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风秦韵40:长安古乐时辰到梦回盛唐福门开

 网闻博报 2021-01-25

国风秦韵40:长安古乐时辰到梦回盛唐福门开

    2019年7月31日,“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首次开演。

    当天来西安小雁塔景区参观的一批游客,有幸在荐福寺“乐寿堂”享受了这场超级文化盛宴。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亲自司鼓领奏,盛唐宫廷雅乐八音齐鸣。让物质文化遗产“动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这才真正迎来了一个世界级文化旅游的“长安时刻”!

    网闻博报注意到,在西安博物院的荐福寺小雁塔脚下,就一直演绎着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动感化连续剧。

    2019年6月22日,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主办的 “你好!丝绸之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安市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同时也是希望借助趣味互动,吸引更多公众深入了解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丝路精神,鼓励每一个人都努力成为“丝路遗产守护人”和“一带一路”践行者,为大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认同基础。

    7月4日,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贾强、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副处长李娟、主任科员董梅来到西安博物院,就落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两年来围绕“七个一”所做的工作进行调研。贾强指出,优秀教育基地的开展工作,应是博物馆全方位发展的体现。西安博物院本身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核心工作首先就是要摸清家底,全面记录文物信息,进一步加大研究工作的力度,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有限度有层级地逐步对公众开放文物信息。只有通过文物讲历史、讲文化、讲文明,才能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据介绍,2017年,为加强陕西“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建设,发挥文博单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陕西省文物局出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省内文博单位为依托创建一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要求形成“七个一”格局,就是围绕一个传承主题、策划一系列原创展览、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设计一系列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编写一套主题教材、建立一个优秀品牌。西安博物院作为首批入选基地,一直努力发挥着文博单位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博物馆兼具艺术欣赏、历史溯源、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与功能,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年年初,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庆华在西安博物院调研时强调:“博物馆公众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主旋律,紧抓社会热点,及时捕捉文化热点。”对此,西安博物院也一直不断进行着积极尝试。

    近来,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的热播,西安的旅游文化受到极大关注,西安博物院随之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组织资深讲解员策划了“《长安十二时辰》打卡西安博物院”主题微信推送,意在通过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深层次解读剧中历史文化现象,引导公众更好地了解大唐,认识西安的辉煌历史。其中还选择了与剧中道具能够对应的博物馆文物进行深度解读,让文物通过社会热点更加鲜活起来。

    网闻博报同时注意到,《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又引发了新一波西安暑期旅游潮。已经成为“网红城市”的古都西安,也跟上了“文化营销”的节奏。7月23日至7月26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在高铁沿线重要客源地城市郑州、合肥、杭州三地,开展了“看《长安十二时辰》游千年古都西安”主题推介活动。据《西安晚报》7月31日报道,此次活动结合西安暑期旅游市场特点,通过“网红西安”、“时尚西安”、“民俗西安”、“博物西安”、“美食西安”、“书香西安”、“音乐西安”和“生态西安”等八个城市名片,全方位解读了古都西安与现代时尚西安的交相辉映,多角度展示了“世界文化之都”和“世界旅游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

    常言道,“宴席好摆客难请”。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肯定不乏“网红城市”、“时尚之都”、“民俗之乡”、“博物之都”、“美食之都”、“书香城市”、“音乐之都”和“生态之乡”等等“地域文化名片”。超过70亿人口的地球村,游客也必然会有多元化的选择几率。在这个“世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全球化时代,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陕西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古都西安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这个问题,才是文化旅游经济学的“众妙之门”所在。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其中唐寺、唐塔和唐传长安古乐的“三唐”文化遗产在哪里?“丝路遗产守护人”和“一带一路”践行者又是谁?天下何处才能有这个“优秀品牌”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呢?

    就此而言,陕西人的文化自信,就是有一群文化自觉的“丝路遗产守护人”和“一带一路”践行者。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便是这群文化先知先觉的领舞者。

    众所周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最能让世界感知的丝绸之路“音乐活化石”,就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听到马头琴,人们就会想到内蒙古。听到葫芦丝巴乌,人们就会想到云南。只有听到长安古乐和埙乐,人们才会想到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符号”和“第一国乐”。

    不久前,在接受网闻博报采访时,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李铠博士欣慰地说,埙乐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元素,“长安古乐团”也是西安目前唯一包含埙乐的综合性古乐社。

    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在书院门古文化街,“冯氏陶埙”品牌创建人冯宝庆和埙乐教师黄建军联手制埙大师王胜祥,就一直在演绎着中国埙乐文化复兴的实景剧。在此之前,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李铠博士,就已经开始了让盛唐宫廷雅乐“八音齐鸣”的“文化长征”。

    2019年7月31日,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的演出现场,一位游客兴奋地对网闻博报说:“我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就有了到西安寻梦的冲动。在这里观赏长安古乐,从真正是梦回盛唐的身临其境!”

    来自山东青岛的网友“醉枕江山”,是当地的一位民乐爱好者。他来西安旅游,还带着正在学习古筝的女儿。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西安。已经看过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只有到了这里才感觉到了“鲜活的西安”,也才感觉回到了中国民乐的精神家园。

    在观赏了一场“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后,他依然感觉意犹未尽。他一边请教唐朝宫廷雅乐的知识,一边拉着李铠博士合影留念。他还埋怨说,小雁塔景区的标识不够醒目,让他差点错过了这场“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

    当他得知,这将是一场“永不落幕的长安古乐”时,就又高兴地说,下次休假一定带更多亲友来共享。

    据了解,西安博物院每周二闭馆。除此之外,“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都是常态化演出。每天5场,每场大约30分钟。

    显而易见,世界上最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丝路之都”的“汉唐长安”。直到一千年前,世界舞台的中心依然在“丝路之都”西安。一千年后的今天,“一带一路”的世界焦点又回到了中国古都西安。这个最有故事的“网红城市”,不仅有影视剧里的《长安十二时辰》,而且还有这场人人都可参与的“长安时刻”实景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