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思考

 儒墨轩 2021-01-25

抗美援朝这个主题的影视作品已经有不少了,如何拍出新意,特别是拍出吸引力和感染力,真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七十年以及迎来建党百年之际,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献给观众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真的没有让观众失望,它又让人们找回了电视的“约会”意识,即守候在某个播出时间准时观看。即便错过了首播时间,也要从网上追剧。舆论几乎是一面倒地叫好,这很不容易。那么,《跨过鸭绿江》凭什么征服了观众与“粉丝”呢?

经过了七十年的沉淀,我们对抗美援朝这场战争(西方称为“韩战”)的认识更加客观、全面和深刻了,也更加真实了。这是《跨过鸭绿江》的思想基础。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世人皆知这是朝鲜南北方的“内战”引发的国际战争。“38线”这条人为的分界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介入的产物。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做出参战的决策。战争的结果是维持了“38线”,事情似乎回到了“原点”。这段历史,不是简单的“对与错”的选择题,而是一场较量。中国没有让美国的“侵略”得逞,这是事实。在掰手腕中,弱国掰赢了强国,这就是奇迹。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这里面蕴含的意义都是巨大的。武器之外,钢铁般的意志更让人敬仰。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战胜“美帝野心狼”?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从宏观到微观、从宏大叙事到具体细节,给了我们答案。

首先,领袖人物毛泽东以及中央领导集体有智慧、有魄力。从决策到每一场战役的前后方沟通,甚至毛主席与周总理之间的对话,都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正是高层的高敌一筹、知己知彼,整个战争的节奏都很分明,绝对不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英层,确实是人杰。打江山的一代英豪,没有过人之处,怎么可能成为赢家?

其次,志愿军将士敢于牺牲、不怕牺牲,以血肉之躯抗击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燃烧弹、细菌弹,而且英雄群像尽数出场亮相,十分激荡人心。英雄故事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该剧又给观众上了一道道“英雄”大餐,堪称精神盛宴。

第三,演员的演出非常出色,无论主角配角,一个个都让人爱看。电视剧毕竟不是广播剧,还是要靠表演与视觉形象来赢得观众。敌我双方角色的演员都演得到位,个性十足,让人看得过瘾。

第四,军事迷从中可以学习战争的“打法”。打仗不是乱打,里面有很深的学问。指挥打仗与战场杀敌,如何衔接?每一个高地与山头的争夺,每一个桥梁与地点的攻守,军事意义在哪里?这里面都有看点。

第五,此剧的播出时机不一般,在美国政客敌视中国的今天,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跨过鸭绿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画外音,耐人寻味!

总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仍然需要血性与英雄气概。我们要居安思危,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