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灯火】陆黄生:《换一个角度看巴黎---续》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23103期】




下水道,大文章


二月的巴黎,时常伴有雨雪天气,我们在巴黎期间,有几天都是下雨天气,其间还下过两场雪。雨再大,巴黎的道路都不会积水,与我们国内许多城市一下大雨便“道路成河”,形成鲜明的对比。早就听说,奥斯曼改造巴黎城的时候,就把下水道的排水系统给建设好了。巴黎的下水道,不仅包含有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电缆电线系统、煤气电话网络线,而且还配备了博物馆、电影院、商店等现代设施。因此,一直想找机会去看一看,真实感受一下别样的巴黎下水道。


219日,正是初春之时,冒着丝丝寒风,全然不顾身边的美景,两岸的风光,利用手机软件,沿塞纳河左岸,一门心思寻找巴黎下隧道博物馆。由于软件制作人的疏忽,将本应在铁塔广场附近位置的下水道博物馆,却标在了荣军院的左前方芬兰路,让我们着实一阵好找,沿街前后找了三个街区,问许多当地店老板,也说不出具体位置。问到中法文化中心,无果;找到警察局,一名官员非常热心,他将手机软件打开,只说就在附近,也没找出位置。无奈,我们只好扩大查找范围,最后到了铁塔附近,才找到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也就是下水道博物馆的入口处和出口处。每人花8欧元门票钱,沿螺旋楼梯,垂直往下约10米左右,就来到这家全球唯一的下水道博物馆参观了。


让人惊奇的是,这样宏大的下水道,居然是始建于当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14世纪。在战争的间隙,法国人还有心思考虑、修建如此完备的下水道。来参观前,脑子里有一个固有的概念。下水道,脏乱差,污水横流,老鼠成灾,气味难闻,令人窒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满街都是艺术馆的巴黎,居然有很多中小学生,在老师和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下水道博物馆。老人团体更是络绎不绝,或阅图示,或拍照,了解、赞叹前人之智慧、设计之先进、施工之巧妙、受用之良多。


据介绍,巴黎第一个弧形封闭下水道出现于1370年,但直到19世纪中期,奥斯曼和贝尔格朗在设计巴黎街道的时候,才大规模建设下水道。1878年,全城的下水道长约600公里。现在的巴黎下水道,约2.6万个下水道窨井、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1300多名专业维护工……巴黎的下水道纵横交错,地下水处理系统管道总长达2400公里,其中污水处理管道总长超过1400公里,规模超过四通八达的巴黎地铁。奥斯曼给议会的报告中曾说;“这些地下系统将成为城市的器官,在暗无天日下如人体器官般运作。纯净而新鲜的饮水以及光和热,都将如各种液体般流通,其运作与补充,维持着生命的存在。这些液体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运转,并在不打断巴黎平稳运行与不破坏巴黎美丽外观下,维持着公众的健康。”


巴黎的下水道排水系统,历史悠久、设施完备,道路墙壁,干干净净。下水道里居然没有老鼠,算是其中一大怪了。我想,莫非老鼠不喜欢巴黎的繁华,不然它们能躲到哪里去了呢。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空间宽敞,有些地方还有壁画和彩绘,描写电影中下水道里逃生或救人的故事。巴黎下水道,俨然是一座巴黎的“地下人工大水库”,即使倾盆大雨,雨水也能很快被排掉,路面上不会有积水,走在街上,你不会想到巴黎的地面之下还有一片“汪洋”。巴黎是一个具有创造世界第一的特质城市,这个下水道博物馆,不仅成为世界第一,也成为目前世界的唯一。博物馆通过图片、设备与真实的排水管道,介绍了巴黎市水处理的历史、排水技术说明、饮用水来源等,但不无遗憾地说,每年接待1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中,来自国内的参观者,还是相当鲜见的。


下水道,虽然淌着污水,参观敞露地段,有些异味,但没有臭气熏天的感觉,法国人对中小学生的保护意思非常强,因为这里满足安全、环境的要求,所以,才能作为学生和老年参观的教学场所。下水道还设了纪念品商店,以实物和照片组成了展览长廊,甚至有个小电影院,可以看场描写下水道的纪录片,让参观者了解下水道的建设理念、建设技术和建设历史。
令人叫绝的是,不仅有先进技术设备,比如清砂船,大的十几米长,几个人合力操纵,小的清砂车1米多长,单人操纵,清洁工在下水道不仅可步行,甚至可以开车或开船往返。贝尔格朗工程师发明的大木球,距今一百多年了,仍在使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沉积物的产生,这种巨大木球,直径1米多,外表很像木酒桶,由木条拼成。木球放入阴沟,便随波逐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木球的放入使水流宽度变窄,压力增大,流速加快,便冲走了沉积物。更令我们叫绝还有,当初的天才设计者一开始就考虑到下水道将来的用途。人类后来发明的各种新东西,自来水、电缆电线、煤气、电话和网络线等等,如今都塞进了这个巨大的下水道。新理念、新技术的引进,不仅使工程具有非常超前的预见性和先进性,真是不知少了多少事,省了多少钱。


富有远见的巴黎人,将排水系统的建设看成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以及公共安全和城市功能的重要保障。所以,他们的下水道规划设计建设,体现了很好的系统性和预见性。这不仅是一种公共意识的细致入微,更是政府危机规避意识。政府将群众生活的困难和可以预见的公共危险等,切实通过货真价实的公共投入和社会机制,进行制度化消解。1852年,睿智的巴黎市政府,就城市的排水问题下过政令,“街上所有新建筑物以及进行重大修缮的建筑物都必须装设下水管线。”通过智者贤人的不断努力,特别是奥斯曼大改造计划的实施,巴黎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才能免受污水祸害。因此就不难想象,为什么奥斯曼重塑巴黎的故事能被反复传诵,并且被大家当成戏剧性的、英雄式的事迹来喝彩。与此相比,我们国内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城市创优和改造很注重外在的“华美”,但对城市功能缺乏深入、全面、客观的规划与深度的挖掘,居住定位和出行定位,也缺乏长远规划和设计,为了铺设管线便把公路挖了填、填了再挖。设计缺乏系统性,许多下水管线敷设不科学,排水不够通畅,一出现暴雨,路面就汪洋一片。
这几年,国内常提与“国际接轨”,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下水道,也能和国际接轨呢?!

 





 
【作者简介】陆黄生,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油气储量评估师,SPE会员,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19837月,毕业武汉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后又在测井专业、地质构造专业深造,先后取得测井硕士学位和构造地质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储量评估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有较强的能力,对石油测井的地质应用、工程应用有较深入研究。在非洲加蓬担任石油勘探项目经理长达5年。业余时间,喜欢旅游,交友、写游记。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