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籍鄢陵的“最美甘泉人”——俺的老爹(一)

 简心素文 2021-01-26

祖籍鄢陵的“最美甘泉人”

——俺的老爹一)

翰墨书香

这个题目有些个老迈,因为俺本身也是老迈之人了,但是,俺生在红旗下长在幸福中,本身没有什么故事俺老爹就不同了,他的故事很多,俺和哥哥早就想帮着爹(这个叫法很新潮吧)记述一下他的故事

其实,俺老爹有文化,完全能自己写一些他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是他不想写,因为,有些个悲哀的事情就像伤疤一样,揭开它是很疼的。哥哥说爸爸的生日快到了,咱们写写吧,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

俺老爹今年九十啦,这是按着咱们阴历论,就是农村人们常说的虚岁。要是从公家填各种履历表登记表审核表呢得填八十九,这叫周岁。俺在农村长大,又在基层工作,所以也随着大家用阴历记年龄。

就像人们常说的五十叫半百,文化着点说是天命之年六十叫花甲,七十呢为古稀,八十岁就叫耄耋之年,俺还真不知九十应该叫个啥咧问问老爹,他说叫鲐背鲐背之年。嗯,俺觉得老爹还是等着叫人瑞吧,一百岁就是人瑞了,神仙的年龄。

俺得看着老爹当一回神仙你看,现在还能穿线针呢,啥活计也都能干还与时俱进在自家小院开起了书屋,雅号书香小院,这字号还是咱们陕西省书画院院长范桦先生给题的呢。

今年,老爹被县上授予“最美甘泉人”的称号,劳山乡党委、政府来領导送了个大匾,老爹活有滋有味的。俺们全家大小三十几口人很为他骄傲呢。

甘泉在哪?在陕西的北边,知道它的人不多,但是说它所属的市那就尽人皆知啦——革命圣地延安,它归延安管。老家在河南的九十岁的老汉,后来在陕北的甘泉县被评为“最美甘泉人”这里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故事。

那俺就尽着俺知道的慢慢地说。

老爹的老家,在河南的鄢陵县马坊乡常庄一九三二年出生在这儿。要是填出身,就得写富农,唉,都是这个并不富的富农闹的,老爹年轻的时候,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鄢陵也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西北边是郑州,西南边是许昌,很多的历史故事和鄢陵有关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建都在许昌那时就有鄢陵这个地名。

那里呀很早就是花都,很多的南北方的花木相互迁移的时候,鄢陵县就是个这些植物要熟悉新的栽种地的缓冲地。它的气候比较温和,四季也分明,冬天不太冷,怎么说也算是咱们中国的中心福地呀。出生地按后来的说法那就叫籍贯,俺老爹的籍贯就是这啦——河南鄢陵县我们自然而然也就是河南鄢陵县。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鄢陵呢也是人口大县。它地处平原,交通发达虽然土地平坦肥沃,但是人均土地不多老爹家里虽然成分被定了个富农,其实当时土地并不多,就是个自耕农,充其量也就是中农。

听老爹说,俺爷爷一辈子勤俭辛劳,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辛苦一辈子才攒了点地,农民嘛,地就是命根子。自己的地打的粮食省着不单单是省着还得用麦子再换成棒子红薯等的粗粮,能勉强着够全家一年吃食,外人看着俺家的生活过得不错。其实全凭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这是当年大多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中国中等人家的生活常态。

农忙收麦子的时候就得雇一两个人帮忙,这些打短工的人在陕西的关东地区就叫麦客。麦区的人都知道,麦子熟了那得争分夺秒往家里收拾,晚了一旦下雨,麦子长了牙,就不能吃了。也许就为这雇人帮忙,土改时成分被定高了,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富”和“中”字有多么大的区别没在意。

还有呢就是在合作化前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借粮,为这爷爷也得罪了一些人

于是戴着富农帽子的爷爷,在合作化以后常常受到些不公正的待遇富农那是四类分子,啥待遇我们这个岁数在农村长大的都知道,不说也罢了反正爷爷觉得委屈就经常发脾气,一来二去竟然气死了。

老爹继承了爷爷的一切原罪,在老家实在过不下去当时我的两个姑姑早已出嫁,家里有一个患病的叔叔,奶奶也几近致盲,没办法,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吧。老爹偷偷带着我四岁的哥哥和妈妈跑去了西安,靠蹬三轮车过了两年。

因为一直没户口,又被遣返回了老家,这一下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幽默点说就是“运动”。有点风吹草动必然首当其冲。这个时候就有了俺,老爹觉得过不下去了一门的心思就是一个字:走!

河南人逃荒多往西北方向,就是陕西从鄢陵想坐火车不管去哪都要到许昌从鄢陵到许昌将近四十公里的路,一家子得走一整天当时村里管严,不允许青壮年劳力外出,由于老爹已经有过去西安的前科,更成了被监督的对象。老爹爹匆匆忙忙将奶奶和叔叔暂时托付给两个姑姑照管,全家人半夜三更偷偷地出发。(未完待续)

口述:滕建国

整理:王燕生四蹄生风)

◆四蹄生风旅游旅游捋出愁——海南随笔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