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早期王鉴三十一幅绘画作品赏析

 听月工作室 2021-01-26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初期。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我们这里介绍四王之一画家王鉴作品。

  王鉴(1598年~1677年),字元照,一字圆照,号湘碧,又号香庵主,江南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四王”之一。

[1]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称“王廉州”。工画,早年由董其昌亲自传授,董其昌向王鉴表示“学画唯多仿古人”,“时从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见宋元诸名公墨迹”,与同族王时敏齐名,王时敏曾题王鉴画云:“廉州画出入宋元,士气作家俱备,一时鲜有敌手”。

吴伟业将王时敏与董其昌、王鉴、李流芳、杨文骢、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弥合称为“画中九友”,并作《画中九友歌》。康熙十六年(1677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王鉴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秋山图》《仿董北苑笔意》《仿北苑山水》《危石青松图》《仿黄子久山水》《江山雨后图》《梦境图》《夏日山居图》《仿吴镇溪亭山色图》《青绿山水图》《九夏松风图》《仿宋元山水册》《四家灵气图》《九峰读书图》《溪亭山色图》《山水图》《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溪山深秀图》《仿叔明长松仙馆图》《仿大痴山水图》《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花溪渔隐图扇页》《关山秋霁图》《溪云初起图》《溪山仙馆图》《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远山岗峦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清代早期王鉴《长松仙馆图》赏析

   王鉴《长松仙馆图》纸本设色 纵 138.2厘米 横54.5 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仿王蒙名作《长松仙馆图》,笔法全学王蒙,构景幽深。笔墨苍莽淹润,大胜其晚岁一般尖秀用笔的作品,是画家晚年的杰出作品。

自识“丁未清和仿叔明长松仙馆图,奉祝悔庵年翁五十初度。

清代早期王鉴《仿巨然山水图》赏析

  《仿巨然山水图》,王鉴,纸本设色,纵217横101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

《仿巨然山水图》右上题,“己酉长夏仿巨然笔”。清己酉年(1669),此作品为王鉴中晚期绘画。虽为仿巨然画,但其中晚期绘画已有个人风格上构图、笔法、造型等元素的定式。

清代早期王鉴《仿王蒙秋山图》赏析:

  清初六大家王鉴《仿王蒙秋山图》

图中的枫树经过秋霜,显得更加红酣耀眼,耸直的立在山巖之上;巖豁之间有座梵宇,还有石樑跨在涧水上面。本画的构图呈现「S」型,从画幅的左下向右上延伸的山势,到画中间的瀑布便转为左斜上,具有动感。

清代早期王鉴《秋山图》赏析

  秋山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637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秋山图,丁丑夏日仿梅道人笔意。琅玡王鉴。十年踪迹任飘蓬,不向丹青问拙工;今日闲空重把玩,画中犹作故人逢。戊子夏六月,湘碧鉴重识。钤印:弇山堂(朱长方)、王鉴(朱方)、玄照氏(白方)、玄照(朱方)

题跋:玄照画道独步海内,展作纷纷,不妄鱼目混珠之叹。昔人题名迹谓:如岳阳楼亲见洞宾,觉无开画本都不类;余于此图亦云然。王时敏题。钤印:王时敏印(白方)

毕钵罗峰迥入霄,不逢猿鸟不通樵;谁施横木如飞楼,半月仙人一换桥。玄照司寇此图极得梅沙弥画脉,而布构极奇。眉公题。

画家惟元人以趣胜,然大家的渊源多出白董巨,吾家玄照在此道中慧心巧骨,一往遂登作坛。此帧虽仿梅道人,而墨气的级法妙得董巨三昧,盖直溯梅所往来。予不知画理,而所见颇不少,妄谓目前当推为第一手,具只眼者定不以予士一口为私也。丁丑秋日闲仲甫士骤题。

清代早期王鉴《仿董北苑笔意》赏析

  仿董北苑笔意  纸本水墨 1655年作

王鉴出生在书香门第,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代名迹甚多。王鉴早年曾得到董其昌亲授,自幼遍临宋、元名家墨迹,摹古功力深厚。这幅《山水清音图》,就是在临摹古画的基础上创作的,有他自己的特色。纵观全图,坡岸堆砌、层迭向上,远处山体高耸,峭壁悬崖,气势壮观。山上林木葱茏、茂盛,清气袭人。远处山涧,瀑布飞流直下,泻入溪中。景物的布置繁而不塞、杂而不乱,可谓层次分明、经营有序。由于山石多以淡墨皴染,然又用焦墨反复积加,所以画面显得浑厚而壮观。山石用笔含蓄而内敛,丝毫没有外露痕迹,皴法细密、墨色浓郁,再加之少量的青墨晕染,使画面达到了刚劲和柔美、雄浑与雅秀的统一。王鉴的画作大多题“仿”古人,如“仿北苑”、“仿令穰”、“仿雪松”、“仿江贯道”、“仿董源”、“仿巨然”等。但他的“仿”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人的笔墨技巧、构图布局,而是重在体味、吸收、融会前人的笔墨结构,以形成自己的山水画语言。此图便是画家以模仿董源的笔意为主,又融合巨然、黄公望萧散、恬淡的风格绘制而成的。在用笔上中锋为主,辅之以偏锋,行笔稳健,不急不燥,缓缓而来,自有一番惬意。勾勒皴擦、晕染点缀皆从容为之,浓淡相融,复染复擦,显得雄浑灵秀。更为奇妙的是那些枯笔线条也丝毫不见火气,倒是显出一片清润、明洁,有一股清雅的书卷气。是王鉴晚年的精心之作。

清代早期王鉴《仿北苑山水》赏析:

  仿北苑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660年作

题识:庚子小春,仿北苑笔似我建老宗台大词坛笑政,弟鉴。钤印:圆照

本幅是王鉴画于庚子(1660年)小春的一件重要应酬之作品,为赠送给“建老宗台大词坛”的。时年王鉴62岁,图中专用董源、巨然的画法,寓沉郁于清逸中,发婀娜于刚劲之外,一点一画,无不以经营惨淡而出之。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画风,清雅书卷气跃然纸上。王鉴在董巨功力最深,浑厚朴茂,为香光、烟客所不如。子久仲圭皆出于董巨,故玄照于黄吴尤神合。画中松峦叠翠,笔墨精妙,沉厚秀逸,刚柔并济,巧拙兼施,生熟并用,平淡绚烂,具罗笔端。

清代早期王鉴《危石青松图》赏析:

  危石青松图  立轴 辛丑(1661年)作

款识: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辛丑九秋,写似佩宜词光。王鉴。钤印:王鉴之印、染香庵

这幅《危石青松图》轴款识所题诗句,取自唐王维后期诗《过香积寺》中的颈联,全诗是: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此诗描写的是王维在寻访长安郊外的香积寺途中所见,远离尘嚣的诗人俨然已经入定,克制住七情六欲也消除了俗世的烦恼。王维的诗素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这一联的诗因色泽鲜明,自古至今常入的画图,董其昌也有同题的画。此图画题的原意,流泉被山石阻挡,其声响幽咽清晰可闻,烘托出这里人烟罕至之静谧。一抹余晖在这松色的过滤和折射下也变得冷了,越显得山谷的幽深。一个“冷”字道出了作者的出世之念,没有炎凉宠辱的萦怀,只有士大夫退而独善其身之洁身自好情怀。这是一件仿董北苑风格的作品,董源在五代南唐时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他开创了五代十国的江南山水画派。不以主干的线条刻画山势,而以无数苔点和细密皴线来表现,以平淡天真取胜,故“近视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王鉴此作即以皴线为峰而显秀润,墨点为木而显得丰茂。画取纵深式构图,远景白云环抱远峰,中景青山疏林,有流泉从欹乱的山石间哽咽流出,形成斗折蛇形势,近景则因受阻遏分流的泉水汇为一片,画面大片留白,最醒目的是几株青松高直伟岸,松针细细。全图用笔圆润,所画奇石冲然,蒿草丛生,林木经墨色浓淡参差点染,显得郁郁苍苍,突出了诗意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咽”与“冷”。

清带早期王鉴《仿黄子久山水》赏析:

  《仿黄子久山水图》绢本,设色,纵151厘米,横66厘米。仿黄子久山水  立轴 纸本 1671年作,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幅《仿黄子久山水图》就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并且充分体现出王鉴自己作品的独有特色。纵观全图,坡岸石矶磊磊,凸石崔嵬,层叠复上;群山重重,岭峦高耸,峭壁悬崖,气势壮观,一种令人向往的感觉油然而生。全图林木遍山葱茏青翠,苍郁茂盛,清气袭人。远处山涧壁崖下的瀑布,如银河落九天,飞流直泻,冲入溪中,蜿蜒流淌。岸边、山腰上点缀着水榭亭台、屋字楼阁,有的藏于树丛中,忽隐忽现。一高土端坐于水榭中,他神态安详地望着四周缥缈淡远的景色,那悠然自得、轻松惬意的韵味深深感染着观者。

此画为竖构图,布局疏密有致,构图繁而不塞,景物杂而不乱,可谓层次分明、经营有序。全图以水墨画成,用浅赭色染树干、坡脚及屋墙,树木、崖顶的平台等加以石绿晕染而成。由于山石以淡墨多次皴擦渍染,又略用焦墨积加反复画成,因此画面显得浑厚壮观。然而此画用笔却含蓄内敛,丝毫没有外露的锋芒,下笔用中锋尖笔,皴法细密,准确精纯,墨色浓润,所以又显得爽洁而灵秀,再加之少量的赭色晕染,为这雅洁而丰富的墨色增加了亮度,从而达到了刚劲与柔美,雄浑与雅秀的平衡。此图署款:庚戌九秋,访黄子久笔意,王鉴。下钤王鉴之印

清代早期王鉴《江山雨后图》赏析:

  江山雨后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676年作

款识:万壑松涛碧欲流,石床冰簟冷于秋。捲簾飞瀑三千丈,恰对吾家竹里楼。丙辰清和,倣梅道人笔。王鉴。钤印:王鉴之印、湘碧、琅琊

题跋:弇州文字廉州画,化作江南雨后山。玄照郡伯为弇州嫡孙。弱冠时师侍董文敏。其画学渊邃,笔法深厚苍浑,有咫尺千里之势。一树一石悉有原本。而以灵秀之笔出之,故氣韻生動,超轶前人,即白石翁犹逊一筹也。西蘆的老人王时敏题。

王鉴摹古工力极深,笔法非凡,擅长山水。他着力揣摩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诸位前辈大家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笔墨结构,形成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于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其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之气跃然纸上,历来被后人所称道。

此《江山雨后图》便是他融各家之长的杰作。画面的主体是苍山远岫、流水古木。画作下方江岸坡陀,古树成荫,对岸的山峰高耸入云,山下点缀村舍楼榭。远处群山连绵,薄雾中隐现小桥农家。整幅画平远、高远、深远兼具,布局疏朗,层次分明,树下、岸边的溪石,虚实得当。可见,画家在经营画面上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细密的皴法、浑厚的苔点,沉郁的墨色,画出了雨后山川清新而湿润的感觉。文人儒雅清逸之气跃然纸上,正如《桐荫论画》评王鉴画:“一种书卷之气,盎然纸墨间,洵为后学津梁。”

清代早期王鉴《梦境图》赏析:

  梦境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656年作 故宫博物院藏

画上方作者长题一则,称此图所绘的是一日梦中所见景物,款“丙申夏六月哉生明王鉴识”。钤“弇山堂”、“玄照”朱文印,“王鉴之印”、“玄照”白文印。按丙申为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作者时年59岁。画面上湖水一泓,清波浩渺,两岸秀峰对峙,近山的老树杂木丛生,叉枒错落,一个孤亭依山傍水而立。蕉林翠竹中,数间书舍隐现,环境清静幽美。一高士窗前凝思。湖面上,有渔翁荡小舟垂纶。曲桥卧波,连接两岸。

清代早期王鉴《夏日山居图》赏析

  《夏日山居图》绢本,设色,纵:149.1厘米,横:85.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这件作品即描绘了一个夏日山居的情景。画面上一座高山大岭在深谷间蒸腾的云气中挺拔而起,其四周群峰列护。虚实变化,主次有序,气脉贯通。两岸林木葱郁,水阁回廊,茅屋庭院,小路逶迤。数位隐士,在屋中,在院落,或坐或立,闲聊纳凉,好一种清静闲适的山居生活。这件作品亦是画家仿梅道人山水而作,其笔法秀密,墨色清淡,虽少梅道人之迹,然其闲逸之趣,却直追古人。

王鉴此图画层层山峦簇拥主峰,苍翠丛林之中,村舍水阁错落,山石用长披麻皴,深得巨然之韵。

本幅自题 :圭子嘉平,仿梅道人笔,王鉴。铃印王鉴之印 (白方)、员照,朱方 。鉴藏印陆海山人鉴定,白方。

清代早期王鉴《仿吴镇溪亭山色图》赏析

  《仿吴镇溪亭山色图》纸本,墨笔,纵:87.4、横:45.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王鉴所绘直幅大轴,多仿董巨、黄公望、王蒙画法,此幅仿学吴镇(梅道人)则较为稀见。因仿吴镇画法,故笔法稍粗而不尖,且笔墨浑融,景物层次分明,为作者晚年杰作。自识[丁未小春仿梅道人溪亭山色,王鉴]。钤[染香庵主]白文方印。图中另有王翚、恽寿平二家题赏,更为该作增色。按丁未为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作者时年七十岁。

清代早期王鉴《青绿山水图》赏析

  《青绿山水图》纸本,设色,纵:23厘米,横:198.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上自题:“余向在董思翁斋头见赵文敏《鹊华秋色图》,及余家所藏子久《浮岚远岫图》,皆设青绿色,无画苑习气。今二画不知流落何处,时形之梦寐,闲窗息纷,追师两家笔法而成此卷,虽不敢望古人万一,庶免近时蹊迳耳。戊戌长夏王鉴”。卷后有王撰、瞿中溶、华翼编三家题记。此卷据自题,是仿赵孟頫、黄公望两家的青绿设色法。图中圆浑的山形、细润的线条以及山石的长披麻皴、树叶的点簇法,均仿黄公望。

清代早期王鉴《九夏松风图》赏析

  《九夏松风图》纸本,设色。民间收藏

王鉴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多,大多存于各大博物馆内,仅上海博物馆内就存有61幅真品,其中不乏多幅大幅精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仿古山水屏》十二幅和广州市文物商店收藏的《仿古山水册》是他仿古作品中的代表作。晚年形成自己风格后的几幅代表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有《梦境图轴》、《夏山图轴》、《仿叔明长松仙图轴》、《仿梅道人溪亭山水图轴》,其中最著名的《九夏松风图轴》和《青绿山水图卷》

清代早期王鉴《仿宋元山水册》赏析

  《仿宋元山水册》纸本,设色,纵:55.2厘米,横:35.2厘米。清代1708年作,上海博物馆藏

此册共十二开,六开设色,六开墨笔,分别题为临倪云林、梅道人、黄子久、陈惟允,董北苑、巨然、赵千里、王蒙、董其昌等。兹选二开。仿黄鹤山樵,浅绛设色,构图繁密,山石多用披麻、牛毛皴,颇有王蒙神韵,然苔点更多地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笔墨技巧极为熟练,而且富有灵气。

款识:北苑秋山。戊子冬日仿宋元诸家于双滕书屋,王原祁。绣岭长松,锦林杰阁,荆关遗意。梅道人江南泊舟图笔。仿高尚书。仿黄子久秋山。大痴良常山馆笔意。余未见鹊华秋色,闻其秀逸简淡,非松雪本色,写此大意。赵子昂仙山楼阁。写曹云西笔。疏林溪馆仿高士设色小景。

钤印:麓台(白文)、苍润 (白文)、石师道人(白文)、茂京(朱文)、王茂京(半朱文半白文)、王原祁印(白文)、西庐后人(白文)、王原祁(半朱文半白文)、麓台(朱文)

鉴藏印:仪周珍藏(朱文)

题跋:同治壬戌十一月钱式携来观于永嘉官署距叔盖殉节日已三十三月矣赵之谦记。王司农此册乃极用意之作也,同治已巳八月客杭州,澹如观察以余旧题字于后属为重跋数事,前后八年间,人事几易,幸此册之犹存而能得主也,濡笔记之,之谦。撝叔题后二十年,光绪已丑孟春人日武进费念慈从元和师禾其观一旬叹赏无尽,时距擅叔之物又五叚矣,病中记之。

题签:王司农仿宋元诸家山水十帧。蠖叟鉴藏。

明代早期王鉴《四家灵气图》赏析

  《四家灵气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130cm,横53.5cm。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右上自题:“己丑冬十月余浪游武林,承登子张公祖渡江相访,出其同乡朱相国家所藏元四大家真迹鉴赏。俗眼为之一清扫,如渔父出桃源不复记忆,然笔端灵气于梦寐中仿佛见之,闲窗图此,不识能得其万一否?东海王鉴。”

钤“王鉴印”朱文印、“玄照氏”白文印,引首钤“弇山堂”朱文印。收藏印钤有“洪洞董氏家藏”朱文印、“仲麟鉴藏”白文印、“陆润之藏”朱文印等三方。

“己丑”为清顺治六年(1649年),王鉴时年52岁。

据款题而知此图是王鉴出游武林期间观“朱相国家所藏元四大家真迹”后挥毫所作。从中可见作者对“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笔墨的潜心摹学以及他融会贯通后的综合运用能力。作品疏朗恬然的构图,秀逸遒劲的山石线条,交叠厚重的墨点,均表现出元代山水淡泊怡情的文人画格调。此图堪称作者仿元四家笔墨之集大成者。

清代早期王鉴《九峰读书图》赏析

  《九峰读书图》轴,清,王鉴绘,纸本,设色,纵142cm,横57.5cm。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叔明《九峰读书图》为钱宗伯收藏,余时得借观,今仿其笔意,呈仲翁老宗台教正。己丑季夏小弟鉴。”钤“玄照”、“烟波钓客”白文印。鉴藏印有:“朱璿私印”白文印、“章翼诜堂法书名画记”朱文印等共3方。

“己丑”是清顺治六年(1649年),作者时年52岁。

图绘崇山峻岭,苍松平溪,一高士在茅舍内读书。其展卷吟诵的细微举止点明了惬意“读书”的创作主题,寄托着画家的隐逸思想。本幅构图为高远法取势,山脚松木以工整的线条精心刻画,显现出作者以线造型的能力。山顶处以浓墨戳点,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等,灵活多变的各种点法增强了江南山峦湿润华滋、沉郁深秀的气象。山石的脉络是以元人王叔明(即王蒙)典型的解索皴表现,其拖墨而下,屈曲密集的线条与山石的陡峭走向相一致,增强了山体的雄伟之势。此图堪称王鉴仿王叔明的佳作,全面地展示了其对王蒙画法得心应手的娴熟的运用程度。

清代早期王鉴《溪亭山色图》赏析

  《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0.1cm,横41cm。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上自题:“燕子低飞不动尘,黄莺娇小未禁春。东风绿遍门前草,细雨含烟愁路人。烧灯过了客思家,寂寂衡门数瞑鸦。燕子未归梅落尽,小窗明月属梨花。倪高士有溪亭山色向藏吴郡王文恪公家,后归王长安,余时得纵观,今不知流落何处。闲坐红梅花下,风日情美,涤砚伸纸,漫师此意,不求形似也。染香遗老王鉴。”钤“王鉴之印”(白文),引首钤“来云馆”(朱文)。收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宝蕴楼书画录”(朱文)。

根据王鉴自题可知此画系他背临元人倪瓒《溪亭山色图》之作。山石树木的刻画采用了枯疏的方折之笔和淡墨渲染的表现方法,具有倪氏的笔墨特点,并将倪氏所追求的自然淳雅、淡泊清高、不落时俗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恰到好处,由此可见画家深厚的临摹功底及其对倪氏画风的深刻理解和准确的表现。

清代早期王鉴《山水图》赏析

  《山水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155.3cm,横86.9cm。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癸卯夏日祝湛源老亲翁六十初度。”钤“王鉴之印”印。

“癸卯”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王鉴时年65岁。

此幅是祝寿题材画,作者在构图上巧意安排:近景绘常青不衰有贺寿寓意的苍松以突出主题;远景绘起伏叠嶂的山峦,寓寿比南山、生命连绵持续之意。中景是清波碧水,其曲折的水面不仅为画面增添了诗意,而且将远、近景有机地相连成一体,令全图的空间层次分明,同时不失画面的完整性。

清代早期王鉴《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赏析

  清代画家王鉴山水画《仿黄公望烟浮远岫图》台北故宫藏(原)

本幅主景偏于左侧,以扭动、峥嵘的山势连贯画面近、中、远三景,用溼润的皴染配以赭石、花青、汁绿,赋予画面清雅明亮的气息。画中绵延堆叠的山势与茂密的树木,凸显出大地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与大痴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之意相合。

清代早期王鉴仿《溪山深秀图》赏析

  王鉴这幅《仿溪山深秀图》纵220.7厘米,横104.8厘米,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王鉴模仿元代著名书画家吴镇的作品。这幅两米多高的巨大画幅让整幅画作为深山茂树的磅薄气势呼之欲出。

  北宋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可游可居的景致,用笔用墨都在点滴之间,体现山水为媒的感觉,王鉴模仿元代画家吴镇的这幅《溪山深秀图》也恰到好处地将古人的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书画收藏大家董其昌收藏吴镇的《溪山深秀图》时,王鉴借来观看了几个月的时间,仿画出了《溪山深秀图》。原来的吴镇的那副《溪山深秀图》就不知落了。

清代早期王鉴《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赏析

  《仿叔明长松仙馆图》轴,清,王鉴,纸本,设色,纵138.2cm,横54.5cm。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题:“丁未清和,仿叔明長松仙館圖,奉祝悔庵年翁50初度,王鑒。”此图是王鉴为友人尤侗祝寿所作,图中景物青松喻长寿,仙馆喻雅适之意。款识下钤“圆照”、“染香庵主”两印。丁未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

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幽径蜿蜒于松林之中通向山中馆舍,山馆四周碧树环绕,其后丘壑万千,青峰壁立,苍郁秀润,另有茅屋布于山腰处。整幅图画描绘出郁郁葱葱的青山峻岭,清幽静谧的山居茅舍,传达了绝意仕途的士大夫情系山水之间悠然自得的意趣,此图实为作者托物言志之作。此图是王鉴晚年浅绛山水画的一幅精妙作品。

清代早期王鉴《仿大痴山水图》赏析

  《仿大痴山水图》轴,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鉴绘,绢本,设色,纵122.5cm,横61.5cm。藏故宫博物院

自识:“庚子冬日仿大痴笔意。王鉴。”钤“王鉴之印”、“玄照”印。

本幅右上有王时敏题:“元四大家风格各殊,其源流要皆出于董巨。玄照郡伯于董巨有专诣,所作往往乱真。此图复仿子久而用笔皴法仍师北苑,有董巨之功力,又有子久之逸韵,瓶盘钗钏镕成一金,即使子久复生,神妙亦不过如此,真古今绝艺也。余老钝无成,时亦欲仿子久而粗率疥癞,相去愈远。今见此杰作,珠玉在侧,益惭形秽,遂欲焚弃笔砚矣。叹绝愧绝!庚子仲冬王时敏题”。下钤“王时敏印” 、“逊之”印,引首钤“归邨”印。

“庚子”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王鉴时年62岁。

鉴藏印钤:“虚斋审定”、“莱臣审藏真迹”。

此图沿“S”形的水路,绘一河两岸的景致,笔墨技法娴熟,设色清丽淡雅,表现了江南山水沉郁深秀的自然气象。图中山石、树木勾染以仿大痴,即黄公望的画风为主,同时参法董源及宋人巨然的笔法,显现出王鉴晚年对古人笔墨融会贯通的掌控能力。

清代早期王鉴《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赏析

  《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7.4cm,横45.7cm。藏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题:“丁未小春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王鉴。”钤“染香庵主”白文印。本幅有王翚、恽寿平题,钤“王翚之印”、“寿平之印”等。鉴藏印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等诸方。

此图是王鉴仿吴镇(梅道人)《溪亭山色图》之作。图中峰峦浑厚,枫林青柏,山间云气蒸腾,给人以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之感。构图疏密有致,远近景互衬互映。从笔墨上不难看出因系仿吴镇画法,故笔法稍粗而不尖,且笔墨浑融,将吴镇的笔法特点传摹得惟妙惟肖。王鉴所绘之作多仿董巨、黄公望、王蒙画法,仿吴镇者极为罕见, “丁未”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应属作者晚年杰作。

清代早期王鉴《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赏析

  《仿倪云林溪亭山色图》轴,清,王鉴绘,纸本,墨笔,纵81.3cm,横51.2cm。藏故宫博物院

图绘秋湖静水、疏林远岫的江南景致。王鉴一生推崇元人倪瓒自然淳雅的画风,乐此不疲地四处寻访其画作并且加以临摹,仅仿倪氏的《溪亭山色图》就有数件之多,此图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从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到山石树木的方折用笔,再到以淡墨层层擦染的施墨法,均可见作者晚年对倪氏画风的摹仿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清代早期王鉴《花溪渔隐图扇页》赏析

  《花溪渔隐图》扇页,清,王鉴绘,纸本,设色,纵15.7cm,横51.8cm。藏故宫博物院

扇页有自题:“甲午年余同张约菴使君联舟南下,蓬窗相对,出惠崇《花溪渔乐图》见示。日夕展玩,不欲去手。今使君墓木已拱,不知此画流落何处。余犹倦息人间,追思往昔,不禁人琴之感。偶仿其遗意,以志不忘故旧耳。染香遗老鉴。”钤“鉴”朱文印 。“甲午”是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王鉴时年57岁。

清代早期王鉴《关山秋霁图》赏析

  《关山秋霁图》正是“四王”之一、王鉴的作品。藏广州艺术博物馆。王鉴,字玄照,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苏州太仓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是明代文史大家王世贞的曾孙。王鉴擅长画山水,早年曾经得到董其昌的亲自传授,画风向上追溯至五代南唐画家董源、 巨然,多拟仿宋元诸家。他擅长画青绿山水,着色妍丽,又兼长皴染画法。

《关山秋霁图》是王鉴晚年效仿北宋画家范宽的山水画风格所作。此轴为吴大澂、吴湖帆递藏之物,也就是祖孙二人次第传承收藏。吴大澂在裱边处题跋“湘碧老人早年多泼墨淋漓之笔,其精细之作皆在六七十岁……其用意之缜密虽极小处无一懈笔”,写出了王鉴晚年在用笔敷色方面,绘画风格与早年不同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吴湖帆也临摹过一幅《关山秋霁图》,为友人祝寿而作。

清代早期王鉴《溪云初起图》赏析

  这幅《溪云初起图》133.5×66cm和他画的另一幅仿巨然的《深浅云山图》无论形式、笔法和内容都非常相似,但所表达的思想—意境却大不一样。《深浅云山图》上有题诗一首,曰:云多不计山深浅,地僻绝无人往来。莫怪披图便成句,柴门曾向翠峰开。

画中山峦、树木、溪水、屋宇,一派幽静、闲适的景象,这除了具有巨然的幽路小溪、仙踪隐迹的气氛之外,并且增加许多生活意味。这里不是蓬莱仙界,虽然飘来飘去的白云多于人的来往,柴门象达摩一样,整日面对青山。这里是人们渴望安定、欲求逃离乱世的最理想的地方。

云动山愈静,是《深浅云山图》的作者打算从画中体现从动到静的创作意图。而《溪云初起图》的画面,则是空中无云,山间无瀑,树木不动,溪水不流,静的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凝固了。在这种极其阒寂的环境中,画家想要告诉你的是:“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想象画一幅《腾龙起蛟图》似乎不怎么太难:黑云压城,暴雨狂风,雷鸣电闪,树倒屋倾,鱼潜鸟散,兽骇人惊……这些足以能表现出很多动人的场景。若是构建一个让人体会到风雨即将来临的一刹那的安静场面,确实不那么容易。《溪云初起图》就有 点儿“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思。

清代早期王鉴《溪山仙馆图》赏析

  《溪山仙馆图》纵77.5厘米横39厘米,作于1674年,王鉴晚年之作。晚年的王鉴,在画学理念上与年长他六岁却低他一辈的宗侄王时敏分道扬镳。他以董源、巨然为根底,广涉诸家,形成多样面貌。这一时期他画了许多仿前人之作的画,《溪山仙馆图》为其中之一。名为拟赵孟緁同名画作,实则糅合了诸家之长,一画之中,既有王蒙山水的缜密,赵孟緁设色的清丽,还有董源、巨然的清润圆通,功力深厚,风貌亦佳。人民美术出版社《王鉴精品集》中有一幅《云壑松荫图轴》,晚于《溪山仙馆图》一年创作,也是名为仿王蒙同名画作,构图设色都与此作相近,同为王鉴此一时期采诸家之妙的佳构。

《溪山仙馆图》钱镜塘钤“海昌钱镜塘藏印”

清代早期王鉴《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赏析

   王鉴《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92×52cm

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征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清雅的书卷气跃然纸上,历来为后人所称道。擅长山水,远法董(源)、巨(然),近宗王蒙、黄公望。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

清代早期王鉴《远山岗峦图》赏析

   王鉴 《远山岗峦图》绢本151x66辽宁博物馆

此图原名《仿黄子久山水图》。绘山峦起伏,林木丛生,山林深处村屋坐落,一股清泉直下。近处溪流清澈,水榭石堤,意境幽深。用笔秀丽,皴染精到,滋润浑厚,气韵苍莽。自识“庚戌九秋仿黄子久笔意,王鑑”,钤“王鑑之印”白文、“湘碧”朱文方印(按:庚戌为康熙九年,公元一六七0年,作者时年七十三岁),为王鉴晚年佳作。构图繁而不乱,山石错落有致,而且笔法华润圆细,秀逸中不失严谨,纤细而不流于柔弱,刚柔并济,浓淡兼施,皴染同举,别有风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