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城这个植物园也是够大的……

 兰戈戈3 2021-01-26


重庆城除了有一个大型的“动物园”,还有一个大型的“植物园”。

在重庆市40多万条地名库中,还有不少植物地名,如大竹林、蒲草田、李子坝、梨树湾、枇杷山、芭蕉园等。其中,植物地名又以黄桷树最普遍,几乎每个区县都有,多的基至有几十个。

重庆以黄桷树为市树,随处可见,大路边,城墙里,山坡顶,陡坎上,甚至大街小巷。以黄桷树这种植物为地名的也不少,比如黄桷坪、黄桷园、黄桷塆、黄桷堡……

一般来说,某地必须有某种植物,而且这种植物还要具有某种特别的意义或具有某种突出的特征,才会用这种植物来命名地名。

黄桷树是土生土长的重庆“特产”,寿命长,动辄上百年。黄桷树喜光,耐旱,适应能力强,有点像重庆人,重庆人也就特别喜欢黄桷树,以它为名的地方就多。

在“黄桷系”地名中,最著名的要数黄桷垭了。当年从重庆城去贵州,黄桷垭是必经之路,于是就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场镇,取名崇文乡。

上黄桷垭的山路上有很多黄桷树,特别是那垭口处的几株黄桷树高大古老,树萌遮天蔽日,人们往往只知黄桷垭,而不知那儿叫崇文乡,后来,政府也干脆将其改为黄桷垭了。

重庆有个黄桷渡,早在1500多年前,郦道元就在《水经·江水注》中提到了黄桷渡。不过写成了黄葛渡,重庆人把桷读成葛 ,郦道元可能是听了这样的音误会成葛 ,才写成了黄葛渡。

此外,重庆还有铜锣峡,因峡里原有很多枝繁叶茂、树大根深的黄桷树,古时又被称为黄桷峡,郦道元《水经·江水注》:“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右迳明月峡。”黄葛峡就是指的铜锣峡。

黄花园、桂花园,芭蕉园……在重庆主城,这些园地名市民都很熟悉。重庆为何会存在园地名?

旧时重庆城内住着不少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往往有不少房子,而他们又要把这些房子用围墙围起来,形成所谓的“园”。

而“园”里“园”外种植有独具特色的植物,于是就以这种植物取名。芭蕉园位于东水门西侧,20世纪50年代那围墙里还能看到大片芭蕉。

而桂花园得名于桂花。晚清时那儿还是荒凉之地,仅有一个江西会馆,馆前的堰塘周围种有桂花树,于是取名桂花园。

在嘉陵江边,有市民熟悉的黄花园,以及连接两岸的黄花园大桥。之所以取名黄花园,也是因该地原有一花园,以开黄花得名。黄花是菊花代名词,可能有人附庸风雅以陶渊明自居而取的名字吧。

南岸有莲花山,不是因为那里有人种植莲花,而是因为那儿有一处山石像莲花而得名。

茄子溪因溪旁种植茄子而得名。茄子开紫色的花,结紫色的果,把溪水也映成了紫色,于是人们就把那条小溪叫做茄子溪,附近的街道也叫做了茄子溪。

重庆的植物地名,最出名的是菜园坝。旧时重庆城的新鲜蔬菜几乎都由该地供给,成为重庆城名副其实的“菜园子”,因而被称为菜园坝。直到20世纪60年代,那菜园坝还有一个生产队,从事蔬菜种植。

重庆的植物地名中,除了黄桷树、桂花园、芭蕉园等,还有枣子岚垭、李子坝、梨树湾、松林坡、梅子堡、紫荆路、紫薇路、荷塘路、芭蕉湾、大竹林、马桑溪、黄荆坡等,植物种类如此繁多,可见重庆物产之丰富。

重庆真正的植物园,在南山、照母山、园博园、中央公园、缙云山……

(部分素材来自媒体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