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五十四
2021-01-26 | 阅:  转:  |  分享 
  
《弟子规》心得分享之五十四《文钞》“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家道兴旺是每个做家长的希望。但他有没有学过兴家的方
法呢?现代家庭,一般都没有学过怎么兴家的事情。这就要找老一代人留下的家谱中,有没有家道、家规、家业和家风。即便自己家已经没有这些东
西了,古人还有很多有名的家谱、家训流传后世。去找来学习,参考。我学习传统文化以来,知道《弟子规》是古代很多家训的集大成,它的骨架是
以夫子《论语》为大纲的。它的很多内容,都是古代《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几乎都是圣贤教育,恐怕没有出处的不能写进去。清代有个朱
柏庐,根据宋代朱熹的《小学》,编写了一部《朱子治家格言》也称《朱子家训》。后来被很多山西商人作为家规,培养子弟,后来他们的家道兴旺
,成了有名的晋商。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明清晋商的盈利,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
、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票号资本额较钱庄为大。晋商的兴旺,就是有钱人的大家庭,使用《朱子治家格言》做家规开始的。这本家规的重
点,就在于落实,非常有效地落实《小学》里面的重点内容。《小学》非常重视教育,从人的怀胎开始,到扎根教育,都有很仔细的教育模式。这个
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可以说都是正能量,没有一点负能量,另一个说法,人经过家庭教育之后,有很高的智慧,几乎没有烦恼了。这样的人很容
易落实古圣先贤的德行教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几乎都能落实。简单说,这些家庭培养出来的人,几乎都是圣贤君子。如果遇到有善根的人,就可
能培养出几个孔孟一样的圣贤。这个世界能有一个两个这样的人出现,他们就能领导这个世界,成为大同世界。我们国家的民族复兴,就能由他们搞
成功了。今天讲,富家富不过三代。有钱你都不能传三代,你的家业没建立起来,就衰败了。这种家庭,就像露水一样,成不了气候。晋商,大概有
五百年的光景,一个家传几十世。就是依靠家规,教育后代。家规都是依照圣贤制定的章程,那是德行积累的章程。《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
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晋商几十代都在积功累德,而不是重视积财,反倒成了巨商。《弟子规》也称弟
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德行教育在前,没有教育成功之前,不能学才艺。德行教育成功之后,才有资格学
才艺。人无德,才艺再怎么高,他可能是有能力的坏人,贪腐就从这类人中出。人有德,他越有才艺,对人民对国家的贡献越大。“欲子弟成人,须
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子弟,即学生。这里说的是老师的样子。教育不只是言说,更重要的是演示。能说
到做不到,谁信?人只看你做到的,才能生信心,发心真学。有人讲清华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去了美国不回来了?我以为就是榜样的力量最重要。清华
北大的老师不用教学生们出国不回来,学生们能看到他们老师自己的孩子都出去不回来了,这不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吗?我叔叔,清华大人物,两个
孩子都去了美国,老二每年回国教一个月学。领导要介绍一下吧,这是某人的女儿,在美国某大公司任职,------。不用说去外国好,学生们
自己就有判断了,将来去哪里好?就是老师的榜样在起作用,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当以因果报应为先入之言。使
其习以成性,庶后来不至大有走作”。因果报应,社会上很难接受,尤其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人们都以为是封建迷信。这是错误的观念。古代的人
,尤其是中国古人,一点也不迷信。谁傻?努力学习,这是因,就可能考上大学,如果很多因素都做到了,我一定能考上大学,这是果报。因果就在
我们生活中,不是迷信。华为大量在基础研究上下力气,发明了5G,这也是因果。基础研究是因,5G就是结果,这难道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吗?我
在给老人尽孝为因,到我自己老了,就会有孩子给我尽孝为果。这也是因与果的关系。难道不是吗?反过来说,我年轻时不给老人尽孝道,我自己老
了,还能指望孩子给我尽孝道吗?不可能。我父辈十二个人,只我父母给三个老人养老送终,到老年时,他们得到果报了,由我来给他们尽孝。可是
其他姑姑叔叔的晚年很悲惨,上面说的两个孩子都在美国,怎么给老人尽孝?几乎没办方法。还有两个姑姑家、一个叔叔家,孩子们都在外国,老年
的悲惨只有他们自己品尝。因果教育非常必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你从小就学这些,学了几十年,先入为主的东西习
以成性了,谁还敢作恶?报应等在后面。做善事还好,忍不住做恶事,就得很小心了,做的很收敛,不敢过分。“此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淑世善民,淑世,济世。善民,教化人们。
献花(0)
+1
(本文系佛弟子2yui2...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