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舆评丨摆地摊的话题反复

 墩墩舆情课 2021-01-26

开门见山,不反对摆地摊并非是要倡导摆地摊。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差异,就会因一些超过尺度的宣传而偏离政策出台的初衷,不仅无法取得预先效果,而且还会因社会讨论的不断反复而出现更多现实的矛盾问题,“一地鸡毛”,令人遗憾。

从不允许到“默许”,摆地摊之所以能成功实现“职业逆袭”,不是因为摆地摊真的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职业,真能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种种实际难题,而是我们在深入剖析新冠肺炎后疫情时期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后,给大众阶层老百姓留出的一个短暂、临时、过渡的生存调适空间,既缓解了生存就业的矛盾压力,又可以试探和论证“地摊经济”在当前持续精细化规范化城市管理框架下的可行性。


观察舆论发现,摆地摊话题的互动热搜,最早是源于上月底央视新闻等权威央媒接续刊发中央文明办宣传稿件《中央文明办:今年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的话题助推,并伴随着各大主流媒体、商网自媒体援引转载而给公众释放了较为自由的讨论空间,形成了针对该话题讨论的热烈氛围。

跟踪反馈发现,最初的舆论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支持和较为一致的赞许倾向,但分析后认为,这种支持和赞许除了有怀念早前地摊时期的城市烟火、希望留给社会底层生存空间等客观情感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近年来小贩城管冲突类新闻的内心遗憾、及对当前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下地摊经济的可行性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看起来十分正面积极的情绪舆论,具有民意的片面性。它没有将地摊该如何摆、摆在哪里、是否有序、会否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等后续伴随出现的负面问题考虑在内,这也是后续地摊话题为何会出现几轮争论反复的重要原因。

这一切,是需要我们的官宣媒体和相关部门引起注意,并及时采取一些舆论纠偏加以调适和引导,避免舆论走偏和话题走歪,最终形成一个激烈适度、讨论充分、建议积极的舆论氛围。很显然,不少媒体的报道口径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了“摆地摊,让城市更有烟火气”“深得民心,可以摆地摊了”等等这类倡导性强的标题和语言尺度,有些地方的宣传稿件甚至标注上“城管喊你去摆摊”等醒目字眼,无疑会增加公众对于摆地摊的政策误判,给后续针对随意占道无序摆摊的监管造成处罚难题,增加工作难度。

事实上,我们从默认“摆地摊”这个政策,已经可以看出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重重困境和难题。特朗普政府为首的美西方政客们已近乎疯狂,通过各种卑劣手段施压甩锅中国。比如再次强调方方谎言“真实”蛊惑怂恿那个号称“中国第一良心”足球运动员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分裂国家犯罪言论,利用黄之锋等港独分子干涉香港,串联对岸蔡英文等台独分子接连碰瓷等等,中国正在艰难地砥砺前行,这些我们一定要有警醒的认识。国内也是如此,新冠肺炎的经济冲击实实在在摆在那,中小企业的生存难题、社会民众的就业压力,都实实在在的摆在我们面前。

摆地摊,看似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临时性政策,背后承载着的却是中国克服国外国内方方面面的阻力和难题,这些你一定要懂。因为只有懂了这些,你才能真正懂得“摆地摊的政策出台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后续有一天,因为时势的动态变化,国家又加强了“摆地摊”的监管,你才不会觉得意外和沮丧。

至于摆不摆,选择都在你,但如果要去摆,就要到允许的地方摆。

一杯咖啡   一堂舆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