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评丨大庆卫健委这份情况通报推荐收藏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今天,大庆市卫健委发布了关于网曝产妇因医院拒绝接受延误治疗死亡事件的情况通报,以时间推移方式基本回应了此前舆论关于“5个小时里发生了什么的疑问,为公众客观评价医患双方提供了相对全面的信源,是一份成功的权威通报样式。
一是选择时间推移的叙述样式是回应舆论争议的最合适方式。跟踪事件发展可以发现,自疑似家属发帖反映产妇刘某某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入院被告知无床位耽误5小时后死亡开始,引发大量网民转发围观,热度急速攀升,大庆油田总医耽误5小时导致产妇死亡”随之进入许多网民评价事件是非对错的潜在意识,并在对产妇死亡的同情中得到不断加深和判断肯定,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回应公众迫切想知道的“5小时内发生了什么”,是挽回围观网民客观理性的唯一方式。值得注意地是,回应通报与舆情帖文客观上一定存在着时间差,也就是说,职能部门发出的情况通报除了要确保信源真实等线下情况外,还要充分顾及因时间差造成舆论情感立场先行的问题。以这次事件为例,面对全网舆论质疑,仅仅笼统地用一段话讲清楚“5个小时可能还远远不够,选择以“9:44;9:44 - 10:43;11:20......这样分段式回应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二是细节描述慎用情感语言,有助于树立事件的“裁判角色”。细读通报全文,你会发现该通报在回应舆论关键问题上,几乎没有任何带有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修饰性语言,均是以最简短语言讲明白这5个小时内发生的详细情况,向舆论释放出了大庆卫健委在介入事件调查后严肃、客观、公正的强烈信号。我们知道,舆论事件的官方通报能不能让人信服,关键还在于读者能否在这份通报中读到客观公正的积极信号,能否系统全面将通报蕴含的信息解读到位,因此信息解读远远要比情感表达来得重要,如果情感语言用多了,就很容易在受众中造成解读分歧和误读错读,可能会让通报陷入“有意护短”“故意偏袒”这种有失严肃公正的舆论旋涡,引发次生舆情灾害,这就是我为什么不赞同把官方通报写成官方评论的原因。
三是末尾两段清晰表明立场态度,既体现尊重规则意识又释放人性温度。像这次产妇死亡这样的医疗舆情,经常会面临规则与情感“谁为第一”的冲突,围观网民的情感往往会被带入到“产妇已经死亡,家属已经够惨了”这样的舆论逻辑,在后续观点意见表达中产生“对抗医院”“声援家属”等冲动倾向,这时候就要在通报的结束语部分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化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份通报最后两段重点就这部分进行了针对性回应,一是对涉事相关医务人员作出“停止工作、配合调查”的处理决定,发生这么大事,停止工作、配合调查是对患者家属、对医务工作、对社会舆论、对后续调查的一个交代,要注意的是,停止工作、配合调查并非已经就此认定涉事医务人员存在责任,更多的是一种程序,这个处理要比此前许多地方一味以委屈自己下属人员来迎合舆论要好得多;二是针对刘某某家属诉求,提出家属及公众都应该等尸检报告出来后,再依照《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在法律规则框架下维权追责,有力地将话题拉回到了要在法律规则框架进行讨论的理性轨道。三是作为医院主管部门大庆卫健委表达了对刘某某去世、涉事家属的情感,释放了善意。
个人认为,这是一份值得学习、借鉴和参考的案例通报范式,推荐读者们,特别是卫健系统的干部们收藏。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