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首例基于OLDI协议跨境管制移交提升中俄管制运行效率

 天晴111111 2021-01-26

全文字数:1000字

阅读时间:4分钟

本报作者:李芳芳 冯滢宁 常勇 董晓钰

国内首例基于OLDI协议的跨境管制移交在中俄管制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天平均每天可以为东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和俄罗斯伯力管制中心在该项工作上节约3小时协调时间。

统计数据显示,沈阳区管中心与俄罗斯管制区之间有四个进出境点,日均进出境架次在150架次~180架次,每天仅仅电话协调这些进出境航班移交这一项工作,就要用去3小时左右的时间。

洲际航班进出境的高峰时段比较集中,没有OLDI移交时,高峰时段协调席管制员差不多要一半的精力都得放在处理进出境航班的移交上。

并且,和俄罗斯管制员使用英语通话移交,由于都是非母语,所以为防止出现信息错误,需要反复确认,牵扯了太多的精力。

如今,在沈阳区管中心,管制员对出境航班点击电子移交,从系统上航班的电子标牌开始闪烁,到俄罗斯管制员看到闪烁,接管飞机,只用短短几秒的时间。

移交航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能及时、准确的传递。航班呼号、二次应答机、高度、速度、预计进入时间等信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实时性强、经济性好的OLDI移交,实现了自动对每份报文进行相应的回馈确认。

管制员可以通过雷达屏幕上目标标牌和颜色的变化及时掌握移交的进度和过程,仅通过鼠标操作就能实现管制权的移交和接受确认,在减轻了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了管制效率的同时还大量减少了语音协调通话、卫星电话的费用,既节约了管制成本又保障了安全。

不同空中交通管制单位间对航班的管制权限移交主要有话音移交和电子屏幕两种方式。

其中话音移交是指两个管制单位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告知下一飞行管制服务区某航班的相关信息。

作为传统的移交方式,“口说手记”的话音移交容易出现错误。电子屏幕移交功能日益备受欢迎,为了实现这一功能,系统之间需要进行飞行计划同步,并且执行一个标准化的移交协议。

据介绍,中俄两国的管制单位之间实行电子移交的难点在于两国采用不同的协议标准。中国民航采用国际民航组织的AIDC标准,而俄罗斯民航采用欧控的OLDI标准。

尽管国际民航组织的AIDC协议和欧洲的OLDI协议都在全世界应用广泛,但因为AIDC和OLDI的协议和接口不同,影响了电子屏幕移交使用。因此,中俄要实施电子移交,必须首先统一协议。

看到了这一现实运行需求,虽然新协议在国内无应用先例,但东北空管局成立了OLDI建设专项工作组,逐步推动该项工作,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比国外OLDI协议应用现状,结合与自动化系统厂家的交流经验,制定出了符合沈阳管制区域实际情况的OLDI协议移交。

今年6月5日,沈阳区管中心与俄罗斯伯力管制中心实现国内首次基于OLDI协议的中俄管制屏幕移交,填补国内自动化管制移交的技术空白。

10月18日,区管中心与俄罗斯伯力管制中心OLDI移交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空管对境外移交手段的一次跨越性改变。

据悉,东北空管局还构建了OLDI移交的远期目标,将其与自动化后期需求计划比对航路解析功能相结合,实现进出境航班系统自动核实计划核对航路功能,进一步降低管制员工作负荷,从技术层面上为飞行安全增加砝码。

中俄双方管制单位将在依托现有管制协调关系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各类资源,形成衔接有序、动态灵活的运行体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