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中波||拍戏历险记

 乡土文学微刊 2021-01-26

拍戏历险记

文/盛中波

没进电影厂之前,我一直以为拍电影是个游山玩水的娱乐性工作。进了电影厂之后,才知道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轻松、浪漫。它是一项既艰苦而又寂寞的工作,有时还要伴随着惊与险的时刻。

我就经历过这样两件事。

1986年,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随剧组去贵州遵义拍一部农村体裁的电影。剧中有一场卖艺人耍蛇的戏,负责管道具的同志,买来10多条擀面杖粗细的大花蛇供拍摄用。

那天拍完蛇戏,下午5点钟我们就准时“收工”了。外景地离我们居住的县委招待所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当时正赶上贵州酷暑的7月,加之挥汗打滚地在外景地的山坡上拍了一天戏,大家都感到异常疲倦,上了车都有些昏昏欲睡。我坐在一辆中巴车上,全然没有顾及前方摆放的蛇箱,就悠然进入了梦乡……随着汽车猛一颠簸,迷糊中,我感觉左小腿冰凉。睁眼一瞧,一条大花蛇不知什么时候从箱子里跑出来,正蜷缩着盘在我的小腿上,悠然自得地东瞧瞧西望望,嘴里不断吐着芯子,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我不由得惊叫一声:“蛇!”身边的几个人被我一嗓子吵醒了,管蛇的同志麻利得如老鹰抓小鸡一般抓住蛇头……我这才松了口气。说老实话,来贵州遵义之前,本打算好好品尝当地的蛇肉,没想到,我差点被蛇吃了。想想,自己也怪可笑的。管蛇的同志告诉我说,这是拔了牙的毒蛇,伤不着人。可不管怎么说,都叫我有些心惊和后怕。

这是有惊无险的。

有惊有险的要算1988年在嘉峪关拍的那部影片了。剧中有一组镜头,表现清末旅蒙商人骑着马匹和骆驼,在残缺的土长城墙边行进。我在这场戏中临时扮演一个小角色,也穿上清末旅蒙商人的服装,骑马走在断壁残垣的土长城旁,别有一番回归历史的感觉。

我们练戏的时候一切顺利,可实拍的时候,想不到一向很温顺的大骆驼突然毛了,惊吓得马匹也四处奔跑。我预感不妙,有些惊慌地紧紧抱住马脖子,可是不到几秒钟,我就像外国斗牛场上的牛仔被掀下来,结结实实地摔在地上。立刻一条腿疼痛难忍,不敢动了。几个人七手八脚地把我抬上了车,送往医院……

这两桩事把我着实吓怕了,以后再上戏,总要问一句,戏中有没有活道具(指动物),可没有活道具,还可能有汽车、船、枪炮、刀剑、烟火等,只要拍戏就得同这些东西打交道,所以惊与险也就很难避免。曾想过调离电影厂,可一动真格的,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留恋之情存在于心,怎么也舍不得离开电影厂了。

我知道,今生我注定与拍电影这项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盛中波,男,汉族,长春电影制片厂电影工作者,曾发表过民间故事、小说、影视剧本、话剧、舞剧、小品、相声、山东快书等作品及大量诗文。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