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枉凝眉》真读懂了么?其实那个流眼泪的主人公,并不是林黛玉

 君笺雅侃红楼 2021-01-26
三百年前的《红楼梦》,由于作者曹雪芹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线索太多就容易造成歧义。而陷于诗词表述和后人鉴赏的角度不同,更是会被误解。本文讲一个最容易让人误解的细节,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读书人都理解错了。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须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关于[枉凝眉]之前多次解读。本文不讲细节,只说一句话“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读书人看到这段文字,第一反应就是林黛玉。但这样认定是大错特错的。因为从[枉凝眉]的表述看,流泪的对象是贾宝玉,而不是林黛玉。

[终身误]和[枉凝眉]的表述都是第三人,也就是贾宝玉的角度。
[终身误]说得是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缠误了终身。贾宝玉“都道是”“俺只念”“空对着”“终不忘”,是黛死钗嫁前的承受心理。而“美中不足”“意难平”,则是贾宝玉和薛宝钗婚后的心理,以及对林黛玉的思念。
[枉凝眉]一直被认为宝黛爱情悲歌,依据就是那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但是从前面罗列的六个“一个”的表述对象看,并不是林黛玉和贾宝玉。而是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与他相关的钗戴以外的六个红颜知己。

“一个是阆苑仙葩”,是说“海棠”。唐代诗人李绅有《海棠诗》:
“海边奇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后世大多数海棠诗,都与阆中、阆苑、蜀中、锦城相关,都是指成都地区。而阆苑也指宫廷。这些都与林黛玉无关。
反而与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的史湘云相关。“海棠花签”借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昭示史湘云的幸福姻缘。阆苑仙葩指“海棠”与林黛玉没有关系。

古人诗词用典,一提到“阆苑仙葩”就是指海棠无疑,而不是现代人理解的什么花草都可以叫阆苑仙葩。似乎绛珠仙草也可以。这与一提到“咏絮”,就是谢道韫的典不做第二人一个道理。
“一个是美玉无瑕”,也不是贾宝玉。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一块五色斑斓的“美玉”,采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典。神瑛侍者又是赤瑕宫侍者,“瑕”就代表多色玉。而“无瑕美玉”单指白玉。唯有妙玉才是“无瑕美玉”。
“偏又”“如何”,也是贾宝玉的心情表述,明明有了钗戴,何以又遇见湘云、妙玉这样的优秀女儿。
“一个枉自嗟呀”是金钏儿,金钏儿死后,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回来正赶上王熙凤生日唱《荆钗记·男祭》,就是“枉自嗟呀”的出处。

“一个空劳牵挂”是晴雯,判词说“多情公子空牵挂”,不用再多说。
“一个是水中月”是麝月,采镜花水月。麝月是贾宝玉身边留下的最后一个丫头。
“一个是镜中花”是袭人,同样镜花水月,袭人作为贾宝玉的准姨娘,最后却嫁给蒋玉菡。
金钏儿、晴雯因贾宝玉死,贾宝玉将她们当做自己的妾先后祭奠。金钏儿死后,贾政有用玉钏儿给贾宝玉做妾补偿之意,白玉钏亲尝莲叶羹是伏笔。玉钏儿是贾家唯一个拿二两银子“姨娘”月例的丫头。比袭人的“准姨娘”还要名正言顺。
“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她留在最后,准姨娘袭人却被嫁她人。而麝月与贾宝玉“梳头”,也暗示他们也有偷试之情,学自袭人。
以上都能够从原文找出线索一一对应。反倒是与林黛玉的线索,除了流泪这个线索外完全不对榫。问题是流泪的主人公,毫无疑问不是指林黛玉,而是作为主要陈述对象的贾宝玉。

其实,[枉凝眉]祭奠的是钗黛二人以外,六个与贾宝玉最亲密的“红颜知己”。可随着大观园幻灭,这些人死的死、嫁的嫁,离开的离开……贾宝玉送别一个伤心一个。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是接续“有奇缘”“无奇缘”的慨叹,表达贾宝玉眼见群芳离散不舍,并为之持续流下的泪水。
春夏秋冬代表一年年。其实从晴雯之死,到贾宝玉最终抛弃宝钗、麝月以及代表金钏儿的玉钏儿出家为僧,也不过就是一年多的时间。恰是从“秋到夏”。
总之,“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说的是贾宝玉的情感,与林黛玉并无关系,混淆理解并不可取。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