省参加考核200人,经考核认定,确定55人通过考核,通过率为27.5%。

浙江省参加考核的有1190人,166人通过考核,通过率约为13.9%。

山东省54人通过中医专长考核,参考人数未知。

安徽省参加考核人的共有2827人,最终确定633人通过考核,考核通过率22.4%。

2019年10月26日《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及12月16日的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都明文规定:“完善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办法,加大中医(专长)医师培训力度,支持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促进民间特色技术疗法的传承发展。”

2020年将要来临,希望在新的一年,更多确有专长的民间中医能获得合法行医身份,有效弥补中医人才匮乏,为百姓缔造更多健康福祉。

3
8所中医药大学被除名

11月份,我国8所中医药大学被剔除出《世界医学院校名录》一事在网络上刷屏,一时激起千层浪。

有人认为这是西方国家对中国中医的歧视,一些海外留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回到本国后不被承认,也有部分在国外行医的中国学生担心被取消国外行医资格。

还有许多人兴风作浪,声称“这也是时代发展,顺理成章的事情——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中医早就不是医学了,本来就不该列入医学院校名录,注定会被除名沦为巫医。”并表示,这是中医没落的里程碑事件。

针对此次事件,教育部表示,该名录由非政府组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管理,中医药院校的毕业生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会因此受到影响,中医药的地位不会受到撼动。

至于除名原因是,过去世界卫生组织在管理《名录》时,把传统医学院校(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并列。但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接管名录后改变了做法,现在名录只收录开办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而不把中医等传统医学列入此名录,并不代表我们中医药不好。

总之,不必大惊小怪,但需引起重视。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田侃表示,“事到如今,我们应该积极沟通协调,广泛宣传中医药的合理性、治疗成果,和世卫组织取得联系,让他们了解中医药学和传统中医的不同,中医药学是创新发展的,传统中医是文化遗产,要争取尽快使8所中医药大学回归《名录》。

4
中医迎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10月以来,中医药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这一月注定被载入中医药发展史册。

首先是两位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业内表示,两位领导人的重要批示,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这令我们信心倍增,为了中医药发展,愿奋斗到底。

其次,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中医药会议,规格之高前所未有,将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复次,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关于中医药的文件,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是指导新时代中医药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国医大师王琦表示,“全国中医药大会必将提升中医药的行业高度,带动中医药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而《意见》的出台更将发展中医药的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让我们对抢抓机遇,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满信心!”

延续10月的高光,12月16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方案通知,部署促进中医药发展重要任务分工方案,涉及六大方向、20条、125项具体内容。

业内表示,此次任务涉及部委或部门多达44个,体现了中央各部委、中央与地方的全面协同。大幅度加大对中医药行业扶持力度,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渐次落地。拥有万亿市场的中医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甚至是爆发式发展时期。

加之,随着全球性回归自然思潮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现代医学固有弊端的日益明显,以自然疗法为主体的中医药,将获得世界人民的更多青睐,成为全人类的健康守护神。

5
《本草中国2》燃爆网络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继2016年中医药文化系列纪录片《本草中国》播出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中医热”后,《本草中国》创作团队再次推出全新升级匠心巨制《本草中国2》,并于8月28日起每晚在CCTV4和爱奇艺同步播出。

《本草中国》第二季将影片分为《天赐》《共生》《虫行》《毒攻》《搭档》《因缘》等共12集正片,每一集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通过50多位中医大家,巧妙通俗地讲述了40多个贴近大众生活的病例故事。

据悉,《本草中国2》上线第一天便飙升至爱奇艺纪录片热播榜榜首,被称为神仙级纪录片,燃爆网络。许多网友表示:

每天必做三件开心事,第一件就是看《本草中国2》,第二季依然感动,依然学到很多本草知识,感受中医情怀。

看了这部纪录片,整个人情绪激昂,为我们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酸甜苦辣的中药拯救一个个生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真的让人不得不感叹,一部良心纪录片。

中医妙不可言,西医简单利落,想致力于中医之法西医之术的融合。很多热泪盈眶的时候,说不出心里的滋味,只是觉得敬畏,感动,也想成为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用之才。

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本草中国2》以人文视角打通上下古今的行业脉络,既接地气又不失大气,让中华民族累积数千年中医药文化智慧在当代中国人身上得以延绵和展示。

6
屠呦呦团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刷屏

6月17日,屠呦呦团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网络刷屏。

如新华社所报道:

(1)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2)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3)另据中国中医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

不过,当无数人向屠呦呦先生的团队致敬,向祖国中医学喝彩的时候,许多人却并不看好,甚至还忙着反驳。他们表示,“屠呦呦根本就不是中医,为什么要把西药研究成果说成是中医药成果呢?”并坚决反对中医国际化,认为“本国中医都发展不好,谈何走向世界?还是先把国内中医发展好再说吧,别谈国际化了。”

青蒿素的成功,中医药作了相当大的贡献。如屠呦呦所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

另外,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向全世界贡献中国中医智慧,推进全球卫生事业,维护人类健康,是中医的重要使命,中医也有这个能力。

何况,中医药本身要想发展壮大,也必须学会拥抱世界。如《人民日报》所说,如果不走出去,不去迎接国际化的挑战,最终难逃“被国际化”的命运。中医药只有主动走出去,用疗效说服人,才有戏。

7
2019年医改重点任务发布

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

《任务》明确了两方面重点工作内容。一是要研究制定的15项文件;二是要推动落实的21项重点工作。其中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成为专项重点工作。

在中医药方面,《任务》指出:

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典籍研究利用和活态传承,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体系,深入实施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

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推动建立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改革完善中药注册管理。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完善职称评聘等评价激励制度。

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升500家县医院和500家县中医院综合能力。

深入推进基层中医馆信息平台建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王国强表示,我国医改优势在中医药。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中医药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作用突出。世界上只有中国拥有中医药、西医药两种卫生保障手段,并体现在医改当中。

医改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

2019年5月20日,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万国宫,中国代表出席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新华社记者徐金泉摄)

8
中医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

2019年5月,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医专家历经10余年持续努力取得的宝贵成果。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可以说,纳入本身对中医药具有里程碑意义。”

另有业内表示,中医药学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对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在全球范围或将跻身成为主流疗法,而非仅仅作为手术、放疗等标准疗法之外的补充替代疗法。

9
国家对社会办医一连3次发声

5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指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不作限制;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鼓励医师全职或兼职开办专科诊所……

5月17日,2019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作为医改重点之一,相关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积极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5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进一步推动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增加医疗服务供给促进民生改善。

知情人士透露称,相关文件的开放力度很大,有些政策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将会对医生资源、医保报销等社会办医的种种难点问题进行一一落实。

一位民营医院的院长表示,每一次的利好政策对行业来说都是离光明更近一步,不过,我们还在等待最终能把黑幕拉开的那个政策。医生资源是社会办医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核心中的核心,所以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来说,如果政策能够松动,能让更多的医生从医院里走出来才是最大的利好。

10
北京等10城首批试点备案开诊所

5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医保局5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布相关政策解读。

《意见》指出:2019—2020年,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经验完善诊所建设与管理政策,并在全国推广。

《意见》提出,取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的限制;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举办诊所的,报所在地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2019年9月底前,各试点城市要启动试点工作。并鼓励非试点省份和非试点城市开展诊所改革与发展试点工作。

虽然政策有诸多利好,但许多人仍不可避免产生担忧。政策放开,诊所数量增加,无疑会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何况人才匮乏,数量的增多,“人才割据”更加严重,势必影响医疗质量。

但正如相关人士所说,市场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放开准入门槛,虽然会对现有诊所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将使“良币驱逐劣币”,总体来说对患者是有益的。

11
中医两会期间热度空前高涨

2019年3月两会期间,中国中医药报社舆情监测研究中心监测到,两会中医药相关信息近4万条,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总量创新高。期间,中医药热度维持在较高维度,全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两会期间中医药话题出现多个热点,排名前三的有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于文明委员呼吁:在健康中国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价值作用》一文,委员提案《西医开中药必须经过培训、考核》。

在中医热的背景下,国医时代创始人郭海英表示,这几年,中医健康、养生文化炙手可热,是巧合?天意?还是中国人那原本压抑在心内深处的躁动突然释放出了需求?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内在的需求型比外在的拉动型要更加现实和持久一些,加之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不管从哪个角度说,中医圈子里的人都应该欢欣鼓舞才是!

另外,“我们不要低俗的中医,要有文化的中医;我们不要华而不实的中医,需要实实在在的中医。一句话,我们要让中医的灵魂高尚起来!

12
《老中医》热播刷爆中医界

2月21日,中医药题材电视剧《老中医》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迅速刷爆朋友圈,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据悉,《老中医》开播首日收视率破1,峰值高达1.6%。电视剧开播不到10天,多平台累计播放量近2亿次。

《老中医》以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江苏常州“孟河医派”传人翁泉海闯荡上海滩的故事。全片贯穿七个医案,望闻问切、抽丝剥茧、辨症施治,展现了时代与中医人的生活图景,也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编剧高满堂曾表示,现在好品质的电视剧寥寥无几,大家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每个作家、表演艺术家应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好的东西,中医就是值得留给后代的好东西。

导演毛卫宁说,中医历史悠久,但是如今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却对中医药知之甚少,甚至麻木不识,这让他感到心痛和悲哀。所以他才想要拍这样一部剧,才想要用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医,宣传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让中国人认识到中医的实用性,并且为它自豪!

《老中医》做到了。广大网友纷纷投以肯定:让社会了解中医人!了解中医!全民兴起!《老中医》也许是让全民了解中国中医,打开认知大门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

业内表示,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群体的观影需求不断提高。中医药行业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中医影视剧也迎来了爆发期,这是时代发展使然。


<END>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