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1?靶向联合放化抗血管效果全梳理(下)

 找药宝典 2021-01-26

科学进展到今天,肿瘤治疗方法已经包含传统的放疗、化疗,和近几年大热的免疫、靶向治疗,以及抗血管治疗。面临众多先进方案,患者究竟该选择单药还是联合?1+1联合方案能否达到>2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免疫、靶向各联合方案的效果。本文为靶向篇:

1.  靶向+化疗

NSCLC最常见突变是EGFR和ALK,目前,不管是NCCN指南还是CSCO指南,都没有推荐靶化联合方案。靶化联合能否显著提高疗效尚没有临床证据。

即将召开的2020WCLC公布了一项随机的II期研究,以比较一线EGFR-TKI治疗期间进展患者,奥西替尼单药与奥希替尼 +卡铂+培美曲塞之间的差异。研究纳入招募了具有临床IIIB或IV期或术后复发性NSCLC的成年患者62例,1:1随机分为奥希替尼单药组和联合化疗组。

结果显示:奥西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5.8个月,联合组的中位PFS为14.6个月,(HR 1.09,95%CI:0.51-2.32,P = 0.83)。中位OS均未达到(HR 2.42(95%CI:0.82-7.15),P = 0.10)。奥西替尼组的反应率为71.4%,联合用药组的反应率为53.6%。在奥西替尼组中,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G)≥3级的发生率为45.2%,在联合组中为83.9%。

这是第一项奥西替尼联合化疗对EGFR致敏突变的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研究,研究未达到主要终点,从当前数据看,单药和联合化疗组的疗效相差不大, 甚至奥西替尼单药效果更好,且毒副作用更小,研究进一步支持将奥西替尼单药的临床效果。

2. 靶向+放疗

放疗加靶向药,会不会彼此影响疗效,会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增加,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但基于目前有的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化疗和靶向联合使用以后,它的疗效和单纯使用靶向药或者单纯使用放疗相比,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RECEL研究(NCT01714908 )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2期试验,评价了厄洛替尼 (E) +放疗 vs 依托泊苷/顺铂(EP) +放疗(RT) 治疗III期不可切除EGFR+NSCLC的疗效。

研究纳入2012年12月—2016年1月的41名患者,随机分配到E+RT 组( N = 20)和EP+RT组 ( N = 21),一例IV 期患者纳入错误并随机分配EP+RT组。结果显示:E+RT组中位PFS位24.5个月( 95% CI, 13.7–29.4个月),EP+RT组为9.0个月( 95% CI, 5.8–15.4个月) ,HR, 0.104; 95% CI, 0.028–0.389, P < 0.001,疾病进展风险降低90%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19号外显子缺失,还是L858R,无论临床分期是IIIA 还是 IIIB,E+RT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EP+RT组。

组间ORR无明显差异,OS数据不成熟,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我国SINDAS等研究则显示,在标准EGFR-TKI治疗的基础上联合SBRT作为一线治疗,有望进一步提升疗效,SINDAS研究是四川省人民医院曾铭教授团队将EGFR-TKI+放疗用于一线的一项III期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的EGFR突变寡转移(≤5个转移灶)晚期NSCLC患者,使用标准治疗方案TKI联合或不联合放疗进行一线治疗。联合放疗组的患者针对每个病灶都进行了SBRT(立体定向放疗)治疗。

结果显示,在入组的133例患者中,TKI+放疗组成功显著延长了中位PFS,为20.20个月 vs 12.5个月(HR 0.6188,P<0.001),同时也显著延长了中位OS(25.50个月 vs 17.40个月,HR 0.6824,P<0.001)。

安全性方面,放疗的加入并没有增加3级及以上AE,在皮疹、肝损伤、肺炎等AE的发生两组均无差异。

此外,正在开展的奥希替尼LAURA研究,都是EGFR-TKI联合标准的同步放化疗,用于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研究,但靶向+放疗的最佳使用模式,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但是,对于ALK抑制剂来说,不同的TKI联合放疗效果貌似有所差异:

目前国内上市的二代ALK-TKI包括阿来替尼和塞瑞替尼,这两个二代的ALK抑制剂和放疗相结合,它的疗效影响是不是完全一样呢?有一个小样本的研究,提供给我们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结论给我们,似乎放疗和阿来替尼做联合以后,阿来替尼的疗效是有所降低的;而放疗和塞瑞替尼做联合之后,塞瑞替尼的疗效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些研究的证据都不是特别的充足,但提供的这些小小的趋势,是可以供我们参考一下。

3.靶向+抗血管

JO25567研究是首个探索血管靶向与一代EGFR-TKI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II期研究,尽管这一治疗策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PFS获益,但2018年ASCO年会公布的最终OS数据显示,联合组和单药组的中位OS分别为47个月和47.4个月,差异不仅没有统计学意义,甚至在数值上都相差无几。随后进行的更大规模III期NEJ026研究,NEJ026研究是一项III期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较贝伐单抗联合厄洛替尼(联合组)与厄洛替尼单药(单药组)治疗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为16.9个月,厄洛替尼单药组为13.3个月,p=0.016,达到研究主要终点,但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50.7个月和46.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0;95% CI, 0.68-1.48)。

6月1日,礼来宣布FDA批准Cyramza(雷莫芦单抗)与厄洛替尼联用一线治疗EGFR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FDA此项批准主要基于全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RELAY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RELAY研究于2015年启动,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入组了449例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 19外显子缺失或21外显子L858R突变NSCLC患者。主要终点是PFS,次要终点是安全性、ORR、DoR、OS。

结果显示,Cyramza+厄洛替尼相比安慰剂+厄洛替尼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显著差异(19.4 vs 12.4个月),使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了41% (HR=0.59; 95% CI, 0.46, 0.76; p<0.0001)。外显子19和外显子21突变亚组患者的PFS改善效果一致。截至PFS分析时,OS数据尚未成熟。

2021年1月,JAMA肿瘤学发表奥西替尼联合贝伐单抗与奥西替尼单药,结果显示,结果表明,双联疗法引起的总缓解率(ORR)高于单药疗法,分别为71.8%和55.0%。然而,与仅使用奥西替尼相比,使用奥西替尼/贝伐单抗的这种获益未能转化为明显的PFS获益,分别为13.5个月和9.4个月(HR,1.44;80%CI,1.00-2.08,95%CI,0.83-2.52,分别为P = 0.20)。

目前,靶向联合抗血管或许能改善PFS,但PFS能否转换OS获益,尚需更多的临床证据。

END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