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先生走了,云南大理的故事谁来续写?

 白语茶座 2021-01-26

如果问,金庸的《天龙八部》中,谁是第一男主角

不少看官怕是要不假思索答道:乔帮主。

有人说,小说里的八个角色刚好对应“天龙八部”,其中乔帮主是天部众,段郎则是龙部众。大哥与三弟分别占了最重要的两部众,大哥的天部众还在三弟的龙部众之前,似乎还是更重要一些。

但对于这个问题,金庸先生自己或许要说,第一男主角是段郎

段誉的原型——段正严

为什么呢?在《天龙八部》的开篇《释名》中,老爷子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部小说以“天龙八部”为名,写的是北宋和大理国时期的故事。

事实上,我们都被电视剧版忽悠了,如果回归老爷子的小说文本,我们便会发现,段郎的戏份不仅更多,而且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人物,开头的十几章都在写段郎,乔帮主根本没有出现。

与《梵像卷》类似,终章段郎也率文武亲随

如老爷子所说,这是一个佛系的故事,也是一个佛系故国的故事。

佛学是讲究因果的,段郎的身世遭遇,便与他养父段正淳、生父段延庆种下的前因密不可分:一个四处留下风流债,让段郎每逢一个心仪的妹子,都成了“真的妹子”——都是其父段正淳的私生女;另一个丢掉了皇位,因而生恨,心态也变得扭曲,而段郎却又是他的生子,那位风流的镇南王,倒头来被别人扣了绿帽。

段郎从小接受大理王室的佛系教育,心态也十分佛系,不喜杀戮,甚至不喜武功,却被倒逼着学了一堆绝世武学,而他的生父恰恰又是个心态扭曲的大恶人,这两番对比,突出了世事的无常

《天龙八部》中段郎的传奇经历,虽然老爷子没有明言,不过却有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的影子。这两部史诗虽然是印度教、而非佛教的故事,但也讲因果,也讲善恶,更有意思的是,两部史诗都是关于王子流落他乡异国的传奇经历,也有兄弟、男女、亲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也有战争与和平的探讨……

《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

金庸先生是博学多才、融汇贯通的,除了印度神话,他在创作时,可能还参考了其他文明的艺术成果

如阿紫在乔帮主逃走前听信皇妃的谎言,给乔帮主喝下去了一碗“爱自己”的酒,结果导致乔帮主丧失内力被辽帝拿下,间接导致了乔帮主不得不死谏辽帝的结局,类似的情节在西方的赫拉克勒斯传说传说中也出现过。

又如乔帮主为辽宋两国和平而背负叛国罪名自杀的结局,与发现自己是契丹人的命运,颇有几分基督替世人赎罪而被钉上十字架的悲壮,与俄狄浦斯发现自己正是弑君杀父罪魁祸首而流放自我的悲情。

正因为对世界各地文化成果都十分通晓,金庸先生才能够为我们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传奇画面。他,也成为向世人宣传大理的小说界第一人

以今天的眼光看,金庸笔下的大理固然与历史上的大理有很大出入:如书中风流成性的段正淳,历史上却可能是妻管严;又如书中的大理城,在当时仍叫阳苴咩城,而非大理城;再如从小不喜武功的段誉,实际上按祖训从小习武;书中大理国的司空、司徒、司马等官职,在现实中称为厥爽长、琮爽长、幕爽长;段氏并非出于中原武林,而是出自九隆十姓当地名家……

但,如不是金庸先生写下《天龙八部》,世人又怎会对大理国的历史产生兴趣、进而去了解云南了解大理?

老爷子如今驾鹤西去,享年94岁,与他笔下的段郎恰好同岁,修佛向善之人终有高寿。如他所言“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他未能穷尽的大理故事,便由我们这些云南的后生们来完成吧,这是我们自己理应背负的历史使命,也算是对他老人家的悼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