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红艳:我们的城市病了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101202期】


我们的城市病了


作者:张红艳


这个年,对于所有中国人,是痛彻心痱,都过得异常艰难。
今天是初六,上班族停止工作,等待通知。公交车,长途客车,大型庙会,一切娱乐活动都取消了。本来定好节日里全家去庙会,渡假村三日游。过完年初二就开门营业,一切计划都泡汤了。很多去外地旅游的人们,被隔离在别的城市,有家不能回,和亲人遥遥相呼应。
大年三十到初五,就出去一趟,因家里需要补充食品。带着厚厚的口罩,包裹的严严实实。如今所有家人足不出户,自觉采取隔离措施。只有看电视,才知道外面的情况。因为武汉发生严重疫情,己被封城了,我们的城市病了。



现在,居住的小区被封锁,禁止一切外来人口和过往的车辆进入。社区在楼房明显处,到处贴着启迪意义的标语,不要出门,出门要戴口罩。大街小巷宣传车辆,来回几趟用广播喇叭喊着注意的事项。小区门口,有人专门量体温,还建立一个群。如果发现家里有发烧或咳嗽的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如果每个单元里有两家发烧的客人,全楼层的人都要去医院检查。楼道里,公共电梯间,天天都喷洒消毒水。社区楼长是挨家挨户,登记外来人口,杜决一切传染途径。
人与人之间说话都能传染上病,电视上说,己径死了挺多人。小的时候,听老一辈说过,什么瘟疫的事情,现在真摊上了,确实挺可怕。原来小区的广场上,大街小巷的车水马龙。如今,以没有人出来遛弯,马路车辆也很少。美丽的城市,被灰色的阴霾笼罩着。心情更变得忐忑不安,呆在屋里,是吃饭睡觉的节奏,变得麻木,无聊,失去自由的滋味是五味杂陈。
这场灾难,让能活下来的人们,一定会深深体会到,干净的天空,充足的阳光,美丽的大自然是多么让人神往怀念。能出去逛街,吃美食,旅游,朋友们相聚,过自由自在健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如今有点奢望了。



我的手机上,有几个群,还有火山小视频。每天朋友圈,都互相转发这方面的文章。手机上翻阅头条,只要是关于疫情正能量的最新消息,或者有利于控制疫情的知识,国家的关怀,都及时转发出去。
当看到赞美医护人员,84岁钟南山老人,为灾区疫情无所畏惧的操劳。火山小视频上,钟南山教授落泪的演讲,我一次次感动的潸然泪下。
全国的医护人员,都积极报名,去灾区支援武汉人民。有的医生在外地休假,放弃了,赶往一线,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准备结婚的,也推迟了婚期。有的医护人员支援武汉,都瞒着父母,怕家人惦记。年轻的90后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如果感染上病毒,遗体捐献给国家做研究。
灾难来临了,我们能窝在家里过安逸的日子。吃饱,穿暖,睡安稳觉。是我们可敬的军人,不怕牺牲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保大家。义无反顾,冲在战斗的最前沿,与敌人,病魔,灾难作顽强的斗争。他们是蘸着血和泪,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谱写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医护人员,每天都戴着口罩,脸颊,鼻子上,被口罩捂得一片片血肉模糊。穿着防护服,在隔离室里工作6到8个小时,浑身的衣服湿透了。不能出来上厕所,只能带着尿不湿,大腿根捂坏了。带着防护手套,手掌都变成了白色。



在微信上看到,有的人还在医院无理取闹,严重者用刀刺死了医生。提倡人人平等,你作到了吗?在灾难面前,是可爱的军人,白衣天使,首当其冲。放弃个人安危,在挽救我们的生命。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那些追星族,探讨花边新闻,崇洋媚外,忘记感恩的人,是不是自责。伟大的军人,医护人员,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有难以割舍的亲人。可总有一群人,从未忘记自己的誓言,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们是为了谁。有大家才有小家,正因为有如此责任心的人,默默的坚守,无私的奉献,我们才能多一份心安。
在危难面前,有多少人有金钱,可是买不来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失去亲人,天伦之乐,瞬间天各一方。灾难发生了,我们是多么茫然不知,有时也无能为力。
此时,安康平安,这几个简单的字,从未像今天一样,理解,弥足,如此真切。这么沉甸甸,有份量。健康,快乐祝福用语,也从未显得这么深刻,珍贵。



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战士,都要有人性。为保卫自己,家庭,国家而战。记住,城市病了,我们的心,千万别病。疫情如何,取决每一个人,不要成为流动感染者,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不当回事。请远离野生动物,远离伤害。珍惜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日子。我们要结成新的长城,这是一场消灭瘟疫的战争。
让我们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开始对病毒的抗争,让我们打开所有窗户,放飞心底的呐喊,希冀。让我们同唱一首歌,巜祈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成功永远在。祈祷武汉渡过难关,为武汉加油。致敬祖国,致敬医护人员,为中国加油。


作者简介
张红艳,笔名小草,1962年出生,黑龙江省依兰农场,现居住河北省廊坊市,本人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学习,是一个在文字海洋里舞蹈的人。平时,擅长唱歌,跳舞,养花,兴趣广泛。愿和平台的各位老师文友共同学习,充实美好人生。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学英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