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灯火】朱同:《学书的历程和代价》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25705期】



 学书的历程与代价  
作者:朱同


        我从小喜欢写大字,起因是自懂点儿事起,每每看见父亲写字时,姿态端庄,虽用钢笔,手的动作却是象用毛笔在画画。父亲的字,字体流畅,非常漂亮,每个字在我眼中都像是一朵小花。我问父亲怎样才能写好字。父亲答,要想写好字先要学会画圆,什么时候在纸上能连续整齐地画满小圆圈,就可以写好字啦。我当时心里暗暗地下了一个不小的决心: 长大后,自己的字一定要超过父亲。
       我上面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上学和进了幼儿园。等到我该上幼儿园时,家中经济已无力再承担。那时母亲在双寺小学做代课老师,不能总把我托付给街坊邻居,母亲去学校就时常带上我,她去上课时,就找上几张红模子纸让我用毛笔来描等她下课后一同回家。而这正是我喜欢做的事。一年下来,不但认识了不少字,已经可以用毛笔把纸上的红字按笔划描黑几乎分毫不差。在我五岁时,学校要求母亲离家到农村去参加四清运动。此时,父亲已被发到农村去搞四清了,家中五个孩子,母亲如何还能去得?可校方不容解释,母亲无奈,只好辞职回家了。但她离开学校时还未忘记给我带回一大抱废旧卷子纸,她知道我喜欢写大字。父亲还专为我买了柳体玄秘塔和欧体九成宫字帖。



       上小学后,开课第一个周末,班主任郭穆恩老师让同学们把一周所学的字都抄写在一张田字格纸上。我是放学时听到郭老师和其他老师讲,她发现班里有个小不点儿男孩儿,字写得有模有样比大人都好。等到周一上学来,看见我写的那张纸已被当作样板用按钉钉在教室墙上。原来上周郭老师提到的那小不点儿男孩儿是在说我呢。郭老师还问我字是谁教的。其实,除了小儿时和父亲有过一次简单的问答,母亲让描了一段时间的红模字,以及照着那两本字帖写完一抱的废旧卷子纸,再没人正经教过。郭老师问了父母情况,她说难怪我会写字。原来她认识母亲。母亲以前也在鸦儿小学当过代课老师。自此以后,郭老师时不时让我写上一页纸的字,贴教室墙上当范本,这让我总感到有些不好意思。该上五年级时,文革已经开始了。之后,除在上高中(文革中第一批)时用抄写过大字报,再也没动过毛笔,大字水平也就定格在柳不柳,欧不欧的字体上。
       文革中,下乡插队做知青,返城工作到中学当老师。文革后,23岁时又考上大学。81年大三时,学校请来书法家陈叔亮和杨再春举办了两次书法讲座,这又重新勾起我对书法的兴趣。讲座过后学校组织了一次书法比赛。心里一痒就报名参加了。好久没动过笔,写什么呢?偷懒吧。宿舍楼管老师喜欢画画,就用他那里的笔和纸塗了脸盆大的两个字“勤奋”。没成想,居然获得了头奖。其实并非是字写得好,应是迎合了当年的学习气氛,再者当时能写毛笔字的也确无几人。我自然心里还是有几分得意。一天,班上一位还说得来的女同学晚自习后悄悄拿出准备好的笔墨和纸,让我给她抄一首唐诗。当时没多想就写给她了。后来知道这张小纸害得人家悟迷了一年时间。毕业时人家想表露心迹,但得知我已有女友,披头盖脸给了我一顿臭骂,还责问我为何不早讲明。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呀?真是爱恨情仇,从此再没见过面。只怪当时的社会和男女之间远没有现在开放。这是第一次因字招怨。



        毕业后先结婚,心思全放在了养家和工作上。可在84年,一日看北京日报,说故宫博物院已将院藏乾隆三希堂法帖刋印出版。咬咬牙去买了一套四卷。虽买的是简装版也用去了两个半月的工资。没有办法,就是喜欢。没功夫写字,时不时取出翻翻也是一种满足。
        一愰就到1996年。 我已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任职。一日,到新任总经理房间送文件,见他正双手抱肩仔细端详着補在地毯上的几幅书法字。他见我敲门进来,让我也给参谋一下。这是分别请几位非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公司名称。原来老总想换掉现有公司名称题字。新官上任三把火吗。我因之前长期在国外,不知现用在公司标牌、公文纸和信封,以及对外宣传册上的司名题字是谁人所写,那笔字确实不受看。老总似乎对地上这几幅花钱请来的字并不滿意。虽然我看着也觉得不怎么着,但不便发表意见,只是说还行吧。老总很聪明,他已从“还行吧”三字中读出了我的意见。他让我把地上的字幅都卷起来后说,他见我平日行文的钢笔字似有毛笔基础,让我也用毛笔把公司名称写一幅给他看看。我推托说不行,一是长时间没动过毛笔,二来又非名人,总之不合适。老总却来了情绪,非让我写不可,还说算是下达的工作任务。事情到了这份上再不接过任务可有些不识抬举了。我只好答应试试。下班后先去纸店买了笔墨和一刀宣纸。晚饭后即开始铺纸用墨,一连写了十几幅也没找到感觉。老婆一旁看着,不无讽刺地说我这小人物也敢写这么重的字,老总一定有眼疾。老婆还说我的字太飘,楼顶风大,公司要是用了我写的字,留神字连带着业务被风刮背过去。虽是玩笑,我听后确实心里有些忐忑。但已经不知天高地厚地接了任务,只希望被老总毙掉。我接着又写了数幅,总算在其中挑出一幅顺点儿眼的卷起第二天交差用,其他那些刚要团掉,老婆让给她留着擦厨房和玻璃用,说宣纸吸油吸水。



        第二天早上一到班上,先去总经理那里交差。老总把我写的字和他收的那几幅又全摊开在地。端详比较了一番后,老总拍板决定说就用我写的这幅了。我心里还真是一跳,颇有些诚惶诚恐。我一再请老总再考虑考虑,即便用了也不要对外说是谁写的。老总说这不是没见有落款用章吗。接着补了一句,可没有润笔噢。之后,老总也不与班子其他成员商量征求意见,便叫来样宣处长布置任务:拆换楼顶霓虹灯、更换楼前标牌,重新印制抬头纸、信封、资料袋、公司各级员工名片、公司对外宣传资料,等等。真是家大业大,老总大笔一挥,百十万就花出去了。样宣处长一肚子不高兴,原来老总手里那几幅字是他搞来的。尽管我知道样宣资料肯定要重印,因为老总新上任,样宣首页上前任的照片必须换下。但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一时间,公司哪儿哪儿都是我写的这十个字,看得我自己都心烦。
        老总工作能力很强,作风飚悍,但有些独断专行,因而招致班子成员普遍不满,而又乐于让他一人承担责任。到了2000年,因在香港承包的一重要工程被查出有些质量问题。细查,问题出在一香港分包商身上,又因这港商曾在某年春节以压岁钱名义给了老总儿子一个大信封,最终导致老总被双规还走了司法程序。



        又一任总经理上任。新老总年龄比我还小几岁。他从样宣处长那里得知公司名称是我题写的,但为了能与我这老总办主任搞好工作关系,只让样宣处重印了外宣资料,其他如公文纸信封等一律延用。新老总算是给足了我面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自己心里却始终为这十个越看越不成熟的字迹而感到的負担一点没减轻。然而几年过去,后任老总是那种有心无力之人,公司的经营状况却是一年比一年困难。一日晚间和老婆开车从北二环鼓楼桥上经过,看见公司的霓虹灯还在亮着。老婆问我那几个破字怎么还没换呀。难道真是应了当年写字时老婆说过的话,十几年了,字还在,可公司经营进入困境。就因为楼顶上我写的这十个字?
        08年调换了新的工作单位,临走前我向老总提了个请求,就是请他在我走后,把公司楼顶霓虹灯上的字换掉。老总说这事就不用我操心啦。看来他是心里早有想法。果然, 离开公司没多久的一日晚上,又开车路过鼓楼桥,向北一望,公司名称的霓虹灯字体已换成印刷体。看到我的字终于被拆换了,心里如释重负。但多少还是感到有些内疚,一拆一换,那必竟是要花钱的,细算来,我这题字可不是一字值千金,而是一字失万金,可能十万金都挡不住。因为要换掉的可不止是霓虹灯上的字。我离开后的当年,公司就被另一大央企兼并掉了。题字的代价如此之大是当初写字时没想到的。果真如此吗?还是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到了新单位也还时不时地铺纸练练字,可总感觉没什么进步。也去参加一些笔会,有时也拿出一些所谓作品参加义卖活动。当把每次义卖所得的万八千元捐助出去时,才感到这字还真有点用处。有字画经济人认为我的字有些商业价值,几次提出要包装包装我,或请我去给某单位题写什么,都被我谢绝了。我已给自己定了个原则: 写字只是爱好,可以送人,可义卖捐出但不自得分文,也不再给任何单位题字(以前曾给一家公司写过名称,结果没几年那家公司也倒了,多背幸)。
        现在退休了,我还在练写墨字,可我不管怎么练,写出的字也没有赶上父亲字的水平,甚至不及小学四年级时书写的欧柳混合体。继续练写,只因为喜欢。



 【勤奋】与【听涛】两幅字由作者所书

【作者简介】朱同,1955年4月生于北京。曾下乡当过知青。82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外语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外经工作,在国外工作多年。曾担任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总经理助理,08年调中地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至退休。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