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珙拼死救下一人,46年后,这个人的儿子亲手将南宋埋葬

 蜀山笔侠 2021-01-26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有时候,无意中可能做好事,也有可能做坏事,谁知道呢?如果知道结局或许就不会做了,又或者,想做而又不一定能做到,这就叫命运

孟珙大家都知道吧?抗蒙名将,南宋铮铮男儿,若要做个抗蒙排行榜的话,他指定前三。然而,在孟珙的铁血军旅生涯中,他却在不经意中做了一件对南宋很不利的事。就是拼死救了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有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后来成为了蒙古大将,而这个蒙古大将,正是在崖山海战中一举击溃南宋最后一点命脉的张弘范。张弘范在灭亡南宋后在石壁上刻下的“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至今让人震撼(虽然有待考证)。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

话说孟珙和蒙古打了一辈子仗,竟也曾经做过战友,就是执行南宋的“联蒙灭金”计划,一起打金朝。这一场景何其相似?100多年前,北宋也是这么干的,最终北宋怎样了?有宋一代,就这么个德性,老是得过且过,走一步算一步,江山留与后人愁。

在灭亡金朝的蔡州之战中,宋蒙联军猛攻城池,蒙军一个叫张柔的万户在突击中被金军用勾连枪钩住了,眼看性命不保。孟珙看见后,立马率军支援,亲手将铁钩斩断,将张柔救出。这也算蒙宋之间一段难得的战斗友谊吧。

5年后,灭亡南宋的煞星出现,张柔得了一个儿子,取名张弘范。张弘范通过父亲的捷径,很快成为了蒙古甚至忽必烈心中重要的军事人才,南征的时候,忽必烈还亲赐尚方宝剑和铠甲,让他辅佐蒙古元帅伯颜,以示荣宠。

张弘范没有辜负忽必烈的期望,他不光在降服临安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更是率水师围剿南宋最后的一点血脉,将他们一举消灭在崖山。

孟珙要是看到这样的结局,哪怕知道南宋必亡,当初也不会奋不顾身地去救那个被金兵钩住的蒙古将军(张柔)。

然而,历史有如果吗?还有更造化弄人的事情:当初张柔身边有一个族子叫小张(先打个埋伏),他比张弘范稍大,张弘范称他兄长。

族子是什么?就是比从子还远一代的侄子;从子呢?又是比堂侄远一代的侄子;堂侄呢?就是比亲侄远一代的侄子;亲侄呢?就是你亲兄弟的儿子。在古代的五服里,族子属于第五服(亲儿子第一服)。

这个小张本来跟着族叔张柔混得不错,可是不知怎么犯了军法,估计是很严重的那种,连张柔都保不了他,于是小张就投奔了南边的宋朝。从此,小张和张弘范这哥俩儿就分道扬镳了。

小张后来对南宋死心塌地,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南宋朝廷都投降了,他都坚决不投降,他和文天祥“宋末三杰”之一)保留着南宋赵氏最后的血脉和元军(此时蒙古已改名)周旋,给那些望风而降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同时让在钓鱼城坚守的将士们看到最后一点希望。如果小张成功,钓鱼城最后不会有条件投降。

然而,小张最后的希望破灭在了自己曾经的族弟张弘范身上。崖山一战,小张正是南宋水军的主帅,而张弘范,则是他的终结者。

战前,张弘范曾经找人去劝降族兄,可是得到的回复是坚决的,最后张弘范不得不向自己的族兄下手。接下来便是悲壮的崖山海战,以及陆秀夫“宋末三杰”之一)那惊世一跳,大宋就此走到了终点。小张没有选择独活和投降,他也跟着大宋的气数一起坠入大海。

说了半天,这个小张到底是谁?

他就是“宋末三杰”最后一位——张世杰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