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在万众瞩目之下已经于1月8日正式上市,而生猪期货交割规则则是基于现实生猪现货的流通规则。对于规则的理解,也必须要从现货流通实际情况说起。先看以下这张图: 图上可知: 1,养殖场直接对接屠宰场占比10-20% 一方面是一体化的企业(拥有养殖和屠宰版快)自产自屠,但是尽管是一体化的企业,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基于屠宰量较低,屠宰企业利润为零甚至负数的情况下,屠宰版快亦更加倾向从市场收购一些低价猪源,而养殖版块倾向于卖出更高的价格,一体化企业,版快之间核算相互独立。 生猪存出栏恢复正常,猪肉供应与需求相对平衡,一体化企业才能展现强大优势。 二方面,点对点调运是我国生猪调运政策中,应对地区生猪供应出现问题时,调运的调和政策。点对点更多是养殖企业直接对接屠宰企业,但在跨省、跨大区调运中,同样还需用到生猪贸易商。 2,生猪经纪人包括大型生猪贸易商以及猪经纪中介,占比生猪调运量80-90% 生猪贸易商,必须有一定资金,打个比方,某贸易商一天调运10车生猪,根据目前生猪价格,大约需要将近300万资金,而这10车生猪到达屠宰场需要至少3天才能结款,这样一天资金周期需要4天。也就说说,如果维持平均一天10车的调运量,总资金需要1200万。如此,生猪贸易商,就如同粮食贸易商,都属于自己密集型行业,不是谁随便可以做的。另外生猪贸易商对于市场信息要要非常敏感,大型生猪贸易商都有自己的量化分析团队,以判断生猪行情波动。其专业请不亚于机构研究人员。 猪经纪中介,则无需资金运作,其主要作用是为大型生猪贸易商介绍提供本地猪源,他们往往会收5-20元/头的中介费。 一般实际中,以上两类我习惯于统称为猪经纪。有人习惯成为猪贩子,甚至在正式讲课、网络分享中也口口不离猪贩子,尽管意思上没问题,但无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专业上,生猪贸易商更合适,口语猪经纪业不存在歧义。 生猪贸易商是现阶段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内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只有在我国养殖、屠宰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也就是50%产能集中在2-3大型集团企业中,生猪贸易商的比例才会从其功能方面有实质性降低。 实际生猪收购和调运中,是如何进行的呢? 1,养殖企业称重、现货现款 养殖企业在2018年ASF之后,在整个产业链处于强势地位,而在正常事情,屠宰企业往往具有强势地位。养殖企业现货现款,在这之后,更加普遍。这与屠宰场的宰后结算有无法调和的矛盾,那么生猪贸易商起到了调节的作用。 (1)现货中,生猪出栏在养殖企业地磅过秤;期货中出猪台交割。 当地交割不可存储。非屠宰企业接货可能面临一些难题。 (2)实际情况下,一批猪体重范围20公斤以内,如果120公斤为基准,区间在110-130公斤。猪太小出肉率不好,某些时期大猪的价格要高于标猪的价格,大猪价格并不总一定最高。期货交割中,单头90-140公斤(考虑到了目前生猪养殖的实际问题),平均110-120公斤。由此可见,期货交割规则的设定还是比较贴近现货实际情况。 冬季大猪需求量大,价格高于标准体重生猪,为了扩大利润,往往会压栏以增加体重,这样,在冬季合约,尤其是1月,可供交割的猪源将相对较少。 (3)“应具有瘦肉型猪的体型和外貌”并没有约定毛色,而现货中,毛色是影响猪价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在现阶段,母猪群体有相当比列的杜洛克基因母猪,后代不可避免出现问题。交割可能出现扯皮。 (4)生猪复养不均衡,达不到批次化生产,可能影响交割。当然,就目前合约持仓量来说,这方面交割问题不大。 贸易商凭经验判断质量 1,检查外观体态(体型、行走、伤疤、脓包、疝气、毛色、控食控水) 2,安排调度运输车辆。一般9.6米三层每层40-50头,另外还有6.2米,搞定跨省调运。 3,承担风险,比如损耗包括死亡,当然很少发生。300公里,损耗大概在1.5公斤。 4,猪经纪并不是没一次调运均盈利,要看整体,比如一整个月或一个季度是否盈利。 非屠宰企业或猪经纪交割,还需考虑到调运的问题。接货后是否能及时在当地消化?如果要跨省调运,问题更突出,成本增加。 屠企企业宰后定价,根据背膘(猪肉等级)、出肉率 1,账期3-7天 2,白条批发(猪肉一级二级批发商,农贸市场、超市、自建终端),分割冷冻,深加工 猪肉价格的传导要滞后于生猪价格的传导变化。 屠宰企业以销定单,猪价上涨趋势下,不利于其盈利和猪源问题。比如当下复养还不及预期情况下,生猪价格上涨趋势下,屠企面临亏本且不好收猪。屠企在生猪期货套保中,尤其这样趋势下,将是天然的多头头保值。 存在问题 信息不对称,无法全程溯源。目前任然占比较大的散户,无法及时可靠的获得真实的市场价格。 生猪现货流通设计环节多,过程复杂,也只有等待真正产生交割后,才能发现问题。当然关于现货流通细节也远不止以上叙述。更多还是建议大家要走进产业,实地调研,掌握实际情况,提前把握交割方面的可能存在的变数和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