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西一里2l6sluho 2021-01-26

中原王朝政治文明早熟,都城建设作为国家行政常态化的标志之一,成为帝国文明的显著特征。农耕时代的中国有过七大古都,而逐水草而居的漠北游牧民族也曾有过千年古都——地处额尔德尼昭地区的哈拉和林地区。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第一个游牧帝国——匈奴帝国

中华文明是一个原生文明,由于四塞之地的地形特征,在文明初始阶段很少与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交流。在中国的古籍记载中,西方是一个传说中的国度,文化昌盛,技术发达,民生富庶。可是,由于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脆弱的联系以及复杂地形地势的限制,除了穆王西巡外,三代以来很少有华夏人到过西方。

与中原地区不同,在戈壁滩以北,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开阔平坦的地形,从东亚地区一直延伸到南俄大草原,并且继续深入欧洲半岛,一直到达大西洋沿岸。与中原王朝到达中亚地区要翻越帕米尔山脉,行程万里不同,从贝加尔湖到达喀山,距离只有3000多公里。中原王朝视为畏途的西去通路,在游牧民族看来却是一片坦途。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埃及和西亚地区的文明成果,就通过这一条经贸路线,源源不断地传入了漠北一带。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是一片坦途

漠北高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加之又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气候严寒少雨,无法开展农业,孕育了很多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他们为了抢夺牧场和生活资料,彼此结怨,部落相攻,无有止日。为了在草原上生存下来,这些游牧部落开始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部落联盟,战争越打越大。偶有政治强人在混战中脱颖而出,其他氏族的部落纷纷投靠,一个草原游牧帝国就此开始缓慢成型。

帝国的政治常态化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行政基础建设,诸如设置官长、司法刑罚、祭祀巫祝等事务,都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来运作。富有谋略的帝国领袖开始改变游牧民族不事经营城池的习惯,开始建立起都城,作为自己的统治核心。只有进化到帝国文明形态的游牧民族,为了加强各个部落之间的凝聚力,才会生出建设都城的政治诉求。很多游牧民族囿于实力不足,在部落联盟状态向帝国形态转变时,往往就被来自南方的邻居给打断了进程,重又恢复到了部落状态。

匈奴帝国在漠北和漠南地区都设有王庭,相对于漠南王庭的军事基地的定位,漠北地区的王庭更像是帝国的政治首都。匈奴单于在漠北的王庭接受各个部落的朝拜,并在每年的五月、九月组织各部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对于游牧帝国松散的政治组织而言,这种大型活动,是建设国家凝聚力的最好方式。关于漠北王庭的位置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在哈拉和林地区。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匈奴人的漠北王庭——龙城的位置

与很多人认为漠北都是苦寒之地的情形不同,哈拉和林地区曾经长期繁荣。因为地处漠北中心,四通八达,向西可以沿着草原通道到达中东、南俄,同时又远离长城,与中原王朝有着漫长广阔的缓冲地带,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所以,在霍去病封狼居胥之后,尽管漠南再无王庭,匈奴单于依靠着漠北地区的政治核心,依然掌控着相当数量的财富,同时对西域拥有着影响力。汉王朝通过河西走廊维系的西域势力,与匈奴帝国通过宽广的正面所保有的影响力相比显得弱小脆弱的多。哈拉和林一带,成为匈奴帝国触底反弹的最后的底牌。后来的回鹘突厥,也都有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堡垒或城市,用来集聚财富和军队。

中原王朝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往往不能达到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目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原王朝无法长期控制漠北地区的哈拉和林一带。不管是哪个游牧民族,一旦占据了漠北地区,就能够通过掌握东西方贸易通道,而得到先进的科技、巨额的财富,从而能够快速整合漠北周围的势力,快速形成军事武装集团,从而具备与中原王朝一较长短的能力。因此,自古以来,周边的游牧民族,不管是东胡还是西虏,对于漠北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蒙古诸部位置图

1206年,在最终击败了克烈部,成功占据漠北草原后,蒙古部落的铁木真称汗,建立了大蒙古国。随着整个蒙古草原落入铁木真的掌控,蒙古帝国也逐渐将老营从原先部落起源地的斡难河流域向西搬迁,改到了环境、面积和经济都更为发达的和林。一个游牧部落联盟式的国家,由于占据了漠北地区,掌握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后,开始快速向帝国文明发展。此时,蒙古帝国的邻居们还没有体察到这种变化,他们还局限在传统的农耕文明的城池战争的范式,对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时代懵然无知。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铁木真:即将掀起的扩张浪潮

无论是西北小霸西夏,还是东亚霸主金国,他们都对蒙古霸权的性质有着错误预判断。成吉思汗不仅仅在部落间争取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是在用一个跨时代的改革,重塑了漠北草原的政治格局。每个大小部落的首领,虽然还在族内保有权威,但是他们和整个部落一起,都被纳入了成吉思汗治下的动员体系。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如今被服从号令的十夫长-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所联通。过去小队部落民的武装集团,被改造成了可以在百里内互相协作的骑兵军团。成吉思汗在成为军事家之前,首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正是他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让蒙古帝国成为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战争持久力的帝国。

在蒙古帝国初期发展过程中,与金国的作战曾经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这是是因为蒙古国的立国信条之一,即是向金国复仇。金国是当时东亚地区的霸主强权,作为东北亚山林居民入侵中原的胜利者的后裔,女真征服者们在很短的时间,就开始接受了中原的汉化影响,并且用这种汉化来榨取华北等地的资源,用以保障他们所倚仗的武力优势。可是,金国的统治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如金人本族人口太少,为了维持庞大的军事征战需求,他们不得不从治下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人、南人中招募军队。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勇悍的女真人士兵很快就被腐化

金国人为了维持霸主地位,杂糅了很多制度。不仅有猛安谋克旧制,还保留了北宋的土军和民兵制度。为了威胁南宋,又建立了水师。为了防止游牧民族势力坐大,又在北方建立起了漫长的长城防线。同时,女真贵族还亲自上阵,对已经冒头的游牧部落执行血腥的减丁政策。这样一来,即使有南宋每年缴纳的岁币,金国也无力利用已经被北宋治河工程折腾到财力枯竭的华北地区的资源来维持庞大的军需。

金人的困境还来自于贵族阶层的快速腐化,使得他们不得不利用大量的外族人帮助他们守边。有很多将领,在战争到关键时刻,投靠了蒙古势力,对金国的主力战线造成了崩溃性的影响。如在蒙金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中,契丹人的投靠,就使得金人损失了大量的战马,在还没有与蒙古进行决战时,金人就已经丧失了骑兵优势。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野狐岭之战:金国惨败

尽管与金国的战争进行的相对顺利,但铁木真还是有意无意的让自己的新帝国,逐步向着中亚靠拢。首先是为了追击乃蛮残部与王子屈出律,蒙古军队首次深入西域、七河流域与中亚东部。他们意外的发现,不仅居于统治阶层的契丹贵族和自己没有太大矛盾,连穆斯林人口居多的底层也非常欢迎自己。这次短暂而迅速的大胜,也为蒙古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道路。尤其在1218年,蒙古人大举远征中亚花剌子模时,蒙古帝国治下的各部族军队就被命令到哈拉和林一带集结。

由于花剌子模对商队的迫害和更加蛮横无礼的外交态度,蒙古军队杀入河中等地,并被迫打通了去往印度和伊朗的两条通道。为了追击花剌子模残部与王子扎兰丁,成吉思汗甚至要亲自出马,率军饮马印度河畔。其后,还必须数次远征伊朗等地,并因此抵达了安纳托利亚的东部边缘。

与向南方进军攻城略地的艰难不同,西方部落民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显然更低,抵抗意志也不十分坚决,蒙古人在西方的扩张获得了空前成功,也得到了大量的归附人口和财富,增强了帝国实力,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在匈奴、突厥之后,又将出现在这片草原上。蒙古帝国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西方,成吉思汗及数位王子都活跃在西征的一线位置,仅仅留下一个奴隶出身的木华黎去继续攻打金国。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太师国王木华黎被授予攻金重任

因此,哈拉和林的地缘情况更符合帝国战略需要,这里是一个可以通向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东欧大平原乃至匈牙利的游牧通道。不仅方便军队的快速前进,也可以让帝国更迅速的吸纳来自外部世界的技术、资金和人口。

到了1236年,已经灭掉金国,顺利掌握实权的第二代大汗窝阔台下令将哈拉和林扩建为蒙古帝国的新都城。几经考察之后,窝阔台决定将能够承载蒙古帝国兼重东西的战略的哈拉和林地区,扩建成为帝国的都城。'天策桓桓控上游, 边庭都付晋藩筹. 河山表带连中夏, 风雪洪蒙戍北楼',哈拉和林因此正式成为整个帝国的统治核心。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经是一个横跨多个传统文化区域的广袤帝国,也只有在定都哈拉和林之后,蒙古帝国才有了一个稳固的统治核心,真正进化为帝国。所以,窝阔台汗在位十三年,最出色的政绩,即是营建哈拉和林都城。

由于窝阔台看不上气候让蒙古人感觉不适的南宋,所以蒙古人在窝阔台汗时期的西征,是以寒冷著称的乌拉尔山区方向。哈拉和林作为都城,成为帝国精锐部队的集结地,也成为帝国最大的物资基地。哈拉和林城南北约四里,东西约二里,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周约二里。大汗的宫殿在哈拉和林的西南角,推测面积为55×45米。宫殿正门向南,瓦屋顶闪耀过碧绿色和金黄色釉的光泽,房顶的每个部件都被烧成红色和蓝色。地面则铺设琉璃方砖。光线所至,光华夺目,精雕细刻的镂空窗子把阳光切割成金黄色的碎片,洒在满地的琉璃上,任凭远道而来的臣子们唏嘘感叹,元朝诗人陈孚来到这里后,不禁文思泉涌,充满激情地写下两句诗:“势超大地山河上,人在中天日月间。”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都城哈拉和林的城墙

从窝阔台到蒙哥,几位大汗都不忘在哈拉和林一带发展庞大的产业基地。汉唐时期很多人都以为塞外乃是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农作物,因此对这片土地没有多大兴趣。可是蒙古人为了将哈拉和林建设成为漠北的要塞和堡垒,却在此处大力屯垦。薛禅汗时期,哈拉和林一带驻守4万军队,其中20%的士兵是用来屯垦的,其所产出的粮食,足以供应军队所需。可见,漠北乃是化外苦寒之地,其实不然,蒙古帝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用以开发和灌溉农田。来自中亚为主的商人,也在城里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将欧亚两地的物产输入市面。各攻陷城市的匠人,也在城里设有专门的手工业区,并制造了大量的精美陶器。当然,蒙古人还在当地修建了很多砖窑,用来烧制建筑城池的建材。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哈拉和林繁盛一时

蒙古人的文化是相对落后的,可凭借快马弯刀,短短几十年时间,蒙古建立了规模震铄古今的大帝国,治下的民族超过700多个,文化既有不同,风俗也各异。蒙古人很聪明地选择了民众中的少数派充当他们的助手,从而建立起了金字塔一样的阶级社会,例如在东部,熟悉汉化又保有很多游牧传统的契丹人,就是负责女真、渤海与汉儿的管理层。同样在西部,活跃在农牧混合区域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和犹太人,就是负责突厥化、波斯化人口的管理团队。

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被征服的民族,被称为“精神的鸦片”的宗教被蒙古人大为利用。蒙古人本身就崇尚神秘主义,对于各个宗教派别,蒙古人也秉承着兼容并蓄的方针,展示了蒙古人如草原般的宽容。他们在哈拉和林兴建了很多庙宇,代表着蒙古帝国对统治下广袤领地所实施的宣传工程。除了蒙古人本身就信仰的萨满和佛教,还有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拜火教、道教和儒家的寺庙依次坐落在城内。窝阔台大汗甚至在哈拉和林举办过世界上首次三大宗教辩论赛。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三大宗教同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蒙古帝国的辉煌武功。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蒙古人信仰的原始的萨满教

至此,哈拉和林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已经全然具备了一个世界级帝国所拥有的职能,随着蒙古军队的节节大胜,哈拉在实际上成为了新蹿起的世界中心,吸引着各类人群慕名而往。据1254年到和林访问的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内有市场;一为汉人区,居民尽是工匠。此外,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观,两所清真寺,一所基督教堂。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哈拉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这其中有南宋、突厥、哈里发、欧洲各国国君的使者,还有罗马教皇的使者。

窝阔台可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享受着万王之王的荣耀,经常宴会、封赏群臣,一次封赏就是百万头牲畜。可汗没有太多的财物概念,金银财物乃至于国家公器举手予人,毫不吝惜。国库经常亏空,汗廷因此对各处统治区加重了盘剥,以至于从各个占领区运送财物到哈拉和林的车辆络绎不绝。当时有不少中原人士远赴漠北,看到财富在此地被用之如泥沙,念及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原故土,因此留下了“贫极江南,富夸塞北”的记载。哈拉和林在蒙古帝国前四汗时期,达到了鼎盛。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窝阔台汗治下的多民族帝国

然而,盛极必衰,在哈拉和林鼎盛的那一刻,也注定了其必然衰败的结局。

蒙古帝国在各处的征战越是成功,蒙古帝国本部人口就越是分散。随着拔都、旭烈兀等人在外地建国,以及东道诸王的纷纷就国,蒙古本部人口被分散到四面八方,留在漠北地区的越来越少。哈拉和林作为世界级都市,正面临着越来越空心化的困境。各地封国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老一代的贵族还有故土情结,当新一代的领主成长起来后,这些人也不会再有回到蒙古故土的想法。因此,哈拉和林的人口,长期入不敷出。

哈拉和林面临着守外虚内的政治失衡的状态,只有坚持蒙古帝国的习惯法才能够凝聚已经渐散的人心。然而,缺少实力的中央政府,却越来越难以驾驭权势熏天的诸侯王,礼崩乐坏的时代即将到来。

1259年,蒙哥汗死在了征伐南宋王朝的前线。按照蒙古习惯法,留守都城和林的阿里不哥应该继承大汗之位。但此时的蒙古各部,已经因为分散世界各地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小核心。1260年,占据中原等地的忽必烈,带领轻骑脱离在长江一线作战的主力部队,一路北上,在东道诸王的支持开始了公开的抢班夺权。经过这次公然的挑战,哈拉和林失去了对东部很多省份的控制,不再是蒙古帝国的核心。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忽必烈在东道诸王的支持下僭越做了大汗

控制着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在战略上遭遇了忽必烈的中原和旭烈兀的伊尔汗国的孤立与夹击,对哈拉和林而言,这也意味着东西方两头贸易往来的中断,哈拉和林失去了财富来源。支持阿里不哥的蒙古宗王以西道宗王为主,他们在前期尚能一致对外,当哈拉和林的财富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阿里不哥阵营出现了分裂。在激战中,哈拉和林及周围地区遭到了很大破坏。原本的世界中心定位建设,哈拉和林没有设想过会有一天出现被攻击的情况,城防甚至都没有考虑设计瓮城。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也让进攻哈拉和林的征途一片坦荡。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对立

最终,忽必烈占据了这座已经残破的城市。远方的贵族亲戚们已经不会再回来,哈拉和林的定居者多数是帝国各地的工匠和僧人,也很难说他们对这个远离故土的城市有多少情感。哈拉和林已经缺少了凝聚帝国人心的职能。新上位的蒙古大汗,已经不准备将都城留在远离核心区域的草原。他更加汉化,期待和憧憬着中原帝王的礼遇。忽必烈在1263年开始建立靠近中原的元上都,并将原本的金国中都恢复了往日地位。到了1271年,忽必烈索性搬到了由中都扩建而成的大都——汗八里,并建号大元,成为了中原帝王。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忽必烈迁都大都城

作为成熟的政治家,忽必烈懂得维护帝国团结的重要性,他的一生都在对不服从他的亲戚们(主要是窝阔台系的海都)作战,可是蒙古帝国的分裂是大势所趋。作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的补救措施,哈拉和林这座城市被可以保留了下来,用来作为蒙古帝国各个汗国的精神图腾城市,用来彰显着忽必烈一脉的正统地位。忽必烈时期,由于没有明确的皇位继承制度,宗王出镇地方,凡是出镇哈拉和林(岭北行省),基本就是默认的下一任帝国皇帝。可能,元帝国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维系与草原上的亲戚们的政治联盟。

随着蒙古帝国不再是世界帝国,哈拉和林的地位,也不再那么突出了,亲戚们分家别过,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去了,在100多年后,蒙古系的各个汗国统治者分别皈依了各地的宗教文化,终于完成了他们的本土化进程。而哈拉和林的命运,也在一百多年后迎来了终结。

元朝是统治并不成功,徐达在1368年几乎兵不血刃拿下大都城,出逃的必力克图汗(元顺帝)开始以哈拉和林作为自己的北元都城。1372年,明军5万精锐分三路杀向哈拉和林,将领是朱元璋麾下大明万里长城——徐达。由于不熟悉草原环境,徐达选择自己亲率中路军冒进,最终被北元军队伏击大败。然而另一支由李文忠带领的军队却从兴安岭一直打到了阿尔泰山,在这段期间,哈拉和林曾被明军短暂攻克过,直到如今,哈拉和林还有被火焚烧后的痕迹。当然,明军是否攻克过哈拉和林这件事还属于孤证。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明军曾经短暂攻克过哈拉和林

不过,即便如此,被驱赶到漠北地区的蒙古人,依靠着蒙元时期哈拉和林地区长期的休养生息和保护政策,或多或少为当地留下了一定资源。可是,就如同丢失了漠南根据地的匈奴帝国一样,在失去了南方富庶的土地之后,北方脆弱的生态系统无法承担起一个庞大帝国的开销。而西方的亲戚们打成了锅粥,他们没有实力来帮助本家恢复中原领地,同时东西方的商贸路线也断绝了。尤其是在新疆地区立国的东察合台汗国,明朝和北元两边都不能得罪,干脆都称臣。

失去了商贸财路,又没有了塞内的财源,哈拉和林坐吃山空,朱元璋此时釜底抽薪,给出了待遇优厚的招募广告,很多蒙古人投诚了明军。与其守着一座不设防的城市等着明军来打,不如化整为零,与明军打起游击战。已经失去了帝国,都城哈拉和林不堪重负,最终在明军的不断攻击下,蒙古人放弃了这座城市。

蒙古人失去了哈拉和林这个精神之都之后,蒙古黄金家族的世系遭到了普遍质疑,蒙古草原内部出现进一步的分化。尽管明帝国战略上开始内敛,然而蒙古地区又恢复到了统一前的混战的阶段。西部的瓦剌与东部的兀良哈开始自立,让北元正统的鞑靼部内外交困。哈拉和林在这个阶段,往往属于瓦剌的地界。鞑靼人则在漠南蒙古一带游牧,在16世纪中期,他们中出现了一位中兴之主——达延汗,他曾小范围地统一了漠南蒙古,他曾经还想过将都城迁回哈拉和林,重建蒙古帝国的精神都城,希望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不过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计划,他就得病去世了。

哈拉和林:草原帝国的千年古都

蒙古最后的中兴之主:达延汗

哈拉和林,逐渐销声匿迹了。直到如今,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

一个部落制的草原,无法承载起一个游牧帝国的野心。而哈拉和林作为这种野心的见证,在短暂的喧嚣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