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灯火】雷春翔:《水果的记忆》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18602期】



水果的记忆
文/雷春翔


晚上,和妻子一起上超市,在水果柜台里苹果、梨、猕猴桃、榴莲和菠萝蜜等各色水果摆满了柜台,正用期待的目光等待着众人的挑选,与屋外寒冷的季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是放在三十几年前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记得小的时候,连队交通十分不便,大家的经济条件都不好,冬季里吃水果的想法简直可以说天方夜谭,屋外的永久菜窖里储存的红红绿绿的萝卜就成了家里的常备“水果”,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啃萝卜的画面让很多人都记忆深刻。


那时冬季里商店销售的水果品种也少得可怜,只有青青的苹果、黑红的大枣和硬邦邦的冻柿子、冻梨,而这些水果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平常百姓家也能望而却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称上几斤。母亲每次买回苹果都要锁到红木箱子里,并锁上一把大铁锁。到了“除夕”那天才会拿出来削去皮做一盘糖拌苹果,每当削果皮时,我和妹妹就会守在一旁,削下一片果皮,马上捡起塞进嘴里,那一丝丝甘甜和果香在口中缠绕,许久都不会散去…..


平常我们只有隔着箱子闻味的份。买回的大枣、冻梨和冻柿子则要装到篮子里挂到仓房高高的房梁上。每次进到仓房里看着高处的这些好嚼货,怎能不让肚子里的馋虫翻江倒海,欲罢不能。长大一点后,我和妹妹就开始通力合作,妹妹负责把风,我搬来凳子跷着脚尖进行“偷盗”。每次虽然都是少拿一点过过馋隐,可是几次后,那点好东西就见了底。母亲发现后大发雷霆,把我们兄妹几个叫到一起进行审问,爱笑的姐姐为此可没少受冤挨揍。


记得一次,连队一个老职工家儿媳妇从北京带回一个菠萝,家里人不舍得吃,摆在屋里柜盖上闻香味。嘴馋的我每天晚上都会不自觉的跑去待上一段时间,一是闻菠萝那独特的香味,二是希望能赶上他们吃的时间,也能分上一小口。可自己还是没有赶上,有两天因为有别的事没有去,等再去的时候菠萝早不见了踪影,为此让我懊恼了好久。
等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好了一些,过年的时候会买一些桔子回来,只是那时的桔子十分珍贵,经常要一个桔子两三个人分着吃,桔子甜甜的酸酸的味道让人吃后直吧嗒嘴,可惜太少,不能让人一次吃个够。


记得有一年冬天,一个商贩到连队卖桔子,因为桔子有些烂了,中午还在我们家吃了顿午饭,临走时将三筐桔子以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了我们。三大筐桔子摆在屋里,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黄澄澄的桔子,晚上母亲经常端出一盆桔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将桔子烂的部分扒掉,吃没有坏的部分,那时桔子吃的那叫一个惬意,那叫个过瘾,经常能把小肚吃个溜圆,直泛酸水。已成家的姐姐离我们居住的连队较远,我们就把扒好的桔子瓣装在两个大罐头瓶里托人捎去,让姐姐连队的人是好不羡慕。


到我结婚的时候,葡萄、香蕉、苹果、香水梨和菠萝等水果已经不再稀缺了,可对待一些陌生的水果我们还是闹出了不少笑话来。记得一年秋季赶大集,妻从市场上买回一箱猕猴桃,这像土豆一样的东西谁也没吃过,怎么吃?我们一家三口没了主意,后来我不懂装懂的将一个硬邦邦的猕猴桃用刀切成四半,大家拿起一尝又酸又涩根本没法吃,我和女儿直埋怨买了这么多不能吃的破“土豆”,后来我们把剩下的猕猴桃都送到了母亲那,时间一长也就忘记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回家串门,父亲兴奋的告诉我们:“猕猴桃放一段时间,放软了就好吃了。”并拿出一个熟透变软的猕猴桃让我们尝一尝,女儿将信将疑的尝了一小口,真的很好吃,吃完一个还叫着要吃“土豆”,逗得一家人笑个不停。


现如今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人们吃水果也是十分挑剔,颜色鲜艳,表面光滑的水果成为了首选,超市里的各色水果让人挑花了眼,50元一斤的大樱桃买起来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一些过去看都看不到的南方水果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每次儿女放假回来,都要香蕉、苹果、葡萄、猕猴桃、草莓买回一大堆,洗好了装在一个小盆里一边吃,一边玩电脑,那是一个惬意。而且小家伙对南方水果也十分喜好,榴莲、菠萝蜜、山竹等水果也是十分喜爱。记得那天晚上我加班回来,一进门就是一股怪怪的臭味扑鼻而来,走进里屋一看,小家伙正坐在电脑旁吃榴莲呢,那臭臭的味道熏得我直想吐,人家吃的却蛮香。


有一次我和妻子开玩笑说“姑娘这么爱吃南方的水果,考大学时咱们就报考个南方大学得了,可以天天吃南方水果,而且还便宜。”小家伙在旁边听到拍手笑着说:“好呀、好呀,省得我吃榴莲你总是不高兴。”
看她那高兴的样子,这水果多的让小家伙多了很多的选择,这不前天还发明出香蕉沾酸奶吃法,并学会很多水果沙拉制作方法,让我们这些“土老帽”真是自愧不如。

 






雷春翔,1972年5月出生,本科学历,先后在云山农场广播电视局、农场工会和基层管理区工作,热爱文字,喜欢写作和摄影,愿做一名生活的记录者。先后在《星星诗刊》、《党的生活》、《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科技报》和《北大荒日报》等报纸和刊物,发表大量新闻和文学作品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