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BL项目式学习:从养蚕到关注生命本身,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生命启迪?

 叶老师YP 2021-01-26
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课程背景

为什么需要跟孩子谈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目标在于让儿童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生命教育在于协助儿童成为一个有“知性”与“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识,“人性”是指珍视自我、体恤他人。而其核心,就是要帮助儿童珍惜、欣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并活出生命的光辉与价值。

历年来,因为对生命安全意识缺失,主动或者被动失去生命的惨痛事件时有发生。

保护个人生命安全,珍爱自身和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再次被提上教育者的日程。从教育者的角度,如何把生命具象化,在课程中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呢?

课程实施

从养蚕亲身实践活动到关注生命本身,生命教育可以这样做:

历时2个月,松湖二小综合科组正式开启以养蚕为主线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以珍爱生命—生命价值—生命选择作为课程脉络,联合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美术、心理五大学科共同开展课程研究。

本项目以“如何帮助蚕宝宝更好地长大”为驱动性问题,从研究蚕生命历程到思考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从陪伴蚕完成生命历程到关注生命本身,建立科学概念,习得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辩证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产生对自然与人文关怀意识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蚕宝宝如何长大

“老师,为什么蚕宝宝长大只吃桑叶?”“它是怎么长大的?”孩子们对蚕的生命现象充满了好奇,科学课上,孩子们从一粒小小的蚕卵为起点,开始了观察、记录、讨论、思考、陪伴之旅。蚕结茧了,化茧成蝶了、又产卵了。生命开启了循环,孩子们也在这一历程中体验了生命的神奇,也学会了科学观察、合作学习、规范记录等学习方法。

在蚕生命中结茧那一刻,孩子们一起为自己亲手孵化的蚕制作标本,他们小心翼翼,用行动感受到生命化瞬间为永恒的魅力。

  有了亲身孵养和观察蚕宝宝的经验,美术课上孩子们跟着美术老师一起创作蚕宝宝创想画,用点线面的绘画语言表现蚕卵、蚕宝宝的各种形态,用线描加淡彩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蚕宝宝”的感受,艺术化的再现蚕的造型美、花纹美、动态美。与此同时,孩子们通过双手创作彩塑蚕,在孩子的手里蚕宝宝瞬间充满了活力与想象,各种姿态的蚕宝宝在孩子们的手里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蚕长大之后可以做什么呢

蚕茧可以做什么呢?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了解到了中国古老的桑蚕历史、丝绸文化、经济交流等广泛的知识。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在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同学们学习动手抽丝,发现原始缫丝方法效率太低,与此同时,孩子们利用马达,矿泉水瓶等身边常见物品,自制自动缫丝机器,切实体会科技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效率,细细的蚕丝下蕴含着巨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桑蚕丝的特点进行材料的再造和重组,亲子动手制作丝巾,在设计实践中感受中国传统丝织物文化内涵,再创造蚕丝艺术之美,提升艺术修养。

蚕的一生的价值是什么

在科学课堂上,孩子们用自然笔记记录了蚕在每一阶段的特征和变化,还分享了自己在整个项目课程期间的收获与成长。有的孩子说蚕的标本最有价值,因为它可以供人们观察和研究;有的孩子说蚕茧最有价值,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做丝绸;还有的孩子说蚕蛾最有价值,因为它可以繁育后代。不管怎样,这都是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蚕宝宝的生命如此短暂,蚕一生的价值在哪里呢?”

“蚕丝可以做丝绸、蚕的粪便可以做中药、蚕蛹可以做美味的食物、蚕的尸体可以制作标本……”

“蚕的一生都是宝,最终的因为产出了人类享用的一些美味、丝绸等等,那是不是说没有任何产出的蚕就没有价值和意义呢?”

“我们了解完蚕的一生,如果给蚕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呢?”

一问一答,一思一绘,蚕的一生都是宝,更重要的不在于人类对蚕的定义,而在于蚕对自己的选择。

在心理课堂上,孩子们从蚕联结到自己,让学生意识到生命意义有多种体现形式,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为自己生命绘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色彩。

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赋予了笔下每一只蚕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历程,当了解完蚕的一生,你觉得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呢?可以是成为标本,让生命成为永恒;也可以是做成丝绸,为人类贡献增添美丽的色彩,还可以……孩子在绘画蚕宝宝人生选择的漫画,其实就是在书写属于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

课程反思

生命教育带给学生的思考:

本项目以“如何帮助蚕宝宝更好地长大?”为驱动性问题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让孩子体验呵护蚕宝宝长大的过程,感悟蚕的生命,发现蚕自身宝贵的生命价值;另一方面,让孩子们思考蚕的一生都是宝,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是多元的,生命的可能性也是多元的,蚕的标本给我们带来科学的启迪,即使是那些并没有做成丝绸的蚕丝也有它们自身生命的意义,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课程最后留给孩子一个开放性、选择性问题:如果给蚕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会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这个问题显然没有标准答案——这里不只是给予蚕宝宝选择,也是让孩子们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和选择……

 来源|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公众号,公益传播,侵删!


关注并设科学课在线设为★星标★公众号天天阅读好文章,领取优质科学学习资源。

  精选2020秋季科学学习资料:

海风老师

全国著名的科学名师

这里有免费的科学学习资料

独特的科学教育见解

教育路上,有我陪着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