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淑琴: 温度、宽度、厚度

 昵称73531636 2021-01-25
【总第119802期】



温度、宽度、厚度
作者:冯淑琴

 

万物皆有度。山有高度,海有深度,天有广度......教师亦应有度,即应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
温度即是爱。“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害,”这是水对万物的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花儿对泥土的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花儿对世界的爱。“慈母手中线,”孟母三迁,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教师亦有爱,它也许就是孩子在病痛时,教师给予的一句温暖的安慰;它也许是孩子在有困惑时,教师给予的一个指点迷津的教诲;它也许是孩子在囧境时,教师给予的一丝恬淡的微笑;它也许是孩子犯错时,教师给予的一句善意的批评......教师有爱,才能向孩子的心灵播撒阳光和快乐,才能培育出一个个健康的灵魂。一个人拥有健康的灵魂,才能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方能“家齐、国治、天下平。”


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遇到各种问题的孩子是常有的事。有身体疾病的,有心灵自闭的,有性格棱角分明的,有懒惰成性的,如何把这一个个烫手的山芋变成笑靥如花的小天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世间没有爱打动不了的事物。前几天听了前副校长李伟的讲座。她讲到了她在前些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她用关爱打开了这个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之门,后来这个孩子竟和她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爱是最柔软的,但它也是最有力量、最有能量的。正如冰心所说:“人世间因为有了爱才有了一切。”



教育是爱的教育,它不止有说教和批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我们用爱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我们的努力就不再是0x任何数=0(学生是0,教师是任何数),我们也不会再有“我把真心寄明月,无奈明月照沟渠”的尴尬。玉石虽宝贵,它要想变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只靠利器的切削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经过水的打磨才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们教师既是切削玉石的利器,更是打磨玉石使其焕发迷人光彩的充满爱的水。
与其说教师的温度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教师的宽度就是走进孩子心灵的一剂良药。所谓的宽度:即是包容。大地有承载万物之仁,水有包万物之容,我们教师应有大地和水的胸怀。我们面对的是孩童,对幼小的孩童来说,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没有几个孩子是“打”不死的“小强”。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或这样那样的缺点时,我们首先应做的不是讽刺与挖苦,而是关爱与包容。



包容不是纵容,而是给犯错者以改过或修补不足的机会,所以包容可以成人之美,扼杀人性之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花费数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盗习惯的学生培养成农庄主席。前几天李伟校长也讲述了一个她学生时的一个亲身经历。她从小唱歌五音不全,这是事实。一次学校组织歌唱比赛,班干部在班级选拔歌手时,她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那个班干部说:“千万不要选她,她五音不全。"就是老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把她唱歌的欲望从此扼杀得干干净净。也是从此,她就再也没有在人前唱过一首歌,从此她也真的就不会唱歌了。对孩子而言,父母有养育之恩,教师有再造之德。教师的包容可以成人之美,反之会扼杀美,甚至成人之恶。世界是精彩纷呈的,孩子也是形形色色的,没有哪一块玉是完美无瑕的,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要用襟怀去塑造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变成一人千面,多才多艺的鲜活个体,而不是千人一面的考试机器,这是我们教师回馈教育和社会应有的责任。



教师的温度和宽度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孩子才能亲其师从而信其道。道为何物?道即是知识、道理、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智慧,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因为教师的文化厚度决定学生的高度。孔子因为学识渊博,才有弟子三千,七十二圣贤。教师的物质世界可以很小,小到她(他)只拥有三尺讲台和几尺见方的黑板。但她(他)的精神世界必须很大,大到她(他)可以与世界文坛巨匠倾心交谈,或畅谈莎士比亚的戏剧,或畅谈马尔克斯的意识流作品《百年孤独》;也可与孟子一道周游列国,勇敢地向施政者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也可以走进曾经辉煌的罗斯切尔德财团,去揭晓巨额财富下操纵的政治与战争;可以走近特斯拉和伊龙马斯克,去领略纯粹的理想主义者的伟大;可以追随李时针,走遍名山尝百草;也可以......



教师有了这样的文化厚度,学生对教师方有高山仰止,心生敬畏之感。“得民心者得天下。”教师只有彻底征服孩子的心,方能取得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一个画家胸中有丘壑,方能画出完美的山水画作,一位教师脑中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一定能培育出有高度的学生。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顶带有光环且有重量的帽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我们拿什么资本来承载这顶桂冠之重?我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们教师应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我们有了这三件法宝,我们才能不负众望,载重轻松前行。

2020年9月4号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冯淑芹,生于黑龙江,喝松花江水长大,求学于黑龙江,毕业后相继从事理论宣传,党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及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现居山东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
本期编辑:明桦
微  信  号:shaiwangnv
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
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
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
在场文学主编明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