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

 吴主任 2021-01-26

从去年的“996”热议再到“内卷”出圈成为时髦词汇,人们开始怀念过去也就变得自然而然。

有这样一个问题的简单回答,在某乎上获得了上万的赞,被转至微博又迎来无数人共鸣,好几万的转发评论。

注意到这里的关键词了吗?楼道,公园,健身。这是城市的生活。

真是令人羡慕。这些爸爸妈妈们一定都是有单位的人。单位也是个有历史印记的词汇,单位默认了不是公务员也是国企事业单位。总之,铁饭碗。

这些人的孩子长大了,在评论里刷刷刷地回忆起美好时光。首先大家一起跟着感受下这种幸福吧。

你让农村或者偏远山区的孩子回忆一下过去都是什么日子,或者此时此刻去工厂里问问那些流水线上的年轻人,他们小时候父母都在干嘛,有没有“上班”“下班”这种电视剧里才有的词汇。

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虽然生我养我的沿海农村一直以来也比山沟里的村子要富足一点点,但大体上也是贫困和乏味的农村。

小时候尤其夏天动不动就停电,帮爸妈出去打酱油和买蜡烛是我经常要做的事。为什么经常停电?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通电,电力资源整体还不足,一到用电高峰期,农村的电先掐掉。与此同时,有自来水也没几年,七八十年代的村里人喝的都是河水。至于那水质,不说消毒什么的,衣服、马桶、拖把等等都在河边,今天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恐怕不知道啥叫农业税,也不知道啥叫“统购”。农业税是在2006年取消,当时的新闻说,我国取消了上千年的农业税。多么令人振奋啊。农业税好理解,就是上交公粮。在没有全球贸易之前,自给自足,农民种粮食得上缴国家去分配。统购是你家有粮食也不能买卖,国家统一价格收购,当然是人为压低的价格了。

整个中国的发展史,就是农村人补贴城市人的历史。

这么理解中国的转型好了。财政上都是先倾斜城市,因为生活在这里的都是有单位的人,还有大量的国企员工要养呢。农村人先忍一忍,无论是水电也都是最后照顾到,而且一开始的电费巨贵,以至于90年代后期了,空调冰箱都不算贵了,但农村人也不用,因为电费太贵了。农村和城市的电费不是一个价格。这种官方的歧视有人知道吗,有人关心吗,现在你们知道了,你们在乎吗?至于户籍制度,就不再展开了。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可以做生意,农村人除了种田,还能干什么?可选的实在不多,但其中有聪明人就敢闯敢拼。所以时间拉长一看,当年国企遍布的省市如今都萧条无比,比如东北。而那些财政看都不看一眼的地方,出来了很多民营企业以及各种企业家,比如福建。

那些父母双职工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现在也都长大了,这些人眼里的世界是片面和局限的。说是既得利益者不算过分。但放在整个中国,这些还是少数。无论是4%左右的本科生比例还是2000左右的可支配中位数都说明了,大量的中国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大量的人并没有特别的技能,干的就是体力活又或者工厂里像个机器人一样繁重的工作。

如果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会怎样呢?虽然这个假设非常可笑。但也不妨畅想一下。产量等于时间*效率。时间被限制,效率是一定的,整个社会的发展就会变慢,商品和服务就会变贵。在劳动力这一端,高效率的优秀选手才有机会找到工作,又或者自我降低薪资才行,总之企业要运转基本的成本是要考虑的。结果会是怎样?还楼道里的炒菜烧鱼味道呢,有工作就赶紧跪在地上哭吧。

还有啊,为什么只要求8个小时呢?上班2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要有送外卖这种工作,大半夜还给人送,不眠不休的,为什么我们不先禁止这种“不人道”的工作呢?还有大量的不是人干的活,收入不高,为什么我们不给他们捐款?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让每个人每天都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呢?给大家发钱啊,限制工作时间,打倒黑心企业啊。啧啧,想想就开心。

什么?办不到?

那我们集体罢工好不好?罢工,那就都没饭吃了。国家可以养着啊,多搞搞国企对不对,24k纯金饭碗以家庭为单位一家发一个。国家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如此有能耐,90年代初东北至于出现那般惨烈的下岗潮吗?

一群在优越的环境里长大的人,完全无视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就知道开口闭口骂资本,完全意识不到,没有资本屎都未必能吃到热乎的。

996也好,内卷也好,就是竞争的结果。说什么“人不能退出”这种很容易营造共鸣的漂亮话,为什么不能?是自己的欲望不愿意。让996留给愿意拼搏的人,每个人的出身和现状都不一样,多少人希望能有好的平台和机会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愿意的人压缩自己的欲望,相信我,饿不死的,但不愿意对吧。要一些虚荣心对吧,欲望也不弱,那就需要钱,需要钱就得去努力,如果别人也努力,你就得更努力。如果觉得累,可以反思一下意义,可以退出一些竞争,而这就是另一码事了。

有些人说,大家只是抱怨一下,并不是希望有什么变化,如同他们早已习惯的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带来的不适感。也许吧,但现在的舆论已经是很浓郁的希望国家去干涉,因为在很多笨蛋眼里,企业是在剥削员工,是在压榨员工,必须管一管,必须强制8小时工作制,读过两本书的人马上就会告诉你,这8小时工作制是当年的工人运动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不要这样。冷静一点,多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人刚毕业被大厂几十万上百万年薪签走,有人还在苦苦挣扎。这个世界,尤其是资本和企业不欠任何人,如果说解决这种内卷化有什么最值得做的事,反而是政策上应该多多开放一些领域,因为摆脱内状态需要各行业更多的创新,而创新离不开更自由的空间。但现在是反过来了,希望国家能够管一管。真是到头来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无论是抱怨也好,辩论也罢,无论什么结果都不会改变自己当下的生活。抱怨和发泄是有短暂作用的,不吐不快,抱团取暖。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好像问题解决了,哪天难受了再骂咧咧,再抱团取暖一次,神奇得很,一天就又过去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地“治疗”,自己并没啥长进,自然也就越来越失去了竞争力。什么8个小时工作制,到时候跪求996恐怕都没机会了。不争论,不重要。生活迟早教会每一个人什么叫现实,什么叫务实。

哎呀,言重了言重了,别生气哈,我怎么能为资本说话呢,就是跟大家开个玩笑。让我们一起呼吁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吧,我们要回到过去,我们怀念铁饭碗,要定制版的!楼道里的饭菜香味,下班路上的落叶,公园里遛狗……我们需要生活!国家请安排一下!

上篇:罗翔对自由的理解错在哪?

推荐:内卷的打工人

封面图:Jeffrey Smar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