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家灯火】姜思学:《齐鲁纪行》(五)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26201期】



泉城览胜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著名诗人杜甫游览泰山并写下《望岳》诗后九年,也即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再次游历济南时所写。杜甫的诗,无疑吸引着人们对名城济南的青睐和向往。
游完泰山,在泰安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北上济南。
济南——四渎之一“济水”之南也。约公元前22世纪,五帝之一的虞舜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历山”亦即济南的古名。
济南曾经属国:商时为“谭国”;周时为“齐国”;东汉时为“济南国”,曹操在汉灵帝时任过济南相。


“泉城”之称,济南当之无愧。大大小小733个天然泉,72个天然泉别负盛名。少年时从电影《大浪淘沙》中就听过歌唱大明湖、千佛山、七十二泉的歌曲,曲声低昂悠扬。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对济南唯美形象的概括,因此故,济南的市树为“柳树”,济南的市花为“荷花”。
置身济南,我们首先游览了大明湖。
大明湖始名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所著《水经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


大明湖景色秀美,沿湖垂柳八百余株,虽然高大浓密,但丝毫不失婀娜娇柔、贤淑淡雅的本色。因为是夏季,十景之一的“秋柳含烟”是无缘得见了,如果有缘,得暇得时再来观赏迷人的丰色吧!
湖上的荷花并不稍逊于杭州西湖的荷花!盛开时节,白荷红莲粉淡相间,田田的绿叶上,确然和普通的花儿并不一样,红粉固然,但却并不争奇斗艳。无论用心用眼,都觉得大明湖的荷花深得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佛莲真谛!奇怪吗?似乎无需奇怪——原来四十余亩荷池尽皆倒映在“千佛山”下呀!

杜甫饮宴的历下亭就位于大明湖中最大的湖心岛上。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在开元年间就与杜甫在长安结为忘年交的北海太守李邕也来到济南,李邕便于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高兴,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因为此诗,历下亭广为人们传诵并名扬天下。亭中匾额“历下亭”三字,为乾隆皇帝手书。亭北名士轩中,墙上嵌有杜甫、李邕的石刻画像及济南历代名人画像,大门楹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何绍基手书。
“济南名士多”所言无虚。单以历史而论,济南名士就可车载斗量——圣王大舜,齐贤大夫鲍叔牙,神医扁鹊,学术大师邹衍,经学博士伏生,汉初高士娄敬,济南国相曹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才女李清照等,数不胜数!才女李清照更是享祀大明湖畔。


大明湖北岸有一庙宇,人称藕神祠,进去一看,却是易安居士的石刻画像。事实上,最初建祠时,“藕神”并无所属,该祠的建筑年代也不可考。到了清代同治年间,济南有几位文人在藕神祠聚会,大家商定将原祠内供奉的不知所指的藕神指定为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并有符兆纶《明湖藕神祠移祀李易安居士记》一文记载此事:
“风日转清,烟波愈阔,绿荷万柄,荡漾水面,舟往来穿花中……此中疑有词女才人,呼之欲出也。湖侧旧有屋一楹,曰‘藕神祠’,不知所祀何神。神像久毁。同人以湖山佳丽,主持宜得其人,因以易安居士代之。”
如此一来,易安居士李清照便成为大明湖的了“藕神”了。


易安居士当得大明湖的“藕神”吗?回答是:不仅当得,而且十分当得!易安女士不仅有《蝶恋花》词:“燕子归时花在否?湖上兰舟,湖畔相思柳。忆是黄昏微雨后,当年曾共纤纤手。谁惹黄花如许瘦?盼那春来,又怕山空秀。哀凤凰兮牛马走,从今学做残花酒”;更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吟咏。
“误入藕花深处”一句,足可证明易安居士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尤其是“误入”两字,简直是传神之笔,清代的文人们回应得又是多么准确和正确!


张宗昌主政山东时,也有吟诵大明湖的诗句,虽然粗鄙,却也和这个混世魔王相得益彰: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文雅虽然不足,但真性情的流露也别有一番风味。
游完大明湖,我们选择性地看了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马跑泉等。趵突泉为七十二名泉之首,听介绍,水是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的,其最大涌量每日可达24万立方米;泉水清澈见底,水质清醇甘洌,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严冬时节,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文人们名之曰“云蒸雾润”。可惜的是,近几年泉水日渐干涸,我们没有福缘一睹“泉源上奋,水涌若轮,觱涌三窟”的壮观景象了!


但游兴并未因趵突泉的干涸而稍减,济南的风光人文足以让我们流连忘返,一代文宗元好问无疑说出了我们的心声——“羡煞济南山水好,有心常做济南人”!
齐鲁之行已逾数年,时时想诉诸笔端,但种种原因未能动笔。今年稍得闲暇,纸斜行,姑且算了却一桩心愿吧!


2017年6月30日于问道庐






作者简介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华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