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祭天、祭地、祭红

 见小 2021-01-26

祭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祭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其釉色殷殷如初凝之鲜血,夺目而不落艳丽、浓郁而不失润泽,深沉华贵、莹润匀净、宝光内蕴、娇嫩灵动,有着红宝石般的光泽,可谓色之极致、动人心弦,因此被誉为“红中翘楚”。

明代永宣时期,为了满足皇帝对红釉钟爱,景德镇御窑厂匠来如织、窑火连天,祭红烧造达到了高峰,其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宝光内蕴,釉色之美绝世无双,甚至还留下“翠兰投火祭红”的凄美传说:宣德年间,皇帝身披大红披风赏花,一回头,发现宫女端的茶杯如红宝石般悦目。原来是自己的红袍被阳光反射到瓷杯上所致。于是皇帝就想要用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祭奠日神,于是诏令御窑厂加紧烧制,烧不出杀人。一位老窑工的女儿翠兰,发现她的父亲因烧不出而被投入大牢,悲愤中纵身跳入了熊熊的窑火。两天后打开窑炉时,大家惊奇地发现,陶坯呈现出鲜血一样的红色,祭红因此而成。但在明末失传。

《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然而好物难求,至宝更是得来不易。配料之复杂,窑温控制之微妙,或是气氛、时间等因素稍有差异,同样使得烧制失败。因此,它比其他名贵色釉瓷更为珍罕,也是各类釉色的瓷器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之一。

直至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祭红,得到一种纯粹的深红釉:釉汁凝厚,釉面密布细小的棕眼,如同桔皮;色调深红,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所以得名“霁红”。

康熙祭红用料较粗,色泽厚重,釉色不甚均匀,红色作渗透状。到雍、乾时,呈色稳定,红中带黑,釉面有桔皮纹和棕眼,边釉整齐。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祭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美品大赏:祭红釉水盂

雍正年间制作的这件祭红釉水盂,扩口,丰肩,窄腹,圈足。

通体施祭红釉,口沿因高温熔融状态下釉层垂流而显露白色胎体,俗称“灯草边”。器里及足底均施白釉。

器底无款,有细小开片,火石红痕迹明显。器高4.5厘米,宽6.5厘米

此物造型线条优美流畅,釉层晶莹润泽,釉色浓艳大气,胎质细密匀净,从细微处均彰显着高贵的身份,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视觉感受。整器品相完美,弥足珍贵。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