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传华:取书散记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075201期】


取书散记
文/姚传华

 

(一)听课

 

今天,和李景宽老师约好了,九点去他家拿书。李老师一向守时,因此,我也不敢在时间上有半点耽搁。李老师是肇东市的名人,是国家一级编剧,也是省级签约剧作家,他的头衔和所获得的荣誉真是太多了。他的作品不仅多次在央视播出,而且有很多部作品畅销国外。
差十分不到九点,我到了李老师家。别看李老师名气大,在他身边让你感受不到一点压力。李老师为人亲切而随和。我私底下和师娘聊天时,师娘也说:他就这么老实巴交、没有脾气的过了这大半辈子了。这正应了那句话:人至善而无敌,大凡认识李老师的人,没有一个不夸他好的。
到李老师家时,他把书早已准备好了,六七本书在厨房的餐桌上已是高高的一摞了。和李老师面对面的坐下来,李老师知道我是作文老师,每次见面,他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关于作文教学,李老师总是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上课的每一个环节。李老师说:“一定要根据孩子特点,以写为主,少讲多写,讲是启发调动孩子们写作素材和欲望。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后,要当堂写,当堂讲评,讲评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听得有兴趣,也就能够记得住了。李老师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反观自己以往的作文课,讲的偏多,知识点灌输性的完成,造成课堂前松后紧的局面,孩子写的时间不足,最后有部分孩子草草收兵,完全成了应付作文。

 


(二) 早餐

 

正说话间,李老师接了一个电话后去楼下接客人。当厨房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肚子突然咕咕的叫起来,这才想起来自己没吃早饭。趁着李老师没在屋的当儿,我偷偷的四处环视了一下,看有没有可以充饥的食物:身后的锅里有一碗白米粥,尽管没有鸡蛋,此时在我眼中也堪称美味了。只可惜,师娘不在家。唉!看来只能是饿着啦!
李老师从楼下回来了,我一眼看到阳台里摆放整齐的白菜,“阳台里不冷吗,怎么可以存储白菜呢?“不冷的”,李老师边说边像是想起了什么,起身走向阳台,回来时,手中多了一个白瓷盘,盘里整齐的摆放着剥了皮的核桃仁。我知道,李老师是剥核桃的能手。李老师把盛满核桃仁的盘子递给我,早已是饥肠辘辘的我毫不推辞,一把接过盘子,放在了自己的下巴壳下。核桃仁闪着褐色的微光,比市面上见到的皱褶深了很多。
我掰开核桃仁放到嘴里一块,恍惚间,我一下子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天午后:那是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在桌堂里掏出母亲给我带的大饼子,我边听课边掰下来,一小块一小块的送进嘴里,最后被班长发现了,她把我告到了老师那,当全班同学都看向我时,当时把我窘的无以伦比。

 


(三) 一本珍贵的书

 

李老师坐了下来,继续进行作文教学的指导,此时的我,完全像是一个小学生状态,规规矩矩的坐在椅子上听课。李老师回身拿出了一本装帧极其精美的《语文教育深处的风景——五十余年后师生文选》这本书递给我,我一页一页的翻开看着。听说是他们师生阔别五十年再聚时,由李老师的老师出资,李老师主编的,书里面收录了以李老师同学为主的一些作品。五十年,整整是半个世纪呀!时间是一部打磨掉浮华的机器。这本书是岁月的精华与沉淀。
我翻看着这本书,李老师好像也打开了记忆的闸门。他回忆起当年上学时的情形,说:“我的恩师王浴海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特别善于发现美点,在不太好的作文中极力挑出一个好句子,或者一个好的段落,王老师总是把它们圈出来,不厌其烦的加以指点和赞扬,这样使作文中下等生也增加了自信心。其实,这一点,李老师真是太像他的老师了。我们写作群里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李老师都能迅速的找出它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点评。致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犹如坐上了直升飞机,都得以迅速的提升。我时常慨叹:这样的良师我早些年得以遇到该有多好!

 


(四)红茶

 

正在我思绪纷飞的当儿,只听门锁眼一响,门开处,进来的是师娘。随着师娘进来,空旷而略显清冷的屋子似乎马上升了温。师娘脱掉外衣甩掉脚上的防滑鞋,一边看看餐桌一边嗔怪李老师居然没有泡水。师娘手脚麻利的泡上一壶红茶并且拿了两个透明的玻璃杯放到我们面前。
我低头看看下巴壳底下的白瓷盘,有一个角落已经见底儿了。别说,还真的有些口渴了。两杯红茶下肚后,胃里暖融融的,甚是舒服,一眼瞥见有两只大红苹果躺在门后的纸箱口,我不由自主的分析它的口感是甜还是脆。这时师娘又不见了。哪去了呢?我在想。

 

 

(五) 五香瓜子

 

 师娘再次进屋时,手里提了半袋瓜子放在桌上,紧接着她把冰箱的冷冻箱拿下来,往外抓着豆角,那碧绿的“弯钩黄”是我最爱吃的。师娘注意到我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她的手,停下来问我:“家里有么?拿回去一些吧!”“有,有”我忙不迭的说道,并且收回了视线。师娘淘米,泡豆角,准备午饭了。抬头看了一眼钟::快十一点了,时间过得可是真快。一切收拾停当的师娘拉了一把凳子坐了过来,我们俩边嗑瓜子边唠起了家常。以往,我不爱吃五香瓜子,感觉它的味道怪怪的,而今天,我却吃得津津有味!

 


 (六) 师娘

 

师娘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在我看来,她也是李老师的知音吧。半个世纪的感情早已化血浓于水般的亲情了。五十年的风风雨雨,所经历的挫折与磨难肯定不会少。但是从师娘脸上,看到的只是恬静。她脸上的线条很柔和,以此不难看出他们的婚姻是琴瑟和谐的。我打趣的问师娘:“当年李老师手出血了,是您掏出手绢给包上滴?”“是呀,那时我才十来岁!”李老师也扬起了右手,拇指下方,疤痕依旧在!我好想对师娘说:“想不到那个时候,您就相中李老师了。”最后,我还是使劲的把这句话咽了回去,其实,我怕师娘生气,不再给我拿好吃的了。
时间过得真快,十一点多了,我在李老师家逗留了两个多小时了。李老师要去出席一个饭局。而饭店的位置正好是我家的方向。我们正好一路同行。出门前,李老师穿上了棉外套,贤惠的师娘踮起脚尖向上拉了一段拉链,顺手摘下了沾在衣领上的绒线毛毛。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的很是娴熟。临出门时,师娘一再叮嘱李老师不要喝酒。李老师也只是宽厚的笑着按开了电梯的门。

 


(七) 打出租车

 

北方的冬季很冷。一出门口,冷风便寻着衣服的空隙直劲儿往骨髓里钻。来往的出租车里大都坐着怕冷的行人了,公汽即使便宜,谁也不愿在冷风中等上哪怕几分钟。李老师示意我去马路对面打车,那样车可以不用调头直接开走。迎着呼号的北风,躲避着来往如梭的车流,终于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瘦消的年轻人,三十岁上下的光景。他问明了我们的路线后,说了一句“八块”,我一听,火“呼”的上来了,要知道,从十七到二十道街向来都是六块钱。这大冷的天,我们坐上车,他如此说,简直就是宰客。
听了我的不愤之词,司机把递到他手中的钱还给我,他的意思极其简单:我们可以下车重新打车,人家‘不伺候’我们了!在这尴尬的关头,李老师淡淡的说了一句:“走吧!”车子向前行驶,车厢内的气氛有些僵化。李老师再次把话题引到作文教学上,他说:有一个叫刘真的女作家,她写小说语言极其率真,其实,在作文中,不用过于板正,随性一些,活泼一些,作文会更加生动。所以说,语言个性化很重要。在李老师又一次循循善诱的讲解中,我的不良情绪烟消云散了,不一会儿,饭店到了,司机直接驶上步道板,把车稳稳的停在饭店门口,下车仅有三五步就能进屋。
成年累月的教小孩,让我养成了我见到好的行为就要表扬的习惯。我不禁由衷的夸奖他:这事你办的太棒了。李老师下车后,他向我问起李老师是干嘛的,听到答案后,他很是震惊。我告诉他,当时你即使要我十块我也不会折腾李老师下车。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其实,这个距离确实是六块钱,但是赶上放学,塞车不好走,也就多要了两块误工费。”他接着说:“那个李老师,一看就不是一般人,但是没想到这么有来头!”



车厢里的气氛融洽起来。我和他讲:道口我可以下车,自己多走一段,省的他因塞车而耽误活。而他却把车开进狭长的胡同,边走边说:“不行,外面的天太冷了,我躲开堵塞路口把你送到家门口吧!兴许我还直接就能捡到人呢!”在七拐八绕的行车中,他问我:“姐,你是教作文的,我把我儿子送你那里学作文吧!他上三年级了,我一直愁找不到合适的作文班呢!”“当然行啦,你就那么信任我?”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我能看出来。”说着,掏出手机边存我的电话号码边说:“再者说,和李老师在一起的人,水平能差么。”这个时候不禁让我想起初中老师说过的“跟着凤凰走永远是俊鸟”也想到了小学老师说的“狐假虎威”。唉!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联想力何等丰富。
作文学校门口。我刚下车,我们校车司机宋师傅微笑着迎了上来,他左手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右手攥着两百元钱,他边走边说:“就坐这个车了”边把那个男孩安顿到副驾驶上边对司机说:“拉姚老师回来,你很幸运哦,你把这个孩子送到机场吧!我接学生串不开点。”他边说边把两百元钱递到司机手上。那个瘦削的司机接过钱的那个瞬间,朝我递过来一个感激的眼神。

 

 

(八) 尾声

 

车子起步了,我转身走进了教室,拿起水杯倒了一杯水,还没等喝到嘴,“呼啦一下”就被孩子们围上了。“老师,您包里是什么?给我们看看呗!”大家七嘴八舌的问我。“是书”“什么书呀,给我们看看呗……”好滴,好滴,咱们一起看吧!”门大大的敞开着,奇怪,这会儿怎么没有冷风,而是一室的阳光呢?

 

 2017年11月20日


作者简介
姚传华   1972年4月24日生于肇东市昌五镇。
大专学历,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肇东文艺报》副主编、北大荒诗社副社长、肇东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联社会员、四川阆中文联九二届诗人,高中时开始习作诗歌、散文等。作品多次在《星星诗刊》、《蓓蕾诗报》、《肇东文艺报》、《肇东诗联报》等多家报刊上发表。曾获得蓓蕾文学作品一等奖,并指导学生多次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作品。2018年,指导学生赴北京参加全国作文大赛现场赛。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