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江古城水为魂||陈洪玉(图/文)

 一犁_书馆 2021-01-27


有人对我说,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姑苏,是苏州的称,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杨柳、人家。我不以为然,在海拔两三千米的云贵高原上哪来的“姑苏”?这或是夸张,或是传说,或是文人骚客的谄媚。
揣着疑问,带着好奇,阳春四月,跟着春姑娘轻盈的脚步,伴着花蝴蝶优美的舞姿,我飞到了丽江。
丽江古城是城,但没有城墙和城门。据说纳西族的部落首领姓“木”,如果周围砌上了围墙,就成了“困”,因而古城是开放的、敞开的。
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对大小不同的水车。“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几个大洁白的照上格外醒目。见到这水年,我就好像回了家———一片浮在水上的地。那是一母子、亲人车是我小候天天见的水车,不里,永远吸吮的乳汁,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老。

在水的下缓缓地转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古的历史;柳在风的吹拂轻地动,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代的娇媚;草花在客的脚步下微微地动,仿仿在虔诚地欢迎你我。欢快奔腾的溪水在一分为三一一中河、东河、西河三条流,再三分为九,九九八十,变成无数股细流,流进古的每个角落,慢慢滋润大地的每块肌肤。

溪水之清三尺能够见底;溪水之纯,三餐可以饮用;溪水之,三亿年不断流。它的源头是主峰海高达5596米的玉龙雪山,不断融化的冰雪、难以计数的山泉、飞天直下的布均汇集于此,长年奔流,万世不息。
街道依水建,屋舍依水而造。街道沿着河渠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清的泉水穿过镇,甚至穿墙过屋,现出“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丽江的道仿佛是迷,没有中轴线,没有对称的布局,分不清东南西北,找不到几条直路。但是,只要沿着小溪逆流而上,你就能走出古城。这纵横交错的水系、这蜘蛛网般的街道,谁也说不清楚何年、何月、何人所造,如同没有一个人能知道这古城有多少条流水一样。 
水哺育了丽江,水润泽着丽江。丽江人如同爱护生命一样呵护丽江水。人们创造出了“三眼井”的用水方法,即泉水入河道之前,先过三个泉池,第一池为水源,为饮用水池;第二池为洗菜池,洗涤食物第三为洗衣池,出水直接入河道。“三眼井”是丽江古城最有特色的用水方式,既卫生,又节约这也是古城先民对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大贡献。生活在丽江古城里的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河水流过石板路面顺势而下,便可洗尽污、保持街市的清洁,同时也荡涤了人们心中的尘埃,使人保持心灵的恬静与安
有水就会有桥,所以古城的桥就成为另一道风。城中一座座古朴生动的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连接起了傍河的大街、临水的小巷、靠的房屋桥因水不同而干姿百态:中河宽且长,故河上的桥多为坚固结实的石拱桥东河与西河是人工河,水浅渠,故河上以石板桥、木板桥居多。古城历史悠久,桥名也颇有文化:四方街的大石桥叫映雪桥,因为在桥下就能看到玉龙雪山的倒影;中河上的万子桥,据说是一户人家求子心切因积德而修建;还有什么卖鸡蛋桥、卖鸭蛋桥,透露出浓浓的集市风味。3.8平方公里的地方有无数条流水丽江城仿佛建在了水上面。流水俨然就是古城一条条美丽的飘带,连着东家,也接着西家,里之间因为这些水日夜相连而互通有无,守望相助了千百个寒,繁衍了世世代代。
走马观花,一晃而过,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古城为什么临水而建,丽江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一无二的格局?漫步在茶马古道,徜徉在四方古街,我观察,我寻思。古城的房屋全是土木结构,青瓦铺顶,带明清风格,有民族特色。远远望去,一片青灰色的瓦屋次栉比,如同一幅画卷渐次展开。溪流穿堂过屋,是丽江居民的寻常之景,庭院种花栽草,更是家家户户的习惯。出门可看雪山、蓝天、白云、清流,入户可赏花、闻香、听鸟,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惬意。难怪欧洲人说,这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联合国的专家说,这里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专家说,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背包族的旅行者说,这里是心灵的家园;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商人说,这里是我可以把心放下的地方;流浪于情爱世界中的年轻人说,这里是我情感的驿站;世居在此地的两万多纳西族人则说,这里是我世世代代的家园。回到主题,因为木质结构的房屋最怕火灾,水火无情,水火相克,水可灭火,可以护佑房舍和生命的安全。这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实践的总结。
水,是丽江的灵魂。正因为有了水,它才这么富有灵性,才这么充满柔美,这么活力四射,オ这么令人向往!


2011417日深夜于清寡斋


金矿之旅

绕山而建的开普敦

雨中逛世博

云台山的黄金周


西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