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贵气的人,都很善良

 布衣粗食68 2021-01-25

曾国藩说:“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在古人眼里,一个人是否贵气,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和一个人的道德情操有关,和一个人的修养有关。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如果人品不好,充其量是一个“暴发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真正贵气的人,都很善良。善良是人品好的表现,体现在言行之中,源自于内心深处,不能用金钱来论高低。以下例举了一些善良的特征,希望你也能够拥有。

01

面带微笑,善待别人,善待自己。

微笑是最廉价的善良,不需要花一分钱。不管看到谁,你对别人笑一笑,人与人的距离就拉近了,心灵就温暖了。

当你走进一座陌生的城市,你看到了一张笑脸,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事情,你会觉得这座城市都是温暖的、友好的。

但是,很多人忘记了“笑容”,常常对别人板着脸,或者用凶恶的眼神盯着别人。他觉得,对别人笑是多余的,和别人距离近一点了,可能会被别人欺骗。

还有一些人,对家人也失去了微笑,总是带着一脸的怨气回家。这样的人,和家人不能好好相处,也会让家庭失去温馨的气氛。

某知名主持人说:“如果你来不及化妆,你就努力微笑。”

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可以让自己变美,也可以让别人被笑容感染,这样的举动,就是善举,是人与人之间解除“隔阂”的最简单的方法。

别人失败的时候,你用微笑鼓励他;别人幸福的时候,你用微笑感受和分享他的幸福;别人不开心的时候,你用微笑哄他开心......你笑起来的时候,很贵气。

02

心灵干净,没有烦恼,活得通透。

孟德斯鸠说:“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一个人,心干净,人才贵。心灵干净了,贵气就自然涌现出来了,对人对事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看任何事物都是美好的,心中没有任何污浊之气。

当一个人的心灵干净了,就不怕别人看透自己。做人,求的是心安,问心无愧。如果一个人心神不宁,那么烦恼就总是跟着自己。

小时候,我们都活得很快乐,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有多好,而是因为我们的想法不多,很单纯。

长大了,我们不快乐,不是因为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因为我们想七想八的时候太多了,总是心情很沉重。

贵气的人,总是把心灵里的杂念清除出去,为人处世,问心无愧。凡事都往好处想,心中没有怨气,就是心地善良的表现。

03

一生行善,善有善报,成为贵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就很难,一辈子做好事,从不做坏事,就难上加难。

可是,总有一些人,坚持一辈子做好事,行善积德。一个人,不管再穷,都可以帮助别人。

比方说,一个穷得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他力所能及地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收割稻子,帮助村里修路架桥。他没有钱,但是他有体力,可以做一些体力活。

一个人,想要遇到贵人,首先自己要变成贵人。当你坚持帮助别人的时候,你的言行就成为了别人的“榜样”,你就是宣传社会正能量。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才会毫无顾忌地帮助你,根本不要担心“被人讹诈”的事情发生。

一个人,坚持行善,那么善良就是自己的标签,就是自己行走江湖的“资本”。

04

出言有尺,言语温暖,从不惹祸。

《增广贤文》里写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善良的人,多说“善言”。遇到落难的人,多鼓励别人,并且真心指点别人,提出自己的见解;遇到幸福的人,多表扬他,让他努力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别人的家事,少说为好,如果要说,多劝别人往好处想。

聪明的人,总是三思而后言,多思考,多观察,少打岔。对一知半解的事情,从来不说,对非常熟悉的事情,点到为止。一开口就体现言语中的温暖,不要令人寒心。

贵气的人,一开口说话,就体现了自己的道德修养,人品素质。低层次的人,一开口就是抱怨人生,埋怨别人,指责社会。

05

胸怀宽广,包容万物,坦坦荡荡。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公道,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肚鸡肠的人,其实是心中没有善意,对任何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也看不到大局。

包容别人的过错,原谅别人的无知,表面上是“助纣为虐”,其实是给别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一种善举。

一个人的胸怀越宽,那么看人待物就会更加理智,高度更高,体现了自己的大格局。

古人说:“厚德载物。”一个人承载的东西越多,人生的厚度才会越厚实。就像大海一样,任由鱼儿嬉戏,接纳百川入海。

贵气是什么?就是指高贵的或富贵的风度习气。

一个人越高贵,越善良。把善举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刻意去做的事情;把善良放在心中,从来不要刻意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高贵,不是外表好看,也不是金钱无数,而是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