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墩墩舆情课】第十六课:你订的是哪类舆情产品?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系列舆情课摘要】:自墩墩舆情课首篇开序后,作者将系列舆情课大致分为政务篇、舆情篇、案例篇及建模篇四大类,目前正在更新舆情篇,敬请关注,欢迎分享点评。

PS:训练舆情,就是在训练你的媒介素养!




舆情观察、舆情报告、舆情分析作为当下许多舆情研究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特定现象的成果表达形式,无论对政府管理层,还是对社会大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舆情,顾名思义,就是“舆论的基本情况”。通俗来讲就是“公众在特定的时空里,对某样具体事件公开表达的信念、观点及情绪的总和,能反映出一些社会公众民意。

政府管理者需要舆情观察、舆情报告、舆情分析这样的书面报告来汲取真实的社会民意和诉求,并以此作为评价与修正具体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同样,社会民众也需要这样的内参形式来表达诉求心声。这般共需的市场背景下,大到中央级媒体,小到地方性网站,都在争抢着舆情产品这个大奶酪。

【舆情产品的市场现状】

当前国内的一些舆情研究机构(包括中央级媒体在内)推出的舆情产品都存在一些共性短板,有的对舆情样本信息的真伪缺乏筛选把关,伪民意偏倚明显有的则完全混淆了舆情观察、舆情报告与舆情分析完全不同的产品概念把本应以剖析舆情背后现实原因的舆情分析硬生生写成了毫无现实指导意义的舆情报告,甚至是带有诸多舆情样本偏性的舆情观察不仅无法达到反映社会真实民意的目的,而且还容易造成决策者对网络舆情形势的错判误判,后果不堪设想。

【舆情观察】

舆情观察,是指通过一些舆情监测软件的定向舆情样本采集,经过简单的舆情观点描述所形成的舆情书面材料。它是最基础阶段的舆情行文,只需要根据舆情监测软件机械化的舆情样本采样,描绘出舆情的基本模型即可,并没有对账号真实、水军发帖等一系列人为操纵舆情的可能情况进行有效筛选。舆情观察在当前一些中低端舆情机构中较为普遍,原因也很好理解,这些舆情机构中从事舆情产品的人员大多不懂网,只是根据机械化的数据采集,进行一些机械化的表述。

【舆情报告】

相比舆情观察,舆情报告会对舆情样本有所取舍,会筛掉如水军账号、恶意灌水这样的偏性样本,使得舆情表述更接近于真实的民意,并加以文字表述和图表佐证,将舆情发生、发展较为真实的呈现在政府决策者及社会公众面前。这种舆情产品倾向于陈述事实和收集民意诉求,以记录、陈述为主作者认为当前,国内的舆情机构能做到舆情报告的其实并不多。

【舆情分析】

舆情分析,是指舆情研究机构要通过对某个特定事件、现象在公共舆论中的表现来分析出舆情背后有着怎样的现实原因,网上舆情走势为何与事件该有的常识性民意反馈呈现偏离。举个简单实例:警察抓了犯罪分子,按照常识,网上舆情观点应该是以支持打击犯罪行为为主,但有时候网上会因为“警察”的强势标签、犯罪分子曾经悲惨的“社会遭遇”而使得网上舆情走势呈现出同情罪犯、谴责警察的背离曲线,那么舆情分析就要通过舆情观点分析出导致这种背离曲线的现实原因,是当地警察平时执法不得人心的问题?还是舆论标签的情绪倒置所致。舆情分析是要透过舆情表象分析现实原因,从而具有线下工作的指导意义。这种舆情产品倾向于对数据、原因、建议的综合性分析判断,以分析、建议为主。

总之:舆情观察只管陈述舆情表象;舆情报告会做一些舆情矫正;舆情分析是要分析现实原因,指导现实工作。至于各单位订阅的舆情产品属于哪一类?看官们,自己看吧!


更多舆情文章尽在@墩墩看新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