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顿年夜饭引发的分手

 如海 2021-01-26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春节期间的第一个热议话题,不是年夜饭,而是引发的分手。


文/如海

88年的上海女孩春节和男朋友回江西过年,看到年夜饭后坚决逃离。女孩在网上发出文字、年夜饭照片,经转发成为了春节的热议话题。话题继续发酵,从评论上海女孩连累到上海人,连上海媒体都出来发声,声称有人充当道德圣人指手画脚。

恋爱原本是个人的私事,偏偏上海女孩要出来分享。说男友工作能力强,卖相喜欢,但没有家底,父母极力反对找外地人。不被看好的恋爱,因为一顿农村黯淡的年夜饭,破旧的桌椅、无光的筷子和不能直视的饭菜,成为引发分手的罪魁祸首。男友说如果上海女孩走,就必须分手,这伤了男友的自尊和孝心不能宽恕。

有人指责女孩嫌贫爱富,和男友谈了几年恋爱,自然知道他出身贫困,去见公婆说明两人感情已深,已到谈婚论嫁的程度了。她应该有心理准备面对贫困的现实,而不是转身就要一拍两散。那算什么真爱呢?一顿年夜饭,究竟是多么的黯淡无光,足以毁灭一段承受压力而前行的爱情呢?

富家女和凤凰男的故事,一直在上演,也少见善终,大多都会夭折和湮灭。这一次上海女孩的爱情,也同样只是个童话。压死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别的,而是一顿年夜饭。围观的人都是道德圣人,可以任意妄为地戳上海女孩的脊梁骨:嫌贫爱富,早知如此何必相恋!有门当户对陈旧思想的父母,哪里配有不顾一切的真爱。

我等都是俗人,都没有心思去研究引力波是什么鬼,纠着上海女孩的正常婚恋不放,当成了一个春节的调料话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说上三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评论的人总是轻松的,反正这事没有落到你的头上。“从歧视农村”到“缺乏教养”,从门第之争到真爱论,上海女孩成为众矢之的。仿佛换作你我,一定能够坚持真爱,把黑漆漆的年夜饭一扫而光,然后依偎在男友的身旁,数着静谧乡村的繁星点点,憧憬在美丽的爱情里面。

我爱的是你的人,与你的贫贱无关。或许这只能成为桥段,无法变成现实。就像白马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霸道总裁和天生丽质的传说。我们终其一生所要追求的真爱,永远逃离不掉现实的藩篱和桎梏。爱情,可以天马行空,婚姻则需尘埃落地。

所以,给予上海姑娘道德的指责委实有些过度。即便她不顾一切去融入江西男友的世界,生活方式、习性和习惯细节等等,也必然会成为他日婚姻的种种矛盾,日积月累,我相信依然是一场随时面临分崩离析的围城之困。我们都渴望一场两心相悦的爱情,换来一世的相濡以沫、白头到老。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可是,生活的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所希望的和所面对的,总会背道而驰。

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女孩的恋爱,那上海媒体为什么会出来发声?因为牛逼的网友们已经把年夜饭的逃离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从抨击这个上海女孩到打击整个上海女人,演绎成了外地人PK上海的人传统套路。上海人一向孤傲清高,自我优越感强,蔑视和漠视外地人,这是历来上海人呈现的固定印象。所以上海媒体坐不住了,要维持下城市形象和道德秩序。

但这不是一个大同的世界。上海的巅峰地位让她拥有国际大都市的繁华,而一切的繁华背后,都是穿梭往来的人的奉献积淀。上海女孩欣赏江西男友的能力和才华,门第不应阻碍一切。繁华或沉寂,城市都不过是一座座冷冰冰的城堡,有温度和热度的,是在城市中彷徨迷惘的我们。我们平视彼此,被横亘的城市硬生生地分开,分出你我出身的富贵与卑贱,分出你的傲然我的卑微;可如果我们仰望蓝天,我们都平等地站在广阔的苍穹之下,哪有什么高贵与低贱之分?

可能是春节我们都闲得太慌了,给一个上海姑娘扣上了无数顶帽子。原本年夜饭只是她吐槽的一个插曲,因为铺天盖地的舆论让她的爱情万劫不复,你我都成为了罪人。网络的世界,什么时候才能噤若寒蝉,缄默无声,或许才有那些坚持的真爱出现,感动人心。

用一段网友的话结尾:生活,就是一部说明书。当你取钱取到了连号的新钱,就说明物价要涨了;当爱瞎聊的同桌忽然正襟危坐,就说明班主任在窗外偷窥了;当吃完饭所有人都不说话,就说明该结账了;当你想和别人分手都能有那么多人指手画脚,就说明眼下这片网络世界,是该除一除戾气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